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兽用中药注射液后海穴注射治疗仔猪黄痢的效果
后海穴位于尾根与肛门间的凹陷中,又称交巢穴,为督、任二脉交会之所,前人谓之纯阳初始,可舒缓各部器官。后世兽医学家及临床工作者巧用后海穴治疗家畜多种消化道病、产科病可谓得心应手,常常获效非凡。
后海穴注射疗法,亦称穴位注射法,属“水针”疗法之一种,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中西医结合新疗法。许多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穴位注射具有针刺与药物效果叠加效应。在穴位注射所用众多穴位中,以后海穴的疗效尤为突出,不仅引起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也受到临床工作者的极大青睐。为使这一针药结合、中西合参、事半功倍的治疗方法得以推广,笔者等选用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所载的穿心莲注射液、博落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3种药物,分别以后海穴注射治疗仔猪黄痢,通过疗效对比筛选治疗仔猪黄痢的有效药物,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试验用药品穿心莲注射液:浙江汇特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兽药字(2011)110625122,本品具有清热解毒功能,主治肠炎、肺炎、仔猪白痢,肌肉注射5-15mL。博落回注射液(炎痢消):湖南广安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兽药字(2006)180212188,具有抗炎消肿、凉血止痢等功效,主治仔畜黄白痢、重症肠炎等病症,2-5mg/kg,肌肉注射。鱼腥草注射液:郑州百瑞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兽药字(2009)160675211,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功效,主治肺痈、痢疾、乳痈、淋浊,肌肉注射5-10mL。
1.1.2穴位选取后海穴(交巢穴),位于肛门与尾根之间凹陷中。
1.1.3试验动物及分组试验从猪场65窝一周龄内新生仔猪中随机选取其中有明显临床症状的仔猪黄痢自然病例360例,分为3组,每组120例。按母猪分娩次序依次分为后海穴注射穿心莲注射液组(以下简称穿心莲组)、后海穴注射博落回注射液组(以下简称博落回组)和后海穴注射鱼腥草注射液组(以下简称鱼腥草组)。
1.2试验猪选择标准
1.2.1临床症状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多在出生后几小时到3d内发病,急性型不显临床症状突然死亡。病仔猪突然发生腹泻,粪呈黄色浆糊状或黄色水样,肛门松弛、排粪失禁,粪腥臭,后肢污染。病程稍长时精神沉郁,迅速脱水,很快消瘦,最后衰竭昏迷而死亡。窝内若有一头猪发病后,同窝仔猪常相继发病。
1.2.2病理变化死亡猪皮肤干燥、皱缩、口腔黏膜苍白、干燥脱水。主要病变为胃肠卡他性炎症,有败血症变化;小肠黏膜红肿、充血或出血,小肠内充满气体,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重者心、肝、肾等脏器有出血点,有的还有小坏死灶。
1.2.3实验室诊断无菌取病死猪的肝、脾、肠系膜淋巴结接种肉汤及麦康凯培养基,37℃培养24h,在麦康凯培养基上见红色、圆形、边缘整齐的菌落,肉汤培养基可见混浊,取培养物涂片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取麦康凯培养基上粉红色菌落进行纯培养,符合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
1.3方法
1.3.1穴位注射穿心莲注射液1.5mL/kg,博落注射液2.0mL/kg,0.5%鱼腥草注射液1.5mL/kg。后海穴注射,1次/d。将仔猪倒提保定,用5%碘酊或酒精穴位处消毒,针头与荐椎平行垂直刺入穴位,进针1-2cm,将药液慢慢注入。
1.3.2疗效判定痊愈:治疗2-4次后,患猪症状完全消失,粪成形,肛周、尾根及后躯干净无污染。
治愈率=痊愈数/参试头数×100%
有效:治疗4次,精神、食欲好转,症状减轻,粪呈软条或变稠。
有效率=有效头数/参试头数×100%
无效:治疗4次,症状未减轻,或病情恶化,或死亡,或改用其他治疗方法者。
死亡率=死亡头数/参试头数×100%
2结果
按照疗效判定标准,经过4次治疗,各组治愈率分别为穿心莲组70.8%(85/120)、博落回组65.0%(78/120)、鱼腥草组50.8%(61/120);总有效率分别为87.5%(105/120)、80.0%(96/120)和64.2%(77/120);死亡率分别为2.5%(3/120)、5.8%(7/120)和9.2%(11/120)。穿心莲组和博落回组、鱼腥草组相比,治愈率分别提高5.83%和20.0%、总有效率分别提高7.5%和23.3%、死亡分别降低3.3%和6.7%。三组中以穿心莲后海穴注射效果较好。详见表1。
3讨论
仔猪黄痢是由大肠杆菌所致的仔猪腹泻性疾病,是影响中小型养猪场的主要疾病之一,多年来防治本病主要依靠抗生素及抗菌类药物。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曾有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进行过专项研究,研制出许多中西药物和生物制剂。但由于长期大量甚至超量滥用新特、广谱、高效抗菌类药物,耐药情况日趋严重,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防治仔猪黄痢,除研究开发新特药外,探索或寻求更为有效的药物和用药途径或非常规方法,将对有效防控该病大有裨益。该试验结果显示,穿心莲、博落回及鱼腥草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80.0%和64.2%,说明后海穴注射穿心莲、博落回和鱼腥草注射液治疗仔猪黄痢都有一定效果,但以穿心莲和博落回注射液的疗效较为显著。
研究证实,穴位注射既不同于针刺治疗,也有别于肌肉注射,是穴位主治功能和药物药理作用的有机结合和最佳体现,具有针刺作用与药物作用叠加效应。药物经穴位注射后药效被放大,不仅高于肌肉、皮下注射,甚至相当于静脉注射,并有减毒、减副作用。穴位注射用药量小、疗效确实、简便易行,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免疫及许多疾病的治疗中。但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却远远滞后于临床应用,尽管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开始结合现代药理学方法、生物化学分析手段、经络理论以及针刺原理等来探索穴位注射的机制,但对其真正的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谢家声,李锦宇,王贵波,罗超应)
上一篇: 重庆市举办第六届人畜共患病防控论坛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