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浅谈我国规模化养殖发展

浅谈我国规模化养殖发展

     发展规模化养殖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与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规模化养殖程度还较低。笔者就我国目前规模化养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1我国规模化养殖现状

     规模化养殖场是指经由当地的工商、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具有法人资格并具有一定规模的饲养畜禽(如猪、牛、鸡、羊等)的养殖场。其中,提到的一定规模需要达到一定的指标,例如肉鸡出栏数要大于或等于50000羽,猪出栏数大于或等于500头等。我国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的转变阶段,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这是结合了社会投入和政策扶持所得到的结果。截止到2013年初的5年内,中央政府针对规模化养殖的扶持资金共有135亿元,且在2013年3月底,全国金融机构对畜牧业的贷款金额达到3000多亿元,这些投入大幅度增强了我国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各省、部委等开展了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截止2013年初共创建3178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以及近1万个省级示范场。当前我国畜禽的规模化养殖水平提高较快,但与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要求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存在问题

2.1养殖规模小

     当前,畜禽养殖仍以千家万户分散养殖为主,大部分农户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懂技术、善管理者不多,因此其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养殖意识不强,对市场预测准确度低,养殖规模小,设计不合理,规避风险能力差,先进的科学养殖、疫病防治技术不能得到推广应用,无论养殖场建设、防疫条件,还是良种引进应用都比较落后,缺乏市场意识和长远规划,养殖效益不高,抗风险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畜牧产业快速、高效的发展进程。

2.2环境污染问题

     畜牧业发展迅猛,养殖专业户和规划养殖场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是畜禽污染问题。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建设和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畜产公害”,普遍存在养殖污水和畜禽粪便任意排放、堆弃的现象,缺少必要的污染治理措施,污染治理投资普遍偏低,夏季异味扰民严重,孳生细菌,容易引发疾病,粪便渗滤液威胁着地表水和地下水体安全。这直接导致了对养殖场环境的污染,同时也间接地污染了土壤、水源、空气等。因此,随着养殖业规模的扩大,畜禽污染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2.3畜禽疫病难防、难控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畜禽疾病的发生频率以及发生率也有所上升,畜禽疫病流行频繁,多种疫病混合感染,畜禽疫病难防、难控,养殖户缺乏疫病治疗知识,再加上当地兽医的治疗技术水平有限,导致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并且这已成为畜牧业发展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也给养殖业经济效益造成了不可低估的损失。同时,一些养殖业主为了控制疾病,加大防治用药剂量和时间,致使养殖业生产成本上升,畜禽药物残留量较大,有的甚至严重超过国家规定的药物残留标准,使畜产品公共卫生安全受到威胁。

2.4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畜禽养殖业大多存在养殖周期长、资金投入多、投资见效慢等主要特点,而要发展规模养殖,至少需要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资金。目前,广大农民经济条件有限,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不强,养殖业又是高风险行业,散养户想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筹集资金十分困难,而地方又没有配套的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步伐。

2.5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基层区、乡、村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力量十分短缺,信息服务、疫病防治、良种繁育体系等不完善,无法适应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3对策

3.1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

     各级地方政府要把发展规模养殖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研究发展措施,科学制定实施规划和具体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根据本地实际,抓好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示范场建设,让农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激发养殖户发展规模养殖的热情。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将农业开发、沼气建设,扶贫等资金向畜牧业倾斜,重点扶持规模养殖发展。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农民发展规模养殖,增加贷款数量,延长贷款时间,切实解决养殖户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农业、畜牧、财政、土地、电力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发展规模养殖创造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关职能部门要增强服务能力,为养殖户提供市场信息、产品营销、技术咨询、人力培训等方面的服务,解决养殖户科学饲养水平不高、养殖信息不灵、畜禽产品流通不畅等问题,从而促进规模化养殖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3.2加强环境监理力度,倡导污染防治技术加

     强对养殖小区建设的环境监管。对已建成并同时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小区,重新补办环评手续,依法进行治理,对于选址不合理、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养殖户采取搬迁、关停等措施,予以根治。对分散的畜禽养殖户,实行村屯集中管理。以村为单位进行合作,实行相对集约化管理,集中处理畜禽粪便,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积极倡导传统的“粮猪”“粮禽”等生态模式,鼓励农户利用垃圾和粪便沤制农家肥,实施绿色环保养殖。

     积极推广污染防治技术,推广应用环保饲料,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应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氮的污染。推广厌氧发酵等生物技术,实现畜禽粪便治理的资源化。推广粪便的再利用技术,提倡干清粪工艺或循环水清污,减少污水量。推广畜牧业生态工程技术,对营养物质多层次地分级利用,变废为宝,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养殖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扩大招商引资渠道,建设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企业,并给予补贴。

3.3健全3个体系

     3.3.1健全畜牧技术服务体系:要建立和完善畜牧技术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对养殖户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科学饲养、动物防疫等适用技术的运用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对规模养殖的提升作用。畜牧部门要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对规模养殖场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养殖场设计和建设,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推广和服务,为规模养殖提供技术保障。

     3.3.2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建立一支技术水平较好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好、用好动物疫病诊断化验室,充实技术力量,提高动物疫病诊断和检测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户的损失。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管理,保证疫苗质量,规范废弃疫苗处理,既要科学免疫,又要严防菌毒扩散,从而构筑起畜牧业发展的安全屏障。

     3.3.3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把畜禽良种体系建设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提高养殖效益,推进规模养殖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每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一个较为规范的畜禽品种改良点。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大力推广人工授精和配种技术,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建国)

上一篇: 抗病营养微生态制剂在畜禽养殖上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