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动保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1天津市动保产业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动物保健产业是畜牧养殖业实现健康发展的基础,关系着国计民生。随着我国养殖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和规模化养殖比重的不断提升,对动保产品的需求量也呈快速增长趋势,为动保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动物疫病的多发性、复杂性和变异性,以及动物源性食品药物残留和安全防控要求的不断增强,迫切需要高效、安全、绿色的动保新品种。目前,我国动保产业整体呈现出产业集中度低、低端重复建设普遍、产品同质竞争严重,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等问题,亟需加快产业整合,着力提升全行业创新能力。天津市是国内最早开始动保产品研发与生产的地区之一,集中了一批兽药、饲料研发与生产的龙头企业,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基础。为了抓住国内动保产业进入大发展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增强天津市动保产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在区域乃至全国的竞争优势,应该积极推进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2天津市动保产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2.1天津市动保产业迫切需要实现快速发展
天津市兽药产业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是我国最早发展兽药产业的地区之一。2005年,天津市有11家兽药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年生产总值达到1.9亿元。近年来,天津市动保产业实现较快发展。根据中国兽药协会统计,截至2011年,天津市共有动保产品生产企业28家,为“十一五”末的2.5倍,但仅有1家企业为高附加值的生物制品企业。全年生产总值达到9.13亿元,相比2005年翻了两番,但仅占全国的2.47%,年销售收入8.69亿元,占全国的2.59%,产业毛利率33.10%,低于全国35.16%的平均水平。因此,要全面提升天津市动保产业综合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
2.2部分产品处产业领先水平,但总数量和大品种少,亟需加快产品创新
从2011年全国兽药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情况看,天津市动保产业研发投入情况为:生药企业年研发投入269.6万元,占年度总销售额的4.28%,低于全国的7.84%。化药企业年研发投入3823.6万元,占年度总销售额的4.75%,低于全国的4.96%。人力资源情况:从业人数3468人,占全国的2.35%。其中本科人员占39.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38个百分点。硕士人员占4.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9个百分点。博士人员占0.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3个百分点。
2.3天津市动保产业迫切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012年,全市动保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其中兽药行业产值增长2.5倍。兽药行业形成了年产生物制剂30万L、注射液65.48万L、口服液113.6万L,粉剂散剂预混剂1.58万t、片剂11.12t、各类饲料273.3万t的生产能力。培育形成了瑞普、生机、中敖、挑战、新星、正大饲料、大成万达等兽药和饲料生产与研发龙头企业,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基础,其中瑞普、生机进入全国兽药生产企业前10强。
目前,天津市拥有动物疫病防控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升级创新平台5个,授权发明专利超过60件。全市生产企业拥有有效批准文号数2705项,仅占全国的3.15%。累计取得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27个,其中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鸡新城疫疫苗、转移因子口服液等自主创新产品居国内市场第一位,在缓控释制剂、卵黄抗体、中兽药颗粒剂、干扰素等新兽药产量居全国前列,但一、二类新药和单品销售超亿元的产品依然较少,与湖北、河南、山东等国内动保产品研发大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要全面增强天津市动保产业综合竞争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必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天津市动保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3.1建立天津兽药产业创新联盟
充分利用天津市兽用化学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为国家级行业创新联盟的机遇,进一步拓展联盟范围,力争在更多兽药细分领域主导建立国家级产业创新联盟。国家级创新联盟要积极参与国家政策的研究制定,积极争取产业标准、检测、评定资质,吸引国家级工程中心、参考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资源来津聚集。整合全市创新资源,加快组建天津兽药产业创新联盟。联盟应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成为天津市兽药领域重大技术和产品开发的提出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并成为政府管理部门科学决策的智库。
3.2建设一批兽药技术研发平台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积极引导全市兽药企业参与,围绕兽药各领域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需求,通过面向全球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工程技术中心,开展产业关键技术开发。以天津市企业为主体,以大学、科研院所为支撑,建设一批兽药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行业共性、基础技术的开发。不断提升各类研发平台创新能力,力争上升成为国家级兽药领域技术创新平台。
3.3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
重点支持瑞普、生机、挑战、中敖等天津市龙头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立足企业优势和市场需求,建设综合性企业研究院,力争到2015年,全市建成企业研究院5家,形成天津市兽药新产品研发与创制的核心力量。鼓励条件成熟的兽药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并根据建设进展和创新成效,选取优秀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加强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建设企业研究院。鼓励和支持全市所有兽药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全面提升天津市兽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4着力推动兽药产业产学研合作
积极引导兽药产业开展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与国内外兽药研发机构和企业进行成果对接,开展兽药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转化,逐步形成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到2015年,全市兽药企业必须与至少1家国内外兽药领域大学、研发机构和企业建立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
3.5建立高效的创新成果孵化体系
推动产业-科技-金融的有效结合,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将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有机结合,建立涵盖产业基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担保贷、孵化器一体式专业化金融服务体系。以金融为手段,以技术为纽带,加快整合和掌控产业上中下游核心优质资源,形成一批在动物药品细分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全面提升天津市兽药产业国际竞争力。
3.6研发、引进和应用推广一批行业重大共性技术成果
强化产学研合作,重点开发畜禽肠道健康营养技术,增强畜禽免疫机能的营养调节技术、中药发酵技术、喷雾干燥技术、右旋糖酐铁合成及制剂技术、大规模疫苗悬浮培养技术、合成肽疫苗大规模合成技术、抗原纯化浓缩技术、蛋白高效表达技术、活疫苗耐热保护技术、活病毒(细菌)载体疫苗技术、多联多价疫苗技术、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技术、动物疫病分子诊断技术、新型免疫佐剂技术、混悬制剂技术、兽用缓控释制剂技术、中兽药有效部位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确证技术等30项兽药基础与关键技术,为兽药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3.7加强应用基础性技术的超前研发
以养殖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开展关键、基础技术研发的超前布局。重点开展病毒样颗粒(VLP)疫苗技术、抗原表位筛选与抗原分子设计、动物病原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定向化学合成和高通量筛选、多效基因的整合与共表达技术、基因缺失标志疫苗技术、核酸疫苗技术、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纳米载药技术、兽用原料药新晶型技术、口服药物制剂适口性研究、耐药逆转技术研究、新型免疫佐剂技术、头孢噻呋的结构修饰及新药研究,畜禽产品品质改良的营养调节技术、饲料添加剂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关键技术、畜禽饲料体内外高效转化的生物技术、中药成分抗流感的作用靶点及新药研究,畜禽肠道结构与功能研究平台及中兽药,自体源筛选高活性菌种、饲料添加剂创制与应用研究等50项产业前沿技术研发,为推动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做好技术储备。
(天津商业大学,王元明;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徐大海)
上一篇: 提高二元母猪发情期受胎率的措施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