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规模猪场产房母猪饲喂方式试验

规模猪场产房母猪饲喂方式试验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猪场已成为我国养猪业的主流,随着从业者素质和认识的提高,猪场设备和环境也发生了质的改变。适宜的小环境和生产条件有效提高了猪场生产水平,自动喂料系统则有效减轻了劳动强度。但各猪场猪群的情况及管理水平均不相同,自动喂料系统所提供的参数及管理方式也应有差异。膨化菜籽饲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组进行了规模化猪场母猪在产房待产时期和哺乳期采食量的变化及不同哺乳日粮的适口性试验,探索解决母猪哺乳期能量需要和提高生产水平的新方法,以期为本场产房母猪管理和自动喂料系统提供生产参数,并为其他猪场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时间及猪场概况

     试验时间为2013年8月18日—9月18日。试验猪场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科研实验示范基地湖北黄石健丰牧业有限公司和通猪场,现有基础母猪750头,大荷兰人自动喂料系统,采用集中产仔保育、异地育肥的生产方式。产房采用湿帘降温,干收粪和水泡粪地沟排放,产床床面为平地,机械通风换气,试验期室内有效温度为26~29℃,无明显剌激性气味。

1.2试验猪的选择

     选择预产期在3d内的长大母猪30头,按胎次随机分为3组(每组初产母猪3头,第2,3胎各1头,第4胎2头,第5胎3头),对照组按猪场原配方日粮饲喂,1组使用膨化菜籽按脂肪等量替换油脂及膨脂大豆,2组按维持哺乳期体重不变标准用膨化菜籽配制日粮。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母猪妊娠至107天上产床待产;仔猪23日龄断奶、母猪下产床,送入配怀舍观察发情和配种表现。

1.3饲养管理

     试验猪群饲养管理方式与猪场原程序基本一致,关闭自动喂料系统,人工计量喂料。试验母猪于产前7天(按预产期推算妊娠至107天)上产床分娩栏饲养待产,封闭式机械通风,湿帘降温,保持产房内温为26~29℃,仔猪采用红外线灯供暖。于最早预产期始第1,2天将待产母猪分2批分别注射氯前列醇钠注射液(购自宁波三生药业有限公司)1mL/头,进行同期分娩。仔猪初生3d内完成寄养工作。

     试验母猪从入试开始采食试验料,日喂3次(5:00、11∶00、16:30),饲喂颗粒料,自由采食,自由饮水。仔猪由饲养员按本场哺乳仔猪日常管理方式补料,不告知饲养员母猪群分组情况。

     试验母猪在哺乳期18~22d日喂4次(5:00、10:00、13:30、17:30),每餐根据采食情况增减饲料喂量,让母猪充分自由采食以观察母猪采食水平和使用不同日粮的适口性。
 
1.4数据的统计分析

     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产床上母猪日喂料量的变化

     上产床后母猪待产和哺乳期日喂料量变化见图1。
  
     重胎母猪按预产期提前7天上产床,当天6:00—7:00上床,只在下午喂少量饲料(1kg),第2天正常喂料(日喂料2.50kg左右)。从图1可以看出,产前7天到分娩当天母猪采食量逐渐减少,分娩当天采食量很小或者根本不采食,分娩后母猪食欲很快恢复,3~4d采食量就可达到3.00kg以上,若不加控制很快就可达到6.00kg左右。为此,应在产后4~10d适当控制喂料量,10d后达到自由采食水平。喂料量达到6.00kg左右时采用日喂料3次的饲养方式,母猪采食量很难增加并维持在6.00kg左右,到18天前单头母猪日最高采食量为6.00kg。18~22d增加1次喂料,改为日喂4次,其平均日采食量可增加到7.69kg,并维持在7.00kg以上,单头母猪日最高采食量可达到9.50kg以上。试验期内单次喂料量最大值为2.50kg,单次喂料量超过2.50kg时,下次喂料时可观察到剩料,表明上餐投料过多。

2.2不同胎次母猪采食量分析(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2~5胎经产母猪哺乳期和产后13~17d采食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经产母猪显著高于头胎母猪(P<0.05);哺乳期18~22d经产母猪日均采食量3~5胎间差异不显著(P>0.05),2胎母猪与其他各胎间差异显著(P<0.05),头胎与经产母猪各胎间差异显著(P<0.05)。

   母猪在哺乳期不限制采食,日喂3餐,单头母猪最大日采食量为6.00kg,初产和经产母猪采食量分别为5.12kg和5.89kg;第18天改为每日4餐后,母猪采食量比日喂3餐有明显提高,使用适口性好的日粮单头母猪最大采食量可提高到9.50kg以上;初产和经产母猪日均采食量则分别提高到5.84,7.23kg,分别提高了0.72,1
34kg。

