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密闭式蛋鸡舍又称无窗鸡舍,这种鸡舍保温性能好,四面无窗,舍内环境主要通过人工或仪器控制进行调节,造成舍内“人工小气候”。
1温度的控制与管理
1.1高温的控制与管理
1.1.1高温时的控制
密闭式鸡舍内,舍内气候可以调整和控制,因此,对于生产的控制也有效。当然,人工控制舍内气候的成本较高,而且需要可靠的电力供应。蛋鸡最适合的舍内温度是25℃。当舍内温度升高到30℃时,可以观察到,母鸡通过自身的调节适应温度的升高。若温度超过30℃,则需要人工降温措施。若舍外空气干燥炎热,则在舍内使用水冷降温效果明显。注意不要让冷空气直接吹到鸡身上。若没有降温设备,通风也可可防止热应激的发生。母鸡通过喘气来蒸发湿气降低体温,当鸡大口喘气时,鸡的头部周围的空气非常潮湿,必须尽快地把这些潮湿空气排出鸡舍以防止鸡舍内空气湿度的增加。增加额外的风扇可以帮助加快空气流动,对鸡在高温时降温也有帮助。可以看到鸡的羽毛在气流中飘动。因为鸡不能出汗,所以,气温高于26℃时,过度制冷也不会对鸡产生明显影响。被阳光暴晒的屋顶会非常热,进入鸡舍的空气温度也比较高。可以采用屋顶喷水的方法给屋顶降温。在鸡舍内顶端安装喷雾装置,通过雾化加湿的方法降低舍内温度。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相对湿度不高的情况下。
鸡舍内的窗户可以打开,但可能会造成贼风,因其只能全开或全关,调节温度的作用有限在设定鸡舍温度时,要考虑鸡羽毛的覆盖情况。如果母鸡羽毛发育不完整,覆盖不良,需要调高鸡舍温度。
1.1.2高温时的饲喂
如果鸡表现出采食量较少的信号,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之一可能是鸡舍内的温度超过了25℃。如果母鸡的采食量下降,不仅仅母鸡摄入的能量减少,而且摄入的蛋白质和矿物质都减少。这样影响开产的时间,特别是周龄较大的育成鸡。蛋白质缺乏将导致产蛋量和蛋重下降,以及死亡率增加。因矿物质的排泄量增加,血液pH值升高和钙吸收量减少,导致蛋壳质量变差。母鸡需要多于自身合成量维生素C,可以把维生素C添加到饮水中。特别是当温度高于32℃,母鸡需要含有高能量的特殊饲料,最好是添加脂肪,不要有太多的蛋白质(取决于产蛋量)。过量的蛋白质摄入会在消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
1.1.3高温时的饮水
一般情况下,母鸡的饮水量是采食量的1.8倍,这意味着每只母鸡每天至少需要200克(200毫升)的水。如果温度升高超过30℃,每天的饮水量会达到甚至超过300毫升。因为母鸡需要通过呼吸蒸发大量的水。这意味着一只1500克的母鸡每天摄入相当于体重20%的水,饮水可以降低母鸡因高温而引起的热应激。
饮水量也同时取决于相对湿度、鸡的健康状况、采食量等情况。但是,热应激时需要增加50%的饮水量。
高温环境下,要确保给母鸡提供足量凉爽的饮水。要确保饮水系统(水塔)在阴凉处,且能较好的隔热;确保水管不被暴晒,最好将水管埋在地下;让水线末端的水流缓慢一点;如果温度太高,还可以把冰块直接放进水箱里降温。
夏秋季气温高时,应将饮水器放在阴凉处;把黑色的贮水罐用油漆涂白,减少热量吸收;在贮水罐上方架设遮荫网,不要让太阳直接暴晒。水箱外边要设置隔热层,否则阳光暴晒后,水温升高,容易导致热应激。
1.2低温的控制与管理
