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鸡大肠杆菌病与林下养鸡防治此病的对策

鸡大肠杆菌病与林下养鸡防治此病的对策

     近年来,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县兴办了许多林下养鸡场。由于鸡舍简陋,养殖密度大,卫生条件差,管理水平低下,每一批鸡养殖间隔时间不足或连续养殖等原因,造成部分鸡场养殖环境大肠杆菌污染严重,导致该病时有发生,给养鸡业主造成不小的损失。现谈谈林下养鸡大肠杆菌病防治对策。

1病原

     据文献记载,大肠杆菌在1885年发现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发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可使鸡致病的常见大肠杆菌有:O1、O2、O36、O78等血清型。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无芽孢和荚膜,大小为2~3×0.6微米,一般有周鞭毛,大多数具有运动性。

2流行病学

     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带菌鸡,各年龄段的鸡均可感染,3周龄~6周龄的鸡对本病最易感。病鸡和带菌鸡通过粪便排出病菌散布于外界,污染饲料和饮水后主要经消化道感染,若鸡舍内粉尘太大也可经呼吸道感染。本病常呈继发感染,鸡群患有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病时,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会增强。养殖密度大、通风换气不良、养殖用具及环境消毒不彻底,是加速本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3临床症状

     潜伏期数小时到3天。急性病例呈现体温升高,常无腹泻等症状而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呈现以下症状:精神沉郁,呆立不动,食欲下降或废绝,剧烈腹泻,拉黄、绿、灰白色水样粪便;青年鸡生长发育缓慢,有的停止生长甚至消瘦;部分病鸡单只眼出现全眼球炎,肿胀,重者失眠;成年鸡大多患关节滑膜炎,表现为关节肿大,翅膀下垂,站立不稳,部分鸡出现瘫痪;死亡前出现抽搐、转圈、仰头、扭颈等神经症状,病程一般10余天。产蛋鸡出现产蛋率下降,出现关节滑膜炎(突然不能站立)、输卵管炎和腹膜炎,最后以死亡而告终。

4病理变化

     急性病例出现急性败血症:肠浆膜、心外膜、心内膜有小出血点,脾肿大数倍,心包积液,肠道炎症,肠管粘连,肠黏膜有大量黏液,并有淡黄色或橙黄色腹水。

     慢性病例剖检可见心包炎、心包积液并混浊;肝周炎导致肿大、出血,有的出现坏死灶;有的内脏出现肉芽肿;气囊炎导致气囊增厚,表面有灰白色纤维素渗出物,有的气囊鼓气;产蛋鸡输卵管增厚,有畸形卵阻滞,甚至卵破裂溢于腹腔内,腹腔内有干酪样物,腹水增多、混浊,腹膜有灰白色渗出物;肩关节和膝关节肿大,关节周围组织充血水肿,滑膜囊内有灰色或淡红色渗出物;幼雏出现脐炎。

5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5.1直接涂片镜检

     用病鸡的脓汁、肝、脾、心血等病料直接涂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大肠杆菌呈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小杆菌,无芽孢和荚膜。

5.2分离培养

     大肠杆菌为需氧兼性厌氧,适宜在温度37℃,pH7.4条件下生长,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5.2.1将病料接种到肉汤中,均匀混浊,孵育24小时后,大肠杆菌可形成极薄菌膜,管底有黏性沉淀。

     5.2.2将病料接种到SS琼脂或麦康凯琼脂上培养生长,大肠杆菌呈均匀红色菌落,这是鉴定大肠杆菌的重要方法之一。

5.3动物试验

     取24小时液体培养物0.2mL~0.4mL给小白鼠腹腔或皮下注射,有毒力的菌株经24小时~36小时致死小白鼠,这是鉴定大肠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6防治对策

6.1合理选址,科学设计鸡舍

     6.1.1发展林下养鸡的林地应选择地势高燥,阳光照射时间长的为宜。

     6.1.2鸡舍面积要与饲养量匹配,林地只能当作鸡的运动场所。

     6.1.3鸡舍最好设计成网上饲养,设有开关自如的门窗,便于保温和通风换气。简易鸡舍可选择坡度60度斜坡搭棚,斜坡最好整平硬化,鸡舍底部搭建木头,木头间隙于鸡粪能漏出为宜,这样鸡粪易清理,同时减少鸡与粪便接触的机会。

6.2加强饲养管理

     6.2.1供给优质饲料,合理调整料桶高度,定期清洗消毒料桶,保证鸡摄入干净卫生的饲料。

     6.2.2饮用水要干净卫生,最好使用自动饮水设备,定期对饮水设备进行清洗消毒。

     6.2.3定时对鸡舍进行喷雾消毒,减少粉尘浓度。

     6.2.4及时清除粪便和通风换气,减少鸡与粪便接触的机会,减少鸡舍内氨气浓度。粪便要统一堆放在养鸡场外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能堆放在场内。

     6.2.5若采用地面平养,要勤换垫料。

6.3科学防疫,防治结合

     6.3.1合理制订免疫程序,有效预防禽流感、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病,提高鸡群抗病能力,减轻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

     6.3.2种用或蛋用鸡场发现鸡群患有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病时要及时淘汰。

     6.3.3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模式,出栏一批鸡后要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对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备用,并且留足间隔时间后才开始下一批鸡的饲养。有条件的最好采用20﹪生石灰粉刷鸡舍地板和墙壁。

     6.3.4若采用连续性饲养的方式,一个林下养鸡场最好分成两个以上养殖区域,一是便于剩余鸡的存放;二是有利于为下一批鸡养殖作好消毒等准备工作,确保新进雏鸡有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

     6.3.5本病的急性经过往往来不及救治,而且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耐药毒株多,盲目用药会耽误治疗时机,治疗成本也会增加。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药物品种较多,有甲风霉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磺胺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等。为提高预防和治疗效果,在出现死亡病例时可采集病料做药敏试验选用2种~3种较敏感的抗生素等药物进行交替使用。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动物疫控中心  阮清杰)

上一篇: 国内外养禽新技术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