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长大二元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长大二元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关键,母猪的生产性能决定养猪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长大二元母猪具有产仔数多、断奶仔猪窝重大、生长速度快等优点,但与地方猪种相比,又有发情不明显、营养水平要求高、抗逆性差、母性差、带仔能力弱等特点。就如何充分发挥长大二元母猪优良的生产性能来提高经济效益,笔者总结了近几年的良种猪推广实践中长大二元母猪的饲养管理经验,供参考。

1 长大二元母猪的特点
  
    长大二元母猪是长白公猪与大约克母猪的杂交后代,它兼具了双亲的优势,产仔数、断奶仔猪窝重、生长速度等生产性能高于双亲,与杜洛克公猪杂交生产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初生重大、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被广泛推广到实际生产中。长大二元母猪全身被毛白色,头面平直,头中等大小,背腰平直,后驱发达,体质结实,耳朵介于双亲之间,耳形较大,稍微下垂,体型较大,成年母猪体躯长度148cm以上,体重180kg以上。母猪的初情期为5~6月龄,初配年龄为8~9月龄,发情周期为18~23d,平均为21d,发情持续期为2~4d,母猪初产仔数在8头以上,经产母猪产仔数不低于11头,年产胎次2胎以上,母猪的可利用年限为4~5年,具有优良的繁殖性能,产仔性能和泌乳性能比较好。

2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任务是获得体格健壮、发育良好、符合品种特征、具有种用价值的种猪。此阶段,既要使后备母猪骨骼、肌肉组织正常生长发育,又要保持适宜的利用体况。

2.1 后备母猪的选择
  
    要到具有《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场引进,具有完整的系谱档案,选择连续2窝产仔多、断奶体重大、母性好、无畸形胎和死胎的母猪繁殖的仔猪作为后备母猪,要求体型外貌、毛色、耳形等符合长大二元母猪品种特征,有效乳头达6对以上,排列均匀、整齐,生殖器官发育良好,四肢健壮,健康无病。体重1kg以下、有疝气、锁肛、不符合品种特征的窝次的仔猪,不能作为种用。

2.2 后备母猪的饲养
  
    适宜的营养水平是后备母猪生长发育的保证,要保证饲料中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的均衡。饲粮营养水平:粗蛋白质14%,赖氨酸0.51%,钙0.6%~0.8%,磷0.6%,消化能12.97MJ/kg。每头每天饲喂2.5kg,分早、中、晚三次投喂。要根据后备母猪的膘情和体重大小进行分群饲养,以4~6头为一群进行群养为宜。避免母猪过肥或过瘦。过肥,容易引起长期不发情或排卵减少,发情周期异常;过瘦,容易配种后不受胎,受胎率低,繁殖力下降。为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过肥要限制饲养,过瘦要实行短期优饲。分开饲养后,过瘦的后备母猪每天投喂饲料2.5~3kg,过肥的后备母猪每天投喂饲料2~2.5kg。

2.3 后备母猪的管理
  
    后备母猪阶段,最适宜的温度是15~22℃,相对湿度65%~75%,若温度过高,会导致母猪食欲下降,甚至中暑死亡。加强猪舍通风换气,排出氨气、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及灰尘、微生物,保持空气新鲜,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保持每天光照时间16h。保持圈舍清洁、干燥,不积水、不积粪,防止母猪发生子宫炎,影响繁殖性能。使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药物定期消毒。采用自动饮水器,供给充足、清洁饮水。后备母猪要自由运动,每天不少于2h。饲养员要经常接触和抚摸母猪的乳房、腹部等敏感部位,建立和谐的人猪关系,利于配种、接产等工作。为尽早促进后备母猪发情排卵,可将后备母猪转移到新的圈舍与发情母猪并养,同时每天早晚与1头成年公猪接触5~20min/次。

2.4 后备母猪的适时配种
  
    长大二元母猪一般6月龄进入初情期,发情症状不如地方猪种明显。因此,要观察长大二元母猪的发情情况,适时配种。后备母猪初配一般在8~9月龄,体重90~110kg为宜。选择杜洛克公猪为终端父本,采取人工授精方式配种,生产杜长大三元优质猪。长大二元母猪发情时,一般表现为食欲减少,排尿频繁,烦躁不安,爱爬跨,外阴红肿,有黏液分泌,压背有静立反射。第1、2次发情一般不配种,主要观察其发情是否规律,做好发情记录。当长大二元母猪进入第3次发情时,其身体各组织、器官已经发育完整,可以进行配种。当母猪阴户由红肿转为紫色暗淡并出现皱褶,黏液呈稠丝状,用手压背,母猪静止不动时是配种的最佳时机。第1次配种8~12h后重复配种1次,以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授精后24h内,要保持安静的环境,让受精卵在子宫内着床、发育,提高受胎率。对不发情的母猪,要查明原因,采取诱情、药物、加强运动、调整饲粮营养水平等综合措施促使其发情排卵。

3 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妊娠期的饲养管理任务是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防止流产和死胎,生产个体大、体质健壮、数量多的仔猪,并保持母猪体况中上等,有利于泌乳、发情和配种。

3.1 妊娠诊断
  
    母猪配种后过18~23d不再发情,一般表现为食欲旺盛、性情温顺、嗜睡、皮毛发亮、尾巴下垂、阴户收缩、乳头逐渐变大等特征,初步推断为已妊娠。

3.2 妊娠前期(1~40d)
  
