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农村土鸡生态养殖技术探讨

农村土鸡生态养殖技术探讨

     与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模式相比,生态养殖可以为土鸡创造自然、良好的生态环境,土鸡可以按照原有的自然规律生长发育。农村地区传统的土鸡养殖模式为散养式,以一家一户饲养为主,虽然能够保证较高品质,口感较鲜美,但规模小、产量低,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利于农村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下从场地选择、饲养规模、场地消毒、鸡苗选择、雏鸡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对农村土鸡的生态养殖技术进行探讨。

1 场地选择及饲养规模

     养殖场地应远离交通干线和村落,宜选择空气新鲜、安宁僻静的林地,面积大于 0.5 hm2。为了便于取水,场地周围必须有清洁水源,如无污染的池塘或小溪等。可以另建鸡舍或对旧房进行改造,鸡舍宜坐北朝南,背风向阳,旧房改造而成的鸡舍前后应开地窗和采光窗,采光窗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5 m,地窗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0 cm。在小鸡舍内安装竹编网或弹性塑料网,弹性塑料网的网眼直径以1 cm为宜。饲养场地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0 m。土鸡的养殖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并根据养殖条件确定规模,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土鸡的良好成长,同时还能够减少土鸡疫病的发生,确保养殖量及养殖水平的提升。

2 消毒

     对老场地和新场地采取不同的消毒方式。针对新场地采用喷雾消毒,消毒液选择1 ∶ 1 200 消毒威、5%~10% 石灰水、2% 烧碱。针对老场地,在喷雾消毒的基础上,进行密闭熏蒸,具体做法为: 将 14 g/m2高锰酸钾加入28 mL/m2甲醛中,对场地进行密闭熏蒸,熏蒸时将料桶、饮水器等日常用具一同放入。熏蒸结束后应及时开窗通风。熏蒸和通风时间为1 ~2 d。土鸡养殖场地消毒的最主要将可能导致土鸡发生疫病的隐患消除,以确保土鸡的饲养环境。

3 鸡苗选择及雏鸡管理

     要想保证土鸡养殖的科学性及养殖水平,首先就应当选择优良的鸡苗品种,并加强雏鸡管理。

     鸡苗质量是保证养殖成功的基础。尽量选择体质健壮、品种较纯的鸡苗。雏鸡眼睛凹凸有神、头大、鸡群活泼、身体洁净、均匀的苗鸡为优质品种。广西麻鸡、三黄鸡、福建青鸡和浙大黄等品种具有肉质良好、适应性较强等优点,适宜农村养殖。

     雏鸡1 周龄后应进行口哨训练,便于展开管理工作。从光照、温度、湿度等方面做好管理。①前5 d 光照以每天 23 h 为宜,逐渐减少到每天 17 h。②提前12 h对雏舍温度进行调节。针对 0 ~1 周龄雏鸡温度控制在33 ℃左右,并按照每周降低 1 ~2 ℃,直至室温。在此期间可采用观察鸡群状况和看温度计两种方式对温度进行观察。当鸡群紧靠热源,扎堆、不断鸣叫,说明温度过低。当鸡群分布均匀、活动自如、比较安静,则为温度适宜。当鸡群远离热源、分布四周、张口呼吸,应考虑温度过高。③相对湿度以55% ~65%为宜,10 日龄之前调节至 60% ~ 65% ,10 日龄之后调节至55% ~60% 。

4 疫病防治

     必须做好消毒防疫及免疫接种等工作,降低死亡率,控制病原侵入,增强机体抗病力,提高成活率,从而提升经济效益。

     ( 1) 1 日龄雏鸡,接种马立克氏;7 ~9 日龄接种新肾支,滴鼻和点眼;12 ~14 日龄疫苗接种法氏囊病;20日龄接种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24 ~28日龄疫苗接种鸡新城疫; 30 ~ 35 日龄接种法氏囊病;45 ~50 日龄接种喉气管炎活疫苗,选择鸡痘冻干苗对其进行皮下刺种; 60 日龄接种鸡新城疫,肌肉注射。

     ( 2) 鸡瘟于一年四季内均可发生,具有死亡率高、高度接触性特点,是一种毁灭性的传染病,以夏季多发。在对土鸡进行生态养殖时,宜采用传统方法进行防治,不得使用含激素类物品或其他化学药剂。

5 小结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促使生态养殖受到农村养殖户的广泛关注和喜爱。现代化生态养殖具有双重优势,既有工厂化和集约化养殖模式经济效益较高、饲养量较大和生长较快等优点,还保证了散养式口感好、品质高等特点。因此,农村地区养殖户必须重视生态养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地区养殖业发展。

(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罐子乡畜牧兽医,刘福有)

上一篇: 基层兽医防治非典型猪瘟初探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