如果采食量增加,可能是因为鸡舍的温度下降到20℃以下,当低于这个温度时,母鸡需要更多的能量,所以采食量增加。每降低1℃,母鸡的采食量增加1.5克。当温度降得太低,而且母鸡不能采食更多的饲料,此时,需要饲喂高浓度饲料,否则,产蛋量下降。
2通风与通风效果的评价
鸡舍内的小气候取决于通风、加热和降温的结合。对于通风系统的选择还要适应外部的条件。无论通风系统简单或复杂,首先要能够被人操控。即使是全自动的通风系统,管理人员的眼、耳、鼻、皮肤的感觉也是重要的参照。
2.1通风方式
自然通风不使用风机促进空气流动。新鲜空气通过开放的进风口进入鸡舍,如可调的进风阀门、卷帘。自然通风是简单、成本低的通风方式。即使在自然通风效果不错的地区,养殖场主们也越来越多地选择机械通风(图1)。虽然硬件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但机械通风可以更好地控制鸡舍内环境,并带来更好的饲养结果。通过负压通风的方式,将空气从进风口拉入鸡舍,再强制抽出鸡舍。机械通风的效果取决于进风口的控制。如果鸡舍侧墙上有开放的漏洞,会影响通风系统的运行效果。横向通风:风机将新鲜空气从鸡舍的一侧抽入鸡舍,横穿鸡舍后从另一侧排除。通风系统可以设置最小和最大的通风量。
侧窗通风:进风口设置在鸡舍两侧,风机安装在鸡舍一端。这种通风方式非常适合于常年温度变化不大的地区(如海洋性气候地区),其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均较低。
屋顶通风:风机安装在屋顶的通风管道处,进气阀均匀分布在鸡舍两边。该通风方法经常用于较冷天气的少量通风。该系统少量通风时运行较好,大量通风时运行成本较高,因为需要大量的风机和通风管。
纵向通风:风机安装在鸡舍末端,进风口设置在鸡舍前端或前端两侧的一段侧墙上。空气被一端的风机吸入鸡舍,贯通鸡舍后从末端排出。纵向通风可以加大空气流动速度,最大至3.4米∕秒,从而给鸡群带来风冷效应。在通风量要求很大的鸡舍,通常采用纵向通风系统。
复合式通风:纵向通风经常与屋顶通风或侧窗通风等联合使用。屋顶和侧窗通风用于少量通风,当较大量通风时需要把这些阀门关闭且进风口打开。复合式通风将被逐渐广泛应用。
2.2通风效果的评价
要及时对通风效果进行评价(图2)。对于地面平养系统,鸡群在鸡舍中的分布情况就可以说明通风的效果和质量,也可通过其他方法对通风效果进行评估。简单的方法是裸露并沾湿双臂,站到鸡聚集数量较少的区域,感觉是否该区域有贼风,感觉一下垫料是否太凉。观察整个鸡舍中鸡群的分布情况,判断是否与风机、光照和进风口的设置有关系。一旦改变了光照、进风口等设备的设置,数小时后再次观察鸡群分布情况是否有改变。对于改变设置的效果,不要轻易地下否定的结论。同时记录改变设置的内容。图2中,右上角图片是通风效果良好的示意图。
其他示意图,是地面平养系统中,通风失败的例子。其中,左上示意图中,气候炎热的时候,需要调整遮风板;新鲜的冷空气会高速吹向鸡群。左下图,鸡群聚集在鸡舍中间,远离鸡舍两侧;遮风板关闭太严,造成通过遮风板进入鸡舍的空气十分有限,少量新鲜空气进入鸡舍后马上就消散了;调整遮风板,最少打开两个手指的空间。右侧中间图,新鲜的冷空气在鸡舍中部沉降下来,在鸡舍两侧,空气的流动速度较慢;鸡群避免停留在鸡舍中部,大多聚集在鸡舍两侧,造成两侧的垫料潮湿,质量下降;减少通风量。右下图,新鲜的冷空气沉降得太快,没有跟鸡舍内的热空气充分混合并升高温度,鸡群聚集在鸡舍中部;在鸡舍内部会形成两个条状地带没有鸡停留,这就是所谓的“斑马线效应”;增加通风量。
