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腺胃炎的综合防控
近年来,鸡的肌胃炎、腺胃炎发病区域广、发病频率繁、反复率高,对鸡群生产指标破坏巨大。究其原因:1、发病前期症状不明显、易忽视,发现症状治疗时已经太晚危害已成。2、发病诱因极多,不容易预防。3、反复率极高而且反复时间间隔特别短。以下结合管理、预防、对症治疗对肌、腺胃炎的综合防控做出总结。
一、 诱因:
1、育雏期温度、湿度的不合理为主要诱因。
2、霉菌******。霉菌无处不在:玉米就地霉变、饲料保存不当、饮水器漏水、料槽经常湿料……
3、高蛋白、高能量饲料对消化系统的压力。
4、遗传性疾病,垂直感染的网内、传贫等。
5、通风不够,机体缺氧对肠道环境的改变。
6、寄生虫,主要是球虫,偶见线虫。
7、疫苗,应用疫苗对肌体的刺激和破坏或者改变。
8、病毒和细菌的感染,新、流、传支、厌氧菌等。
9、应激因素,气候、环境等的改变会诱发本病。
10、滥用一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二、管理:本病影响全程,隐性损失巨大,易继发,易反复,应以加强管理预防为主。
1、 15日龄以前的适当管理对减少(轻)本病至关重要。如温度要以鸡群散开且没有张嘴喘气为宜。不能过低或过高,不能出现频繁的、大的波动。4-12日龄的湿度不宜超过60%,13日龄-出栏的湿度不宜超出50%。
2、日粮蛋白供给不宜过高,(1-21日21%,22-30日18.5%。31-出栏17.5%),豆粕棉粕等脱毒要彻底,不饲喂生豆粕。更换日粮过度要平稳。禁暴饮暴食等。
3、在本病多发期间,提高舍温1—2度,降低湿度10—20%;可以增加能量,以降低蛋白,控制采食,不可保持料槽24小时满料,尤其增料时控制增料速度,循序渐进,每天喂3—4次,每次要在料全部吃完后,间隔2—3小时再喂,让胃有控空时间,以保持食欲。
4、夏季水帘、风机等降温设备配合不当,造成瞬间温差过大,易导致本病发生,应该合理应用。
5、合理存放饲料,防止霉变。定期消毒,清洗饮水管线及食槽,保证水源清洁。
6、使用水槽的鸡群防止鸡只洗澡;使用水线的鸡舍,可适当调低水压,防止喝水时水喷到鸡只身上。
7、育雏阶段不敢通风。尤其是海边、河边、水塘边或海洋性气候的区域本病更易多发。
8、******饲养全过程内要保持舍内空气清新,供养充足。
三、药物预防:
1-21日龄全天饲喂鸡旺旺--目的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粘膜发育、提高饲料转化率和机体免疫力。
1-6日龄日粮用腺胃舒中药--目的调节脾胃功能、防肠道湿热。
1-6日龄饮水用三子散--目的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延迟)先天遗传因素对鸡群影响。
1-5日龄用5%硫酸粘杆菌素--目的切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传染源,净化体内有害菌。
7日龄跟疫苗同时使用混感普宁--目的提高疫苗效价,减少疫苗应激。
9-12日龄用大观林可--目的净化细菌和支原体。
用感青--目的提免、清肺热、防肠道湿热。
用杨树花口服液--目的健脾胃调节强化消化系统功能。
14日龄与疫苗同时用混感普宁。
15-18日龄用双黄连--目的清热解毒,提免。
19-20日龄用黄栀口服液--目的泻肝补肾。
21日龄以后适时应用新益康100g--目的提免、预防引起眼炎的疾病发生。
适时应用常山靑蒿颗粒--目的预防球虫。
四、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中医为补脾、暖胃、驱寒、促消化;西医为调理肠道PH值、抗霉菌、真菌、提免、消炎。
发病初期——增加胃动力、消炎:杨树花口服液(300斤水)+5%硫酸粘菌素(300斤水或青霉素)
发病中期——中和胃酸,修复粘膜,控制继发:腺胃舒西药(600-800斤水)+复合Vb+感青(2000斤水)+5%硫酸粘菌素
发病后期——修复溃疡灶,恢复分泌功能,助消化、吸收:腺胃舒西药+西咪替丁+多酶片(或胃蛋白酶或酵母粉)
五、体会:
1、腺肌胃炎最好以管理和预防为主,尽量减少其发病几率。
2、 ******饲养管理过程就是依次排除饲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利于肉鸡生长)的过程,用药是为了弥补管理漏洞,对于疾病防控的关键就是弄清因果,不断改进管理方法,结合针对性用药查缺补漏的过程。
3、本病用药治疗期间,建议控制鸡群采食量,每天控料3—4个小时,使机体加快康复。
4、腺肌胃炎病因复杂,需系统防控。在多发日龄、季节,微生态制剂(鸡旺旺)、脱霉剂(霉可脱)和腺胃舒中药可定期添加。(山东大禹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上一篇: 卢氏鸡遗传资源调查及品种开发利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