    从配种开始改为妊娠期饲料,饲粮营养水平:粗蛋白质16.5%,赖氨酸0.54%,钙0.6%~0.8%,磷0.6%,消化能12.81MJ/kg。配种后24~72h是胚胎死亡的高峰期,采食量过高会降低促黄体素的分泌,导致胚胎死亡率增高。因此,在此期间应将饲喂量减少到每头每天饲喂1.8~2.2kg,以降低受精卵着床后的胚胎死亡率,增加产仔数。配种7d后,要把饲料投喂量提高到每天2.2~2.5kg,但要防止母猪体况过肥,保持适当膘情。

3.3 妊娠中期(41~80d)
  
    本阶段饲料投喂量提高到每天2.5~2.7kg,同时,根据膘情对投喂量进行适当调整,保持长大二元母猪七八成膘情。

3.4 妊娠后期(80d~出生)
  
    此阶段胎儿的生长发育很快,若营养供给不足,会导致仔猪初生重小、整齐度差。饲粮营养水平:粗蛋白质17%,赖氨酸0.54%,钙0.9%,磷0.7%,消化能13.44MJ/kg。产前3d,将饲料投喂量减少到之前每天的一半,并停止饲喂青绿多汁饲料,以减小胃肠道对子宫的压力,利于分娩和产后恢复体况。禁止饲喂发霉、腐败、冰冻、有毒和有强烈刺激性的饲料,以免引起流产。

3.5 妊娠期的管理
  
    妊娠期间,圈舍温度保持在15~22℃,相对湿度65%~75%,每天光照时间不少于16h。妊娠后第1个月任母猪自由运动,1个月后每天运动2次,1~2h/次,产前1周停止运动。妊娠后期要实行单栏饲养,保持安静,严禁追赶、鞭打母猪,防止拥挤和惊吓,以防机械性流产。母猪临产前7d转入产房,提前熟悉环境,便于接产管理。产房温度要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65%左右,保持空气清新,环境清洁卫生。产前将母猪腹部、乳头及阴户消毒并擦洗干净。母猪分娩结束后,要用温水与消毒液清洗乳房、阴部和后躯血污,及时移走胎衣,并换上干燥的垫草,保持产房安静,让母猪充分休息。

4 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哺乳期的饲养管理任务是使母猪多分泌品质好的乳汁,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仔猪断奶后母猪及时发情配种。

4.1 哺乳母猪的饲养
  
    饲粮营养水平:粗蛋白质20.1%,赖氨酸1%,钙0.6%~0.8%,磷0.7%,消化能14.23MJ/kg。刚生产的母猪高度疲惫,消化机能较弱,当天可以不喂饲料,只喂2~3次麸皮盐水,每次饲喂麸皮250g、食盐25g、水2kg。产后第2~3d投喂饲料1.5kg,分2次投喂,以后每天适当增加日喂量,到第5~7d以后,逐渐达到每天5~7kg,分4次(早上、上午、下午、晚上)投喂。哺乳期应供给充足清洁饮水,适当搭配一定量的青绿多汁饲料,提高母猪的泌乳量。断奶前3d,逐渐减少精料和多汁饲料,防止仔猪断奶后母猪发生乳腺炎。严禁饲喂发霉、腐败、变质的饲料。

4.2 哺乳母猪的管理
  
    哺乳期的圈舍温度要保持在15~22℃,相对湿度65%~75%,每天光照时间17~22h,保持圈舍干净卫生。长大二元母猪的母性不如地方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护仔性差,压死仔猪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母猪产后3d之内,一定要有专人看管护理,防止仔猪被母猪压死。长大二元母猪产后3~5d,可让母猪带着仔猪开始适当运动,以后逐渐增加运动量,增强母猪体质。严禁追赶、鞭打母猪,以免影响母猪分泌乳汁。为促进母猪尽早发情,增加年产胎次,提高母猪繁殖力,应在4~5周龄断奶。

5 空怀期的饲养管理

5.1 空怀母猪的饲养
  
    空怀期的饲养管理任务是长大二元母猪能正常发情,多排活力强的卵子,提高受胎率。空怀期饲料投喂量不能变化太大,可以改为妊娠前期饲料,投喂量要逐步减少到每天饲喂2.5kg左右。同时,适当加大青绿饲料喂量,合理补充钙、磷和其他微量元素,促进母猪发情、排卵。对于体况较瘦的母猪,为促进发情,增加排卵数,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在配种前10~14d开始实行短期优饲,提高日粮能量水平,注意补充维生素,保证钙、磷含量,配种后恢复正常饲喂量。

5.2 空怀母猪的管理
  
    保持圈舍空气新鲜,每天光照时间16~18h以上,并保证母猪每天运动2次,0.5h/次,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膘情。空怀母猪适宜群养,以4~6头为一群,有利于母猪发情。每天要让公猪诱情2次,15min/次,以促进母猪发情排卵。断奶时,母猪的体况达到七八成膘,一般在4~7d内正常发情。当母猪出现静立反射后8~12h要适时配种,8~12h后重复配种1次,最大限度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

6 卫生防疫管理
  
    坚持预防为主方针,抓好卫生防疫管理,保证猪群健康生长。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猪瘟、口蹄疫、猪蓝耳病、链球菌病、气喘病、附红细胞体病、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等疫病免疫工作。坚持每日清扫圈舍卫生和清洗用具,每周对圈舍消毒2~3次,环境场地每周消毒1次,定期清理粪污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做好猪场灭鼠、灭蝇、灭蚊工作。

上一篇: 2例母猪流产病例的诊治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