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温度对猪生长繁殖的影响及调控措施

温度对猪生长繁殖的影响及调控措施

    温度影响猪的生长和繁殖性能,因此最佳的环境温度可以满足各类猪只的生理要求,促进猪只正常生长发育和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猪在营养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饲养在最适宜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则饲料利用率最高,抗病力最强,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好,从而取得最佳的养猪效益。但是环境温度则经常变化,寒流袭击、温差过大,就会给猪的生长和繁殖带来严重的影响。不同年龄阶段和生长性能的猪所要求最适当的环境温度差异较大,尤以哺乳仔猪和繁殖种猪敏感性最高,影响也是最大的。


1对哺乳仔猪生长的影响
    刚产下的仔猪,由于组织器官及机能发育尚未完善,皮薄毛疏,对寒冷抵抗力差,很易受凉感冒,引起肺炎及腹泻,甚至直接冻死,因此保温非常重要。但随着日龄增大,则需要温度有所降低,通常最适当的温度为,1~3日龄为32~30℃,4~7日龄为30~28℃,8~14日龄为27~25℃,15~30日龄为24~22℃。断奶后的仔猪,饲养在保育舍内亦要求室温保持在21~23℃,尤其在冬季以及气温变化较大时更要注意保暖,以减少不良的应激反应。


2对育肥猪生长的影响
    猪是一种恒温动物,其体温调控受品种、年龄、性别、生理状况、昼夜温差、饥饱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育肥猪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在18~21℃,一般认为超过32℃以上便产生热应激,对育肥猪生长发育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最适温度的5~10℃时,猪的采食量则要降低6%~21%。由此可见,高温显著降低生长育肥猪日采食量及日增重,其影响随着猪体重的增加而增大。


3对种猪繁殖的影响
    种猪的繁殖性能除受到遗传和营养等的因素制约外,而与环境因素关系非常紧密,其中以高温所引起的热应激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最大,每年炎热的夏季是种猪繁殖性能在一年中最低下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推迟发情,甚至不发情。炎热环境可使后备母猪的初情期平均推迟约18天,在每年7、8、9月份后备母猪的发情率较其他月份低30%。②受胎率下降,死胎率增多。这是由于高温引起母猪卵巢功能减退,公猪造精机能障碍,精子质量差所造成的结果。环境温度越高,早期受胎率越低,温度在30℃以上时,断奶后7天内受胎率仅为36.9%,发现夏季配种不孕的经产母猪占33.2%,初产母猪占37.8%。③产仔数减少,甚至引起流产。④母猪泌乳量减少,仔猪成活率降低。由于高温使母猪采食量下降,摄取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不足,致使泌乳量降低和品质不良,仔猪吸乳不足,缺少营养,抗病力低,引起腹泻、肺炎等,最后消瘦衰竭而死亡。


4调控措施
    饲养密度直接影响猪舍的温度、湿度、通风及有害气体的含量。养殖密度过大不但影响猪的采食、饮水、活动、休息及粪便排尿的释放,很容易形成疾病的传播,而且造成猪的相互之间撕咬。所以猪舍内要合理饲养猪只,每头猪按1平方米左右的空间,每圈内饲养10头猪左右为宜。
    集约化、高密度饲养的生长育肥猪一年四季都需通风换气,通风可以排除猪舍中多余的水汽,降低舍内湿度,同时可排除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有毒有害气体,改善猪舍空气的卫生状况。所以,猪舍在任何季节都需要通风,特别是冬季往往为防寒而关闭门窗,造成舍内潮湿和空气卫生状况恶化,必须注意适当通风。在冬季通风和保温是相互矛盾的,有条件的企业可用在满足温度供应的情况下,根据猪舍的湿度要求控制通风量。为了降低成本,应该在保证猪舍环境温度基本得以满足的情况下采取通风措施,但在冬季一定要防止穿堂风的出现。


    光照适宜。太阳光能加强猪体组织的代谢过程,提高猪的抗病能力。然而过强的光照会引起猪的兴奋,减少休息时间,提高代谢率,影响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育肥猪舍内的光照可暗淡些,只要便于猪采食和饲养管理工作即可,使猪得到充分休息。如果不能这样,猪群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进一步发展会导致疫情发生。由此,圈舍要经常清洁卫生,合理的通风换气和定期消毒。
    猪舍的噪音来自于外界传入,舍内机械和猪只争斗等方面。噪音会使猪的活动量增加而影响增重,还会引起猪的惊恐,降低食欲。特别是母猪怀孕期影响更大,易造成流产。因此,要尽量避免突发性的噪音,可在规模化养猪场建造时适当选用合适的场址。

上一篇: 让母猪多产壮仔的管理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