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大理市奶牛养殖业较为发达,但往往由于忽略疾病防治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其中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这是奶牛乳腺因感染、外伤或化学刺激所引起的炎症反应,是危害奶牛最主要的疾病。临床型乳房炎是乳房腺体或乳腺间结缔组织发炎或两者同时发炎。大量的调查表明,在奶牛中临床型的乳房炎大约占5%~10%,直接造成牛乳的废弃、产乳量下降、牛乳价值降低等经济损失。
1发病原因
1.1非特定性病原微生物感染
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1.2粗放生产管理
青贮料和干草料任意堆放、粪便不及时清理、通风条件差、手工挤奶或未用消毒毛巾擦洗按摩乳房、未及时治疗奶牛产后胎衣不下和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等疾病,均可诱发本病。
2临床诊断
临床型奶牛乳房炎较易发现,一般分为轻症型和重症型两类,通过视诊和触诊即可确诊,其临床症状分别如下。
2.1轻症临床型奶牛乳房炎
乳汁有少量絮状或凝状物,有时呈水样,乳量减少。乳区局部温度升高或不变,疼痛或疼痛不明显。
2.2重症临床型奶牛乳房炎
乳区体积明显增大、红肿、表面不平。触诊时乳区质地较硬,无弹性,发热,触摸时病牛表现出不安现象。病初体温升高至41.5~42.0℃,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至115~121次/min,1d后体温降至常温。乳汁浑浊,有大量絮状物,有时呈现黄色、灰色或红色,乳量极度减少。患病的奶牛常表现出食欲减退、反刍停止、精神沉郁、嗜睡等症状。
3治疗
临床型奶牛乳房炎重在控制炎症过程,并及时消除病因。选用的抗生素应该是高敏药物,且毒副作用小。根据给药的部位不同,主要采取乳房内给药、肌肉或静脉全身给药。
3.1乳区治疗
给药途径主要采用常规的乳房内灌注疗法,给药前,用温水擦洗患病乳区,再用0.1%新洁尔消毒液和70%酒精作进一步消毒,先人工挤净乳汁,再注射催产素,使乳区排空。将浸泡消毒后的乳导管轻轻插入乳头孔内,推压注射器,注入抗生素,此法适用于轻症型乳房炎,一次量注入庆大霉素250~400mg/乳室,并一次量灌注抗菌增效剂杆菌肽1500IU/乳室,2次/d,连用3~5d。注入后,快速拔出乳导管,用手捏住乳头基部,向上轻轻推压,使药液向上扩散到腺管腺泡中。对于化脓性乳房炎,浅表性的宜开口排脓,较深的应抽出内容物后用0.3%的爱迪伏稀释30~50倍冲洗,再注入抗生素。对于早上和晚上,要在挤完最后一次奶后灌注抗生素。
3.2全身治疗
对于重症型的患病奶牛,除乳区治疗外,还应结合全身疗法进行治疗。尤其是乳头受损的病牛,更应该采取全身疗法。治疗时,每千克体重静脉注射四环素200万~400万IU,同时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500mL,1次/d,连用2~3d。四环素给药后可通过血液循环在乳房区达较高浓度分布,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伴有严重水肿和肿胀的急性或最急性乳房炎,每天多次挤出乳汁可以提高全身治疗疗效。
4预防
(1)大多数奶牛场都存在饲养环境差的问题,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因素。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搞好牛体和环境卫生,减少病原菌的存在和感染的可能。同时要加强挤奶员的职业素质培训,挤奶前用50℃专用热毛巾蘸取消毒液擦洗乳区,擦干后再进行挤奶。
(2)定期对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的监测和防治,是预防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最佳途径。发现患病奶牛,应及时与健康奶牛隔离,进行乳房药浴。在干奶期,乳房内可注入长效抗菌药物,以达到杀灭病菌的目的。
(大理市动物疫控中心,赵龙真,刘世高)
上一篇: 攸县:项目专家技术指导科技示范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