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知识在养猪中的应用(3)
(张道中 刘元英 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
1 组织文化打造
1.1 组织与组织文化
组织是有共同价值观念,共同目标组成的人员群体,什么能让组织中的人能保持与组织目标一致,秉持企业宗旨,牢记企业使命,具备持久旺盛的激情,面对环境变化而进行组织调整和变革?这就是企业文化!
文化是什么?文化大家余秋雨说,文化是形成了习惯的精神价值和行为方式;通俗地说就是人的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更简单的说,文化是思想和行为习惯。文化内化于人就是思想,外化于人就是人的语言和行为,文化的结果是人格。
组织(企业)文化又是什么?组织(企业)文化就是集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具体点说,组织(企业)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被全体员工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组织(企业)文化内化成为组织(企业)价值观,外化成为员工行为和产品。组织(企业)文化的结果是产品(或服务)品质。组织(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从企业实际出发,因而其有个性化和难以复制的特点。温氏集团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养猪企业。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中国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错划右派的温北英没有屈服于命运,毅然决然开始养鸡。他相信当时只是国家的迷乱期,知识、勤劳能改变贫穷。在他的带领下,当地公社一共99个生产队,便有60个生产队养鸡,公社利用肉鸡出口,换回了大量农药化肥,丰富了物质。80年代初温氏通过“七户八股”的形式,建立了当时极为新鲜的股份制养鸡场,后来又通过生产鸡苗分发给周边农户饲养,为农户提供技术、饲料,利益共享等机制,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共同富裕。这就是现在“公司+农户”模式的雏形。1994年温北英去世后,第二代温氏人温鹏程接过大旗,继续完善和发展这种养殖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温氏的发展是有其文化支撑的,温氏文化创立者温北英受过良好教育,了解中国顺“道”、重人、人和及守信的传统思想等,于是1988年提出了“温氏食品,人人有份”的思想,传递了温氏平等互利、服务大众及造福社会的信念。随着温氏企业的发展装大,温氏的文化理念也在逐步的升华和进步,目前“精诚合作,齐创美好生活”已经成为温氏文化的核心理念。这个理念通过温氏两代人的孕育、打造,已经融入每个温氏人的行为和产品之中。
1.2 文化管理与文化境界
文化管理,也称“文治”或“德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治国治企不懈追求的目标。一个企业一旦建立起文化自觉,就由他律变成自律。当今社会人民还不能达到高度自觉,社会和经济的管理还达不到文化管理的境界,一些先进企业采用“法治+德治”的管理模式,而大型且先进的企业采用的是“德治+法治+人治”的管理模式。文化管理是由人管人(人治)、制度管人(法治)发展而来的。三种模式在管理中所占的不同比例,代表着不同的管理层次或管理境界。
人管人,又叫“人治”。这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管人方法,强调人与人的关系超越于制度和组织原则之上。若企业领导能够以身作则,在一定程度内能起到积极作用,若运用不当就极易演变成“家长制”的愚民政策。目前很多小型的养猪场还是采用的此种管理模式,老板或主管的学识、性格决定了企业的一切。
制度管人,也叫“法治”。企业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和特点制定多种多样的规章制度,用来约束人,规范人,对于加强企业管理,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能起到积极作用。“法治”相比“人治”有很大的进步。这是目前大中型企业采用的管理模式。但是,再好的制度也有漏洞。假如说有员工不遵守或钻了制度的空子,管理者没有及时采取有力的补救措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会破坏更多的制度;假如说领导者不遵守制度,可能员工就会群起效仿,这样久而久之,再完整的各项规章制度也会成为一种摆设。另外,规章制度也有其局限性。一是只能对共性的问题进行约束,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发展。二是规章制度的等级、程序和过程太过复杂,妨碍企业抓住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以及处理那些不断涌现的新问题。面对变化的环境,企业呼唤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更符合知识时代的发展特征和管理要求,将会取代管制型的制度管理。
1.3 组织文化培育
组织文化的培育,是企业员工把企业价值观念、企业使命和企业精神内化为思想,外化为行为和产品的过程,这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成长过程。组织文化的培育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1.3.1 企业文化的孕育和践行者
领导者和企业家应是企业文化的化身。作为企业家,首先应该是思想家。企业领导者要拥有一套独特的思维模式、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从组织的角度上看,称职的领导者必然是人心所向,一定是企业之灵魂;从领导者所从事的角色来看,企业领导人,不仅是企业重大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而且会通过身体力行的组织活动,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因此,作为领导者为履行好这些职责,自身需要不断修养,要有百折不饶、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要有热爱职业,甘于奉献的职业操守;要有正直诚实、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要有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求知心态;要有忍让谦卑,虚怀若谷的包容胸襟。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这一角色赋予的光荣使命。
1.3.2 充分利用先进人物的影响力
企业通过塑造、认定、奖励及宣传企业先进人物,为全体员工树立企业文化的榜样,从而规范员工行为。
1.3.3 借助文化仪式的表现力
“所谓‘礼仪’,就是一种便于固定、便于实行、便于审视、便于继承的生活化了的文化仪式。设计者们相信,只要规范在、仪式在,里边所蕴藏着的文化精神也就有可能存活。否则,文化精神只能随风飘散”。这段话是文化大师余秋雨对“礼仪”一词的解释,同时也说明了仪式是对文化的最好表现和记忆。牧原股份公司每年定期举行祭猪仪式和拜师大典弘扬奉献精神,倡导感恩情怀,对培养组织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文化仪式的方式多样,不拘一格,只要便于固定和实行,例如口号、游戏和会议等。
1.3.4 开发组织文化的传播媒介
开发利用文化网络是传播文化的较好方式。其形式有两种,一是正式网络,如企业刊物、报纸、闭路电视、有线广播、宣传栏和内部局域网等;二是非正式网络,如非正式团体内部交流、企业内部交流等。
1.3.5 确立表现组织文化的视觉系统
企业通过企业商标、公司名称和实物等设计,充分发挥易识别、易接受功能,诠释和展示企业文化。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人们对企业、产品以及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依靠个人能力应对显得力不从心,个人只有融入组织才能赢得成功,而组织也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革才有出路。
上一篇: 双胞胎打造在中国饲料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