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内陆山区牛人工授精技术应用推广措施总结

内陆山区牛人工授精技术应用推广措施总结

    我县属于内陆山区县,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即牛冷冻精液配种技术)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从当时的2个乡镇建示范点到2013年已覆盖我县大多数乡镇(19个示范点),近年来特别在我县花秋镇井岩肉牛养殖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我县牛的杂交改良技术,提供了较好的范例,为我县(内陆山区县)牛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起到了较强的示范作用。现笔者就我县内陆山区牛人工授精技术应用推广的综合措施总结如下,供参考:


1选点
    在实地认真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能繁母牛群群体相对集中,群体数量足(一个示范点能辐射周围10~15km,能繁母牛群体数在2000头以上)的地方布点;同时尽力兼顾尽可能多的辐射示范带动周边村镇的农户参与;如遇交通不是很方便,能繁母牛群数量,能繁母牛户饲养杂交牛积极高的边远乡村实行挂靠附近牛改点,即以建成的牛改点为中心,实行“一点多罐制”(一个牛改点的周围不能直接建点的一个或多个地方放置装有牛冻精的液氮罐)进行全覆盖的服务。


2培训输配人员
    选择有文化,热爱本行业,不怕脏能吃苦耐劳的农村青年或畜牧防疫员为牛改输配技术负责人,并对该技术负责人作好前期培训工作和建点设施设备准备,“手把手”培训输配员使其掌握全面系统的输配技术,关键是让其掌握母牛发情适时输配技术、牛冻精解冻和精液镜检的核心技术。


3培训能繁母牛饲养户
    在重点培训输配员输配技术的前提下,对能繁母牛饲养户进行养牛的系统知识培训,让他们学会母牛发情技术鉴定,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及杂交牛的综合培育等技术。


4选择引进优良种公牛的冻配精液品种
    对待引进优良种公牛的冻配精液品种,如黄牛选择西门塔尔、安格斯等品种,比较适应我县的二元杂交组合有“西×本”和三元杂交组合“西×本×安”杂交组合。


5适时输配,确保母牛受胎,达到熟练掌握牛的人工冻配技术
    广大能繁母牛饲养户在母牛发情时及时拉到输配点(在母牛饲养户住址离输配点路程较远时要求点上人员对其上门服务),输配员鉴定母牛发情进入最佳输配期时,依照《牛人工授精冷冻精液配种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镜检精子活力必须在0.3以上才能配种,并进行间隔6~12h的二次输配。该人工授精技术是利用直肠把握母牛子宫进行人工授精,技术难度较高,人工掌握母牛的发情并进行适时输配更是本技术的难点;另外输配员须谨慎触摸直肠壁,以免引起母牛直肠出血和发炎,同时只有不断的通过细心和谨慎触摸感觉手握母牛直肠壁的各种形状(性质),才能熟练掌握牛的人工冻配技术。


6搞好母牛的饲养管理
    能繁母牛饲养户必须按照养牛技术的技术要求,饲养管理好母牛,期间重点加强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圈舍做到冬暖夏凉、清洁卫生和良好通风,母牛适当运动;对母牛多喂青绿饲草饲料,早晚适当补充精料;在母牛临产前3~5d做好接产准备。


7杂交牛的接产与培育
    杂交牛犊初生个体较大,须做到及时、准确的接产;杂交牛培育好坏是牛输配点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之一,做到杂交牛有充足的饲草饲料,干净充足的饮水,对其进行驱虫灭疥,疫病的综合防治,达到适时出栏,缩短饲养周期,从而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增强示范(应用)推广的带动作用。同时推行杂交牛提早或适时断奶技术,激活母牛提早发情、配种,缩短世代间隔。


8其它措施:配套实施改圈和搞好人工种草在该技术的应用推广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实施了对能繁母牛户改造母牛圈舍,通过改造圈舍,使圈舍达到母牛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配种的需要,尤其在圈舍的通风、冬暖夏凉和利于环境卫生上作了一些改进。根据我县山区特有的喀斯特地理地貌特征,在母牛饲养户自耕地人工种植黑牧草等牧草,这样既改善了土壤环境,又为母牛及杂交牛的饲养提供了宝贵的青饲料来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每一措施缺一不可,为内陆山区牛人工授精技术的大力推广和牛品种改良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3年来,也正是应用推广牛人工授精技术的综合措施,在大力推进养牛业以肉牛三元杂交技术应用为核心,进行优质高效肉牛杂交组合筛选,建立了适应内陆山区肉牛三元最佳杂交组合,即引进西门塔尔黄牛为公本(精液)与本地黄母牛杂交后下一代选育母牛再与安格斯(黑)公牛杂交改良的杂交模式。在上述综合措施和这种三元杂交模式的引领下,促进了我县畜牧业推广先进的“四良”(即良种、良法、良料、良圈)技术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 怎样合理免疫新城疫疫苗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