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杜洛克种猪是可以不退化的
1杜洛克种猪进口后的退化表现
中国每年从国外引入数以万计的种猪,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和品牌配套系种猪最为多见。其中用作杂交父本的品种以美系杜洛克猪为主。美系杜洛克猪素以体大快长、瘦肉率高、料重比低闻名于世,作为当今长速最快的品种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每年引入数以千计的原种美系杜洛克猪,使其成为中国典型瘦肉商品猪的首选杂交父本。
近年来引入的原种美系杜洛克猪生产性能优异,遗传稳定。在美国本土测定的生产性能可以平均在140~145日龄达到100kg体重,极端个体曾创下108日龄达100kg体重,料重比低于2.0的惊人记录。如果引入国内的美系杜洛克猪能一直保持原汁原味的杜洛克猪生产特点,中国的杜长大瘦肉商品猪至少比现在的(170日龄左右达100kg体重)商品猪生产水平提前20d上市,即150日龄之前达到100kg体重上市,料重比向2.1靠近。每头猪节约20d的饲养成本,全国6亿头猪节约成本和减少的污染将成为天文数字。十分遗憾,我国进口的纯种美系杜洛克猪大部分在1~2代之后表现出明显的退化现象,其生长速度一代不如一代,诸多育种场的纯种杜洛克猪的长速降至平均165~175日龄达100kg体重。于是再去美国引种,进来几年又退化,从而形成了一个引种-退化-引种-退化的怪圈。与长速变慢同时发生的衰退现象还表现为繁殖性能,尤以头胎母猪的难产和泌乳机能下降为显著。
2寻找退化的原因
笔者曾走访调研了诸多美国杜洛克猪原种育种场,也调研了全国各省市进口杜洛克猪的育种工作,将中美的杜洛克猪性能作一对比,不难发现其中原因所在。中美两国的杜洛克猪在出生时的个体均重都在1.76~1.80kg左右,而且非常稳定。差距在28日龄开始拉开,美国原产地的幼仔以8~10kg领先于中国的7.5~9kg个体均重。70日龄时差距进一步拉开,美国原产地的仔猪以30~31kg(1kg为季节差异)个体均重领先于中国的27~28kg均重。这个生长速度的差距使中国的杜洛克猪很难在145日龄之前达到100kg体重。为什么同样的初生重到了断奶时就落后于人家同样的猪种呢?为此笔者进一步跟踪了国内一些育种场的生产成绩发现,同样的饲养和猪舍产房条件下,杜洛克猪28日龄重、70日龄重竟低于大白猪、长白猪!这种红不如白的现象是在质疑我们养猪育种者:我们用杜洛克猪作终端父本的意义何在?
这个现象促使笔者作了一个探索:在同一产房中把同日生产的杜洛克仔猪寄养到长白母猪、大白母猪的产床中,与长白仔猪、大白仔猪一起哺乳,于是28日龄时杜洛克仔猪追平并超过白仔猪的体重。这提示杜洛克猪生长优势的遗传潜力未能发挥的原因在于母乳不足。那么为什么在美国养的杜洛克母猪奶水充足而到了中国奶水就供不应仔猪之求呢?我们对比一下中美两国育种场杜洛克母猪的饲养方式不难发现,饲养模式的巨大差距是杜洛克猪退化的关键所在。中国大多数育种场的纯种杜洛克母猪是在70日龄后从保育床转群到后备猪群用3m×4m左右的大栏组群饲养至8~9月龄左右,第二情期配种甚至还未配种就关进限位栏喂养。后备母猪基本上是在不运动的囚禁状态下长大。由于长期不运动、不见户外阳光,其心肺功能、骨骼肌肉的发育程度受到限制,植物性神经调节能力和乳腺发育较差。这是导致其后泌乳机能下降的直接原因。此外,由于缺乏运动,代谢不旺盛,采食量相对较小,肠胃发育不足,不能胜任高强度大采食量的生理需要。我们经常发现国内的杜洛克母猪的28d哺乳期采食量随产后时间的不同大约变化在2~7kg/d,产后20d旺盛泌乳时采食量鲜有超过7.5kg/d,而美国的杜洛克母猪多有采食量达10kg/d者。盘点原因,美国的杜洛克母猪(以Waldo育种场、Trueline育种场为典型),70日龄时选入后备群的小母猪有宽敞的户外运动场,其舍外运动场一般长12m,宽为2.5~4m(与栏宽相等),最大运动场有50m×50m者,内设凉棚、饮水器。后备母猪在运动场中撒欢,追逐嬉戏,幸福指数极高。运动促进了内脏和乳腺的充分发育从而为其后的繁殖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为什么中美两国的杜洛克母猪用的是同一个玉米豆粕饲料配方,选育计划用的是同样Herdsman软件(或者是雷同的GBS软件),培育出来的猪却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3解决方法
笔者在安徽省的育种场模拟了美国的后备猪培育方式,采用100m×50m大运动场放牧杜洛克后备猪,直至配种,配种后不进限位栏,放入大栏,后备母猪基本不限饲。笔者跟踪的200头杜洛克母猪难产率在2%以下,其后代28日龄断奶均重超过8kg(最高个体14.9kg),70日龄均重超过31kg(春、秋、冬)、30kg(夏),平均145日龄达100kg,最优势个体日龄达100kg,此成绩已经追平美国本土杜洛克猪同期的性能水平。从国内众多的杜洛克育种场的经验中可以总结出,防止杜洛克猪退化的首要措施是后备母猪的培养。运动场的设置成为首要技术关键点。设运动场意味着场地成本的增加,事情利弊孰轻孰重自当考虑,舍不得孩子套不来狼,舍不得场地养不出猪王。其次,我国大多数育种场是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甚至于皮特兰猪、汉普夏猪等同在一个猪场饲养,所有品种用同样的开口料和保育料,没有顾及到品种间饲养需求上的差异,许多技术员对饲料的蛋白质能量水平十分在意,却对猪品种间差异漠然不顾。杜洛克猪是世界上生长最快最猛的品种,其对饲养的要求和敏感远远高于其他品种,大多数育种场的配方是满足了大白猪、长白猪的饲养需要,却没有满足杜洛克猪。杜洛克猪的快长基因没有表达的条件,以致于有些场里出现红猪长不过白猪的怪事。为了给优秀遗传潜力的杜洛克个体创造一个理想的表达环境,研制适合本土气候环境的杜洛克猪专用配方势在必行,其中杜洛克猪专用保育料尤其重要。优秀的杜洛克猪70日龄个体可逼近50kg!希望业内同行多多关注研究杜洛克猪的饲养管理,把中国的杜洛克猪养出水平,养出威风。需知在杜洛克猪还未曾问世时,中国已是世界第一的养猪育种大国了。
(安徽农业大学,张伟力,殷宗俊,杨敏;安徽长丰华多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叶道武)
上一篇: 吉林花猪现状与展望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