2.3不同日粮对哺乳母猪日采食量的影响

     采用3种不同日粮,母猪哺乳期18~22d日喂4次,充分采食,采食情况见表3。


     哺乳期18~22d母猪平均日采食量1组最高,对照组最低,1组、2组分别比对照组高0.90,0.38kg/d,1组比2组高0.52kg/d,各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日摄入消化能,1,2组分别比对照组高12.56,8.74MJ/d,差异显著(P<0.05),1组比2组高3.82MJ/d,差异不显著(P>0.05)。单头母猪最大日采食量以膨化菜籽用量最大的2组最高,达到9.50kg,比1组和对照组高0.50kg。当母猪日采食量达到峰值后短暂维持,随后2~3d采食量下降,1组、2组分别下降0.20,0.23kg/d,对照组下降0.40kg/d,对照组下降量明显高于1,2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最大日采食量1组最高,对照组最低,1组、2组分别比对照组高0.64,0.23kg,1组比2组高0.41kg。可见不同日粮对母猪哺乳期采食量和能量摄入有显著影响,利用膨化菜籽配制哺乳母猪日粮适口性很好,可有效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和能量摄入水平。

2.4母猪失重及仔猪哺育情况

     初产母猪难产情况出现较多,9头初产母猪中有4头进行了人工助产,产后阴道及子宫炎症明显,2头因治疗期长,不能有效哺育仔猪,治疗期间采食很少,甚至不食。经观察分析,难产概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初产母猪所产仔猪初生重偏大。随后对2个批次的初产母猪在产前10~15d采取限饲措施,难产情况明显减少,严重难产没有出现。试验群母猪失重及仔猪哺育情况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胎次的增加,母猪体重逐渐增大。哺乳期平均日采食量在经产母猪不同胎次(2~5胎)间没有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头胎母猪(P<0.05)。哺乳期母猪失重在头胎母猪与经产母猪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头胎母猪失重率显著高于经产母猪(P<0.05),头胎仔猪窝增重显著低于经产母猪(P<0.05)。

3小结与讨论

3.1产房母猪的饲喂方式

     预产期前7天母猪进产房待产,若下午上产床,当天不喂料;上午上产床则在下午稍晚少量喂料1次(1.00kg左右);第2天可喂料2.50kg左右;以后逐渐减少喂料量,至产前1天和分娩当天不喂料。产后逐渐增加饲料喂量,4天可增加到3.00kg,4~10d适当控制喂料量,逐渐增加喂料量至4.50~5.00kg,10d后充分自由采食,13天可达到6.00kg左右。母猪单餐的最大喂料量为2.50kg,当超过2.50kg时当餐或第2餐会出现明显的剩料,造成饲料浪费。若日喂3次,高峰喂料以6.00kg为宜,每次喂料2.00kg左右。若要提高母猪采食量,需增加喂料次数,日喂4次可有效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使日喂量达到8.00kg左右(每次喂料2kg左右)。

3.2母猪宜分胎次分别管理

     母猪体重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增大,头胎母猪采食量和失重率与经产母猪有明显差别,对饲养管理方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规模化猪场应对头胎母猪实行单独管理,与经产母猪区别对待。经产母猪不同胎次差别不大,可统一管理,2胎母猪在哺乳期18~22d日喂料4次、充分采食的情况下,与3~5胎母猪采食有显著差异,分开管理更好。按头胎、2胎、经产(3~5胎)分胎次管理,更能有效地提高猪场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3.3不同日粮对母猪采食量的影响

     不同日粮的适口性及对母猪采食量的影响是很显著的,对其能量水平摄入的影响也较大,选用优质及适口性好的饲料配制日粮可有效提高哺乳期母猪采食量和营养摄入量,试验选用膨化菜籽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4初产母猪的管理

     集约化猪场母猪全程限位饲养,运动量很少,若胎猪偏大,很容易造成难产,人工助产基本上都会出现阴道及子宫炎症,治疗期较长,严重的治疗效果不好。治疗期母猪采食量严重下降,甚至长期不食,不能有效哺育仔猪,有的母猪因此失去种用价值,只能淘汰。为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可在后备母猪临产前10~15d控制母猪的采食量,日喂料量减少到2.5kg以下,甚至更低,以适当减轻仔猪初生重,避免因胎猪偏大而增加难产概率。本场随后2个批次的初产母猪采取了产前限饲措施,难产现象明显减少,甚至没有出现严重的难产情况,应予借鉴。由于此方法没有进行相关试验,是否合理可行有待进一步研究。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赵青松;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严念东,郭万正)

上一篇: 女老板做大双胞胎的“秘诀”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