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猪的日粮成分
为了满足猪日常生长所需的各种成分以及适口性的要求,需要对猪日粮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各种成分的适宜水平进行探析,以确定其合适比例,是评价日粮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也是饲料配方合理制定的重要依据。
1 蛋白质与氨基酸
作为动物机体各种代谢途径中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蛋白质在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应适宜,若含量过高,因猪消化道对蛋白质消化能力的有限,无法将其消化而排出体外,影响猪对其他如玉米、豆粕等干物质以及各种营养元素的消化吸收。研究表明,12.91%的日粮蛋白质水平,其干物质和能量表观消化率高于10.41%与15.43%水平。
母猪摄入适宜比例的氨基酸可发挥最佳泌乳潜能。研究表明,母猪产奶量与氨基酸摄入水平成正比。实验显示,在可消化赖氨酸∶可消化缬氨酸∶可消化苏氨酸∶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可消化色氨酸的值均为100∶85∶66∶60∶19,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9%、1.0%、1.1%、1.2%的猪日粮中,发现1%的赖氨酸水平的实验组断奶窝增重和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
高蛋白质水平的日粮会改变猪肠道微生物的区系,虽然添加氨基酸可降低小肠内氨和短链脂肪酸的量,但是,其他一些元素的缺乏和氨基酸水平的不平衡会引起猪生产性能的降低。因此,需注意蛋白质与氨基酸水平的平衡。研究表明,妊娠母猪的赖氨酸与粗蛋白配比为4~4.5(g/100g)时,母猪体增重、背膘厚和仔猪窝重高于其他实验组;当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为6.3g/100g时,哺乳母猪体重损失少,产奶量高,哺乳期我增重大;8~20kg仔猪的适宜日粮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则为6.1g/100g;对60~90kg的猪适宜赖氨酸与粗蛋白质配比为5.2g/100g。夏彦斌研究表明,7.8±0.5kg的仔猪日粮中,在21%蛋白质水平和0.25%的色氨酸水平下,试验猪日增重最大,单位增重好料量最少,干物质和能量表观消化率最高。
2 脂肪酸
脂肪被归为高能量物质,具有很高的代谢能值和较低的热增耗,因而可缓解猪在夏季因高温而引发的热激反应。同时,因其具有油脂的粘性可减少饲粮中的粉尘,改善日粮的适口性。不仅如此,其所包含的一些长链和短链脂肪酸,以及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是维持动物机体生长发育和功能的必需成分。在猪日粮中添加的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SFA)和不饱和脂肪酸(PUFA)。
猪结肠上皮细胞60%~70%的能量来自短链饱和脂肪酸脂肪酸(SCFA),尤其是丁酸。研究发现,在28日龄的仔猪日粮中添加10g/kg的三丁酸甘油酯3g/kg的乳糖醇后,发现盲肠隐窝深度加深和回肠绒毛长度加长,盲肠中的乳酸浓度也得到了提高。在育成猪的日粮中,丁酸钠的浓度达到1.7g/kg时,能提高盲肠微绒毛长度。研究还表明,SCFA具有抗细菌能力。如用添加有2g/kg丁酸的日粮喂食6日龄仔猪,可抑制伤寒沙门氏菌的活性,并排泄出体外。在中长链饱和脂肪酸(MCFA)中,只有辛酸可以达到抑制沙门氏菌活性的目的。另外,还有证据表明,SCFA除了可减小肠道pH、清除有害肠道菌外,对有益细菌群在肠道内的繁殖还有促进作用。SCFA还可通过两种机制:①增强外周单核细胞中细胞因子的表达;②利用c-AMP信号通路增强淋巴细胞的活性功能,来显著改善猪的免疫系统。在仔猪日粮中添加0.3g/kg的丁酸钠,可改善因断奶产生的应激反应,增强仔猪的食欲,减少仔猪肠道感染细菌、炎症的概率,从而提高其生长性能。
研究发现,在猪日粮中添加5%~7%的不饱和脂肪酸,如动物脂肪、鱼油和压碎亚麻籽,可增加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以及ω-3PUFA在乳猪中的含量,而ω-6PUFA的量则降低。ω-3PUFA可以达到抗炎症、繁殖性能和骨骼肌营养的改善,并通过改变猪肉脂肪酸的组成改善猪肉品质。如哺乳仔猪日粮中80g/kg的鱼油水平,增加了ω-3PUFA的含量,ω-3PUFA通过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结合,以增强PPAR的活性,从而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nterleukin-6和Interleukin-8的分泌。给育成猪喂食100g/kg亚麻籽水平的猪日粮,也可提升后肌肉中的PPARγ的表达量,从而达到抗炎症的效果。DHA对胎儿的大脑和视网膜发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低比例的DHA/EPA降低了公猪的受精效率。在公猪日粮中添加30g/kg的金枪鱼油,公猪精液中的DHA含量显著上升,改善了精子的品质和活性,使公猪的繁殖性能得到提升。在母猪日粮中直接添加10g/kg的PUFA,仔猪断奶重得到显著提高,IgG在初乳中的含量也有明显的提升。
(高密市畜牧局,孙文娟)
上一篇: 蒙脱石散在治疗仔猪腹泻中的应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