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防疫工作存在的误区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畜禽免疫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为打破畜禽免疫工作的被动局面,切实提高畜禽免疫水平,我们分析了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保障畜禽养殖的平稳快速发展。防疫工作不仅关乎到畜产品安全和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是确保我国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一项主要措施。所以,要积极地对饲养户进行免疫知识的宣传,做好生物制品的贮藏,提高免疫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畜禽防疫工作长效机制,最大程度上避免动物疫病的产生,减少养殖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 存在的问题
1.1 存在工作阻力
在农村的防疫工作进行中,由于养殖户免疫意识的缺乏,免疫工作人员常常会受到来自饲养户的阻力,影响免疫工作的进行。尤其在传染性法氏囊病和新城疫等高死亡率的疾病的免疫工作中,来自养殖户的阻力尤为突出。养殖户认为这种免疫对畜禽的应激反映过大,在短时间内影响禽类的采食和产蛋率,户主拒绝对所饲养畜禽进行免疫。这对畜禽免疫工作的进行产生了特别大的影响。
1.2 防疫员的责任心亟待加强
部分防疫员从事个体兽医工作,认为做好的畜禽的免疫工作,减少了畜禽疾病的发生,从而影响了个人收入,故在对畜禽进行免疫时敷衍了事,从未畜禽类养殖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后果。这种徇私的认识是存在严重危害的,应从源头上进行断绝。
1.3 对疫苗作用理解的不科学
有些饲养户过分信赖疫苗的作用,故意加大疫苗的用量,使用不合格的疫苗,认为只要对畜禽进行了免疫,畜禽就不会得病,从而忽视了日常免疫防治工作的进行,从而酿成了大错。
1.4 生物制品的质量问题
目前,我国畜禽类疫苗生产厂家多而杂,生产厂家生产的疫苗良莠不齐,生产条件差别和佐剂的使用存在较大的差异,对畜禽免疫效果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影响。另一方面,疫苗存放不当,对存放条件应严格执行。如,保存温度不很定,在规定温度外进行疫苗的保存,这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有的防疫员在将疫苗随便放在免疫工具箱里,一放就是几天,这样的疫苗对提升畜禽的免疫力很难起到作用。
2 对策措施
2.1 做好宣传,提高认识
养殖户对免疫工作的开展存在二种极端的态度,一方面,饲养户对于强制免疫程序常常具备厌烦心理,不愿理与免疫员进行积极的配合。另一方面,养殖户对非强制性免疫工作的进行非常的配合,常常对所饲养的动物进行付费免疫或花钱购买疫苗。在对畜禽进行免疫时,要充分对养殖户说明免疫程序的重要性,使他们积极配合免疫工作的实施。
2.2 加大经费投入,提高防疫技术人员的素质
免疫相关部门要将用于畜禽免疫工作的经费落实到位,可以通过适当提高免疫员的薪资水平来调动免疫员工作的积极性。对意外出现疫情的养殖户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凭借这种方法来减轻免疫员的心理负担。要对免疫员进行培训,使其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更新与提高,从根本上提高免疫员的免疫水平和自身素质。
2.3 加强对动物及其产品的质量监督
动物检疫部门要加强市场流通动物和动物制品的免疫工作,在工作中要兢兢业业,切实将带病动物及动物制品拒之于市场门外,避免疫病的蔓延。要时刻监管当地畜禽疫情的情况,加强疫情报告和监测,旨在能够及时地、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疫情状况,一旦有畜禽疫病发生,要及时向当地疫控部门报告,及时做出诊断,迅速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
2.4 采取综合防疫措施
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和布局应同畜禽防疫要求相一致,并且做好养殖场消毒工作。畜禽养殖场要尽量将生活区和生产区分开,在畜禽养殖选址、布局以及设计、建设时,要符合畜禽防疫的要求,污物排放设备、采光和通风装置应配备完善;同时,在日常畜禽养殖生产中,还要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完善消毒记录以及用药台账,旨在确保消毒有据可查。
2.5 做好计划免疫
定期进行免疫,强化免疫抗体监测,保证免疫质量。控制畜禽传染病产生的有效手段是按照免疫程序对畜禽定期地进行免疫接种,且疫苗的使用剂量要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免疫接种,坚持常年免疫,重点集中在春秋季节,做的畜禽不漏针,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同时,为确保免疫质量,还需要强化免疫抗体监测,对免疫抗体不达标的畜禽应及时地进行补针。
(陕西省定边县樊学镇,李军;陕西省定边县定边镇,邹彦鹏)
上一篇: 畜牧业转型升级中的生态健康养殖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