通风量的设定不仅仅依靠温度,还需要考虑鸡舍湿度,以及鸡背高度的风速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如果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鸡会变得嗜睡。如果您在鸡背高度持续工作超过5分钟后有头痛的感觉,那么二氧化碳的浓度至少超过3500毫克/米3,说明通风量不够。还要注意,不能有贼风。你是否注意过鸡舍地面的颜色?如果是暗黑色,那就是太潮湿,应该立即增加通风量。同时检查这种情况是整个鸡舍都存在还是仅仅发生在某个区域。
确保在育雏的最初几天关闭进风口和门窗,以防止贼风。如果育雏舍的光照强度弱,且自然光照时间短可以使用舍内光照系统,适时、适当补充光照。在气温升高的时候,不良的通风效果会造成空气中发霉的气味增加,引起啄癖。因此,必须保持鸡舍通风良好,保持适合的空气流动速度并时刻关注温度。在密闭鸡舍,要根据母鸡的存栏量设计好最低通风量,通常参照的标准是每小时排风量为0.7米3∕千克活重。通风时导流的空气流动对鸡可起到降温的效果,而且风速越大,风冷效果越好。另外,要关注贼风,地面平养系统中可以发现鸡会避免到有贼风区域聚集。笼养鸡的最佳体感温度是20~24℃;地面平养鸡的最佳体感温度是18~22℃。长期高温,特别是温度高于28~30℃,并伴随着高的相对湿度,会造成鸡群的热应激。如果发生严重的热应激,鸡会以喙着地趴在地上,翅膀完全打开。同时死淘率增加,产蛋率下降。如果是慢性的热应激,这些现象会逐渐显现。
自然通风的一个劣势就是,如果没有自然风,鸡舍内就没有通风可言。必要时,可以用附属的风机增加通风量。自然通风的鸡舍,通风可以影响内部气候,太高的空气流速会造成贼风,贼风可能会在鸡舍不同位置突然发生;防风林带和鸡舍外的墙,都会起到减少风的影响的作用(图3),在密闭鸡舍,防风装置可以安装在进风口前适合的位置。
3空气质量的控制
空气中灰尘和氨气浓度过高,会影响鸡的黏膜系统,使鸡群易感疫病。氨气浓度超过20毫克/米3,人就可以闻得到。饲养者一旦很容易能闻到氨气的味道,那么鸡舍内的氨气浓度就已经非常高了。其他的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无味的,人的感官不能觉察,如果浓度过高,对鸡对人都有害。鸡舍中各种气体的浓度必须保持在安全范围内。通风不仅仅是将新鲜空气送入鸡舍,可能会发现每栋鸡舍里的鸡的行为都不尽相同,这就可能是由鸡舍内气候不同造成。应立即派人入舍检测,并想办法提高通风质量。使用空气检测仪,对照空气含量标准,检查鸡舍内的空气组成。
当监测鸡舍内气候时,注意不要仅仅在监测者自身的高度上去测量,要在鸡背高度进行测量。在笼养系统,要同时检测最上层和最下层笼的有关气候数据。
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潮湿的垫料会升高鸡舍内氨气的浓度,并随即造成鸡的消化问题,以及发生球虫病和脚垫等问题造成瘸腿。应通过良好的通风,排出鸡舍内的潮湿空气,保持垫料干燥。在饲料中增加纤维素的含量,使得鸡粪较干。检查饮水系统,防止漏水造成垫料潮湿。另外,可以在垫料上撒一些谷物,在鸡刨食的过程中垫料得以变得蓬松。
4光照的控制
要确保每只鸡的光照强度均高于转群前。如果笼养育雏,那些靠近风机透光处的母鸡早已接受了比其他区域母鸡更高的光照强度。同样,在上层笼的母鸡接受的光照强度也高于其他层。
因此,将这些母鸡转群时,要注意把它们转入产蛋鸡舍中光照强度相对较高的区域,比如转入靠近光源的区域或转入上层鸡笼。
