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部分养牛场人畜共患病调查报告
笔者于2007~2010年对贵州省9个地州(市)奶牛、肉牛人畜共患疫病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诊断,以期为贵州省养牛业的健康发展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现将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随机采集贵州省9个地州(市、县)选择规模化养牛场、种牛场和散养户牛血清样本7833头份,3766头份血清进行口蹄疫隐性感染抗体检测、4067头份血清进行布鲁氏杆菌感染抗体的检测。采集4个地州(市、县)种牛场、规模养牛场和散养户共295份病料(22份奶样、158血液样本、87头份粪样、8份内脏组织),所有样本由本实验室4℃或-80℃保存备用。
1.1血清学检测试剂
口蹄疫非结构蛋白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MD-NSP-3ABC-I-ELISA)检测试剂盒均购自兰州兽医研究所。布鲁氏菌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购自国家农业部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病原学检测试剂
PCR检测试剂(DNA聚合酶、dNTP)均购自Takara公司;上下游引物均由上海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合成;细菌学及寄生虫检测试剂由实验室自制;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2检测方法
2.1血清学检测
口蹄疫非结构蛋白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MD-NSP-3ABC-I-ELISA)和布鲁氏菌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2.2病原学检测
取送检病牛的体表皮肤皮屑镜检体表寄生虫,送检血涂片染色镜检进行血液源虫检测,送检粪便用盐水漂浮法进行虫卵检测。取送检牛口腔唾液反复冻融,离心取上清液,合成口蹄疫O型特异性引物,预计扩增片段为216bp采用Trizol法提取病料RNA,经RT-PCR扩增,凝胶成像仪观察结果。
3结果
3.1血清学检测结果
口蹄疫非结构蛋白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MD-NSP-3ABC-I-ELISA)和布鲁氏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种牛场、规模牛场、散养户牛血清样本进行牛血清阳性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布鲁氏杆菌病感染抗体平均阳性率为1.11%±0.00,口蹄疫隐性感染抗体平均阳性率为9.72%±0.06。经统计学分析,4年间布鲁氏杆菌病阳性率2007年与2009年相比差异显著(P<0.05),2008年显著高于2007年(P<0.05),2008年与2009年差异显著(P<0.05),2009年与2010年差异不显著(P>0.05)。口蹄疫隐性感染抗体2007年与2008年、2009年、2010年;2008年与2009年、2010年;2009年与2010相比年差异均极显著(P<0.01)。2009年隐性感染抗体阳性率。
显著高于其余几年。
3.2病原学检测结果
对采集的295份病料,运用寄生虫及RT-PCR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如见表2。
由表2可知,对4个地区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寄生虫病发病较为严重,占38.64%(114/295)。其中以附红体病发病最高,为28.47%(84/295);血液原虫占3.39%(10/295),其他还有前后盘吸虫和梨形虫均为2.37%(7/295),泰勒虫0.34%(1/295)、艾美球虫0.68%(2/295)、肝片吸虫0.34%(1/295)。
4讨论
4.1血清学检测
由上分析看出,在检区中主要存在的人畜共患病有口蹄疫、布鲁氏杆菌病、寄生虫等。在贵州省曾经暴发的牛布氏杆菌病(布病),2008年显著高于其余几年(P<0.05),而2010年与2009年和2007年相比则差异不显著。有报道称,使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出的阳性牛数最多,ELISA方法次之,试管凝聚试验最低。本试验采用的是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体特异性不高可能是导致结果不显著的原因。可能由于该年度大量的引种疫区牛,导致隐性感染抗体显著高于其余几年的隐性感染抗体阳性率(P<0.01)。
4.2病原学检测
寄生虫病一直危害着我国人畜健康,在贵州省以上检区主要以附红体、梨形虫、双芽巴贝斯、血液原虫,发病率较高,贵州省温湿的气候因素可能是导致寄生虫感染比较严重的原因。
(贵州省遵义市,颜艾)
上一篇: 孵化影响雏鸡品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