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综合征的产生因素及防治措施
为提高母猪的生产力,降低养殖的经济成木,目前养殖场普遍采用21-28d龄的旱期断乳、但由于过旱地离l开母猪以及环境和营养条件的变化,导致仔猪产生了食欲下降、烦躁不安和腹泻等问题,即断乳应激综合征。断乳应激综合征严重影响猪的生长性能,给养猪场造成经济损失。
1 仔猪早期断乳应激综合征的产生因素
仔猪早期断乳应激综合症是由于断乳时的强烈应激而产生的,其影响因素主要如下。
1.1 营养因素
营养因素是指仔猪的日粮由母体的乳汁改变为自由采食的固体,由此而导致仔猪消化系统的不适应。Fun-derburke曾指出营养因素是仔猪产生断乳应激的主要因素。由于营养因素所导致的断乳应激反应主要体现在营养性反应和病源性反应两个方面。
1.1.1 营养性反应:仔猪在哺乳期间以乳汁作为营养的主要来源。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其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以乳糖为主,其能够使胃中产生足够的乳酸从而保证胃中的ρH值保持适宜的水平,为蛋白酶发挥作用提供条件。断乳后能量的来源被淀粉所取代,蛋白质也由完全可以消化的酪蛋白转变为消化率较低的植物蛋白,并且饲料中还包括仔猪几乎不能消化的粗纤维。而早期断乳仔猪消化器官的重量和体积还较小,如小肠绒毛长度、小肠上皮凹陷深度及绒毛面积等都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断乳后小肠的长度、重量和小肠绒毛的高度和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K.R.Cera报道,断乳后的仔猪比未断乳仔猪小肠的单位长度的重量大。这可能是为了抗应激,大部分营养物质用于小肠的生长。同时测的其小肠绒毛的高度变短,这种变短无疑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还会导致仔猪脱水和腹泻。随后的多数报道对此观点进行了验证。同时蛋白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仔猪早期断乳的应激反应,高新等的实验证实较低蛋白水平(小于18%)可以提高仔猪的生产能力和减少腹泻的发生。此外,断乳后营养成分的改变,特别是碳水化合物来源的改变,使的胃内的ρH值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种提高使胃蛋白酶的活性受到限制。早期断乳仔猪胃内的ρH值过高,不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对于乳蛋白胃ρH值低于4,对于非乳蛋白如大豆或鱼粉ρH值2~3,蛋白消化酶方能有效发挥作用。张振斌等的研究表明,断乳应激可不同程度地降低仔猪胰腺和空肠内容物中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这种降低使饲料在胃内消化不好,大量未消化的营养物质涌入大肠,导致大肠微生物发酵增加,一方面使大肠内挥发性脂肪的浓度上升,大肠内渗透压上升,水进入大肠,仔猪腹泻发生;另一方面发酵产生的尸胺、腐胺等胺化物刺激肠道壁,引起肠黏膜损伤和消化功能紊乱。
1.1.2 病原性反应:正常情况下,以乳酸杆菌占优势的肠道微生物区系是维持肠道健康的原因之一。仔猪在哺乳期,胃肠的微生物以乳酸杆菌为主;断乳后,随着饲料的摄入,引入的其它的细菌和真菌,在断乳应激的双重作用下,胃内的环境发生变化,ρH值上升,这些细菌和真菌可能大量繁殖,破坏乳酸杆菌的主导地位,从而影响仔猪的健康。据研究,断乳应激使仔猪的胃和空肠内容物ρH值升高,直肠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增加,乳酸杆菌的数量减少。而且空肠内容物ρH值和直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是反映仔猪腹泻的敏感指标,另外,超敏反应造成肠道损伤后,病原微生物容易大量繁殖,仔猪有可能发生病原性腹泻。
1.2 生理因素
仔猪断乳后除日粮营养成分发生改变外,还要从哺乳间移至断乳圈养殖,有时还要将不同窝的仔猪进行混群。这不仅会产生不良的营养后果,还会影响仔猪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状态等生理机能,从而导致非感染性腹泻。内分泌系统的主要表现是,断乳应激可以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伍晓雄指出,此轴会引起仔猪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生理浓度的糖皮质激素对维持胃黏膜正常是必要的。但机体发生应激时,糖皮质激素的异常增加可能会导致胃黏液分泌的减少,降低胃黏膜屏障功能,引起胃溃疡、胃出血。同时断乳应激会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它们对消化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胃肠道血管收缩,血供应量减少;胃肠道平滑肌舒张蠕动变缓,整体消化机能减弱,引起消化不良。当然,断乳应激还可以引起其它的应激激素的增加,但它们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相对微弱。
初生仔猪通过吸入初乳来获得被动免疫,在生后第一周效价最高,到第三周下降到最低水平。仔猪在10d龄以后才开始自产免疫抗体,到30~35d龄前还很少,直到5~6月龄时才达到成年猪的水平。因此,仔猪3~4周龄时是仔猪抗病力相对最弱的时期。另外,断乳应激会降低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力,引起仔猪抗病力差,从而使仔猪容易拉痢和生病,导致断乳应激综合症的产生。
1.3 环境及其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仔猪由条件较好的产房转移至条件较差的保育房中所产生的不适应。此外,断乳后的免疫、断尾等都会增加断乳应激的程度。
2 断乳应激综合症的防治措施
2.1 改进断乳及饲喂方法
为降低仔猪断乳的应激程度,温和式断乳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即对哺乳仔猪进行早期强制性补料(一般从1周开始进行诱食)和断乳前减少母乳的供给,迫使仔猪断乳前就能进食较多的补助饲料。研究表明,在仔猪消化系统的发育中,至关重要的是断乳后的采食量,并非断乳日粮或断乳重。到断乳日龄时,将母猪调回到配种母猪舍,仔猪仍在分娩舍饲养一段时间,待其适应后再转入保育舍,这样一来可降低环境因素的影响。
2.2 改善饲料品质
由于仔猪生理特点,其消化道发育的不完善,酶体系的不健全等都要求在日粮品质上进行改善。日粮品质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基本营养成份的改善和添加剂的使用两方面。
2.2.1 基本营养成分的改善:主要考虑日粮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适口性、氨基酸平衡和是否有免疫保护等,以及应用一些优质原料,提高断乳仔猪日粮的可消化性,降低其抗原性。
2.2.2 添加剂的使用:为提高早期断乳仔猪的采食量,弥补消化酶和胃酸的不足,目前国内外在早期断乳日粮中使用的主要有酸化剂、调味剂、酶制剂等。近年来提出的益生素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作为一种活菌制剂通过在肠道内的大量繁殖来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并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机酸、酶、氨基酸及一些未明的生长因子来增强动物的抗病力。
上一篇: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治疗技术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