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仔鸭的饲养管理技术
1选择饲养品种
专门的肉用型品种和兼用型品种仔鸭被称为肉用仔鸭。天府肉鸭、北京鸭和狄高鸭为目前国内饲养较多的肉鸭品种。在饲养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这些品种在45日龄重量可达到3kg以上,并且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青睐。
2确定饲养方式
当前,地面圈养和离地网养为肉用仔鸭常见的饲养方式。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地面圈养肉仔鸭为集约化饲养方式,也可将0~3周龄仔鸭在附近有水库和池塘的地方地面圈养,待仔鸭长至4~7周龄后采取圈养和放养相结合的方式饲养。离地网养是指肉鸭全期在圈内网上饲养,不需设游泳池和活动场地,也无需垫料,这是一种新型的饲养方式。
3挑选健壮雏鸭
挑选合格肉用雏鸭的前提条件是种鸭健康。为确保雏鸭不受传染病的危害,应对种母鸭在产蛋前期进行免疫接种,包括对病毒性肝炎和鸭瘟等[1]疾病的防疫。健壮雏鸭应选择体重在55~60g,大小一致,无拐脚、歪头及大肚脐等现象者。
4环境温度控制
由于肉用仔鸭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在育雏期间环境温度要适宜,特别是雏鸭出壳后1周内的环境温度决定着育雏的成败,要尽量保持温度稳定。不同的供温方式决定着育雏的温度。采用保温伞供温时,雏鸭在1日龄时伞下温度宜控制在33~35℃,育雏室内的温度应控制在24℃左右。若采用电热板或地下烟道式供热,则应将1日龄雏鸭室内温度控制在28~30℃。无论采用什么方式供温,随着雏鸭日龄的不断增长,育雏温度会随之降低[2],待雏鸭到20日龄时,要保持育雏温度与室内温度一致。为了避免雏鸭出现体弱或感冒等现象,不能在育雏结束时突然降温。
5饲养密度
地面圈养密度要根据饲养效果来决定。常规的饲养密度为1周龄雏鸭20~30只/m2,2周龄时饲养15~20只/m2,3周龄时饲养8~12只/m[2][3]。而离地网养1周龄雏鸭饲养30~40只/m2,2周龄饲养20~25只/m2,3周龄饲养10~20只/m2。
6补充光照
光照有利于雏鸭熟悉环境、运动、采食和饮水。一般情况下,3日龄后采用20h以上光照,关灯1~2h保持黑暗,有利于雏鸭对突然无光的环境变化迅速适应。光源采用电灯泡时,鸭舍的光照强度为4W/m2。
7做好育雏管理工作
7.1饮水
在开食之前必须让雏鸭学会饮水,可将浅水盆或饮水器放在育雏室内为雏鸭提供饮水。为了预防雏鸭患肠胃疾病,可在水中加入适量土霉素碱,雏鸭初次饮水水温应控制在30℃左右。
7.2开食
雏鸭在开食前应先适量饮水,选择小颗料饲料饲喂,确保便于啄食、易于消化及有丰富营养。为了促使雏鸭快速成长,应全天为雏鸭供足饮水和饲料,直到出售。
7.3漂水
雏鸭在1周龄左右开始调教漂水,具体时间应根据气温和水温不同而定。通常情况下,气温和水温较高时,漂水时间可早一些,气温和水温较低时,漂水时间要晚一些。每天漂水1~2次,漂水时间为10~20分钟。以后次数时间可逐渐增多。
8搞好防疫保健
在肉用仔鸭的整个饲养过程中,必须搞好防疫保健工作。保持鸭舍环境清洁卫生,经常洗刷食槽,每天清除鸭舍粪便,并定期对鸭舍消毒,严禁饲喂过期和劣质饲料,并且确保食槽内的饲料不生霉。为了避免肉用仔鸭遭受禽病威胁,应定期为雏鸭接种禽流感疫苗、鸭瘟疫苗、病毒性肝炎疫苗及禽霍乱蜂胶菌苗等。
饲养肉用仔鸭必须充分考虑提高仔鸭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同时为了获得较高的生产利润,饲养者必须考虑合适的上市时间,此需要根据肉用仔鸭的生长情况和阶段性的市场价格来确定。通常肉用仔鸭体重增长高峰期在5~7周龄,故上市时间以7周龄为宜。
上一篇: 内蒙古白绒山羊的饲养管理措施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