在完成转群后的两天内,给予不间断的光照,帮助母鸡寻找到饲料,更重要的是找到饮水。光照强度在10勒克斯或更高,以刺激采食量,本措施在开产初期尤其重要和有效。
如果发现有的母鸡闭起双眼,呈现迷离状态,通常是因为饮水少或根本没有饮水。要教会它们使用乳头饮水器或水槽饮水。在乳头饮水器上加装接水盘,并且把母鸡转移到上层鸡笼,以得到更多的光照,帮助母鸡学会正确饮水。也可在短时间内降低乳头饮水器的水压,人为制造渗漏,帮助母鸡学习饮水。
光照计划、饲料成分和采食量是影响母鸡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在育雏开始的最初几天,可以给鸡群最大的光照强度,以帮助它们找到饲料和饮水。之后需要降低光照强度以保持鸡群的平静,有助于防止啄肛和提高采食量。
光照计划的3个阶段:①育雏第一周给予完全的最大光照,帮助雏鸡找到饲料和饮水;②在育成期,光照时间永远不能增加,如果需要可以减少光照时间;③增加光照时间将会刺激性成熟和产蛋。
在遮黑鸡舍,可以完全自主控制光照。黑暗期,从鸡舍缝隙中透过的光线不能高于0.5勒克斯。育成期要维持10小时光照,或在夏季保持12小时光照。从开产到产蛋率达到50%,光照可以逐步增加到16小时。
5灰尘清理与控制
5.1灰尘对鸡对人健康的危害
生产实践中,没有任何一个鸡舍是一尘不染的。垫料、饲料、羽毛、粪便都会最终变成灰尘。灰尘对鸡对人都有害。灰尘微粒被吸入肺中,如果再同时吸入了氨气,将会破坏黏膜系统,增加呼吸道病感染的风险。吸入灰尘对人类健康也有害,尤其是灰尘浓度高、在鸡舍内停留时间过长、灰尘微粒小的情况下,危害更大。因为,灰尘微粒越小,越容易被吸入到肺的更深处。
灰尘可分为可吸入性粉尘、胸廓微粒和可呼吸性粉尘。可吸入性粉尘是指微粒大小在50~100微米之间的粉尘,这类灰尘可被吸入肺中,但可以被呼吸道绒毛排出体外;胸廓微粒的微粒小于10微米;可呼吸性微粒大小小于4微米,可以进入肺泡并严重损害肺的功能。
灰尘和污垢会堵塞进风口和通风管道,造成通风量的减少,从而使得鸡舍内温度升高和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鸡舍内的灰尘,也会严重影响饲养人员的健康。
5.2鸡舍内灰尘的清理和控制
5.2.1保持鸡舍走道和鸡笼清洁
始终保持鸡舍和鸡笼清洁,有助于减少鸡舍内的灰尘。每周进行鸡舍的清洁工作,防止灰尘大量沉积,从而重复影响鸡群。同时,在清洁鸡舍时,自己戴上口罩防尘。
5.2.2免疫时戴口罩
做免疫时会扬起大量灰尘,所以做此类工作时一定要戴上口罩。正确的戴上口罩可以防止90%以上的可吸入微粒进入肺中。带呼气阀门的口罩会更舒适些。至少要使用P2级以上的口罩。
5.2.3在地面平养系统中使用薄油膜
向垫料上喷洒菜籽油或葵花油形成薄油膜覆盖垫料,可以减少50%~90%的灰尘产生。缺点是:污垢容易形成块状。
5.2.4喷水
用洁净的水喷洒降尘,可以减少至少80%的大颗粒灰尘和50%的细颗粒灰尘。缺点:鸡舍内相对湿度会升高,垫料会变得潮湿。
5.2.5空气净化后的循环使用
可以通过过滤和清洗从鸡舍排出的空气,再循环利用。可以减少40%~60%的灰尘。
5.2.6利用电离作用人为创造空间电场
使用不同的电压放电,使得灰尘颗粒带电而吸附在墙壁和地面,这种方法可以减少35%的灰尘。
上一篇: 猪场改扩建时应注意几点事项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