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浅谈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浅谈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特征为大部分50日龄左右仔猪先发病,哺乳仔猪致死率几乎100%,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早产、死胎等现象。发病初期流行快,症状严重,死亡率高,后期症状轻微。无继发和混合感染,病程7~12d。如有继发和混合感染病程延长,且多数愈后不良。

1  临床症状

    断奶仔猪、育肥猪和大猪患病精神沉郁,嗜睡,扎堆,体温41.5℃左右,猪发热后2d,部分猪全身皮肤呈浅紫红色,尤其腹部,5~6d后皮肤呈土黄色,病程再长一些体质差的猪皮肤苍白。病初食欲废绝,治后有少量采食,大部分猪眼结膜发红,严重的上下眼睑粘住使眼无法睁开。部分猪流粘性鼻液,后期干结堵塞鼻孔,使猪张口呼吸,眼睑发绀,个别耳部发绀,少数后肢内侧及腹下部有出血斑,部分猪步态不稳,少数猪发病10d左右出现急性死亡,死亡时口腔出血。继发其他疾病,症状更加复杂。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串病精神差、喜卧、发热41.5℃左右,所有发病猪全身皮肤发红,个别猪中、后期皮肤黄染,食欲废绝,便秘,有的不发热同样出现上述症状,部分猪出现流产、早产,尤其是临产母猪流产率高,不流产的产出死胎,有的即使产活仔,但仔猪弱小,死亡率高,这种现象持续1个月左右才恢复正常。哺乳仔猪患病发热、精神沉郁、嗜睡、扎堆、贫血、腹泻,死亡率极高,严重的几乎全窝死亡。

2  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为贫血及黄疸。皮肤及黏膜苍白,血液稀薄、色淡、不易凝固,全身性黄疸,皮下组织水肿,多数有胸水和腹水。心包积水,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松弛,色熟肉样,质地脆弱。肝脏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表面有黄色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膨胀,充满明胶样胆汁。脾脏肿大变软,呈暗黑色,有的有针头大灰白色坏死结节。肾脏肿大,有出血点。有时淋巴结水肿。

3  诊断

    附红细胞体感染后7~8d,猪主要表现为高热和溶血性贫血,这时血液检有大量附红细胞体。而在后期,血液内附红细胞体数量减少,血检很难查出。新鲜血液检查,取耳静脉血1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在400~600倍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虫体球形、豆点形、杆状颗粒状。由于虫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有张力作用,使红细胞在视野内上下震动或左右运动,犹如摆动的齿轮。血片染色检查,取耳静脉血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杆状紫红色虫体,当调节微螺旋钮时,虫体折光性较强,中央发亮,形似气泡。红细胞边缘凹凸不平。瑞氏染色检查,虫体呈紫蓝色。或采取抗凝血1mL(加肝素或柠檬酸纳)加10%福尔马林液1mL混匀,送实验室用丫啶橙染色检查,附红细胞体呈现由浅至深的枯黄色。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

    对已发病的猪场,应及早诊断,防止传给怀孕母猪或哺乳仔猪,实行隔离,加强消毒,驱灭蚊蝇,体表驱虫。对全群用土霉素或金霉素进行预防。可在产前2周用金霉素450g/t拌料和产后4周以220g/t拌料或母猪在产前注射土霉素11mg/(kg体重),能对母猪和仔猪起到防病效果;对于1日龄仔猪注射土霉素50mg/头,种猪和生长肥育猪用对氨基苯胂酸90g/(t饲料)可预防猪附红细体病的发生,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应激,加强通风,防止猪群拥挤和饲料质量突变,严格兽医卫生操作规程,保持卫生。防止人为传播疾病。

4.2 治疗

    用血虫杀注射液,首次剂量按0.4mL/(kg体重),配合安乃近、氨基比林等解热药分点深部肌肉注射,2d后再按0.2mL/(kg体重)分点深部肌肉注射,一般2针即可见效或治愈,少数未愈者隔2d再按0.2mL/(kg体重)注射1次,其间用抗生素和解热药对症治疗。或用血虫净首次按7mg/(kg体重),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配成50g/L溶液,臀部肌肉分点注射,同时用环丙沙星或磺胺-6-甲氧嘧啶配合安乃近等解热药物颈部肌肉注射,2d后再用血虫杀按0.2mL/(kg体重)配伍解热药再注射1次,期间用抗生素、解热药对症治疗。对于食欲废绝、病情严重的病猪,采用信石耳部包埋,肌注长效土霉素,静滴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VC等药物,同时根据体温、呼吸等状况,采用安乃近、安胆等药物对症治疗。病情基本控制后按0.15%的比例在饲料中添加四环素或土霉素,连用2周,停用3d后再连用1周,可取得较好效果。

上一篇: 浅谈规模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