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我国是猪肉养殖和消费大国,我国的猪肉产量接近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既满足了人们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又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目前我国的养猪业中存在着较多问题,导致疫病的发生日益加重,严重制约着我国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养猪场的疫情研究工作,及时解决养猪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有效控制猪场疫情,实现养猪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 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养猪场综合环境不合理
1.1.1 选址问题 有的养猪场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上存在问题,靠近交通主干道或者通风条件不好,加大了疫情感染传播的风险;或者水源地存在污染,这些都不利于猪场的防疫工作。
1.1.2 猪场布局结构不合理 建筑设施随意搭建,没有建立专门的消毒隔离设施,猪舍之间连在一起,没有设置有效的隔离屏障,或者消毒过程和消毒工具不合理等问题普遍存在。
1.1.3 忽视猪场环境卫生管理 猪场产生的粪便到处堆积,没有进行及时的排污处理,臭气难闻,用过的物品随意乱丢和堆放;猪舍破烂,生产区也没有隔离墙或者隔离墙较矮,使得猪舍四周老鼠和昆虫四处流串,极易引发疫情;没有进行定期的猪场的卫生大清扫和消毒,什么时候想起来才做,极不合理。
1.1.4 场主的管理较为混乱 没有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工作人员的防疫意识较差,而且外来车辆和人员可以随意进出,并没与进行有效严格的消毒处理。
1.2 防疫工作不到位
1.2.1 疫苗注射 有的猪场为了省事或节约成本,注射疫苗时不用稀释液,直接用自来水或其他药水进行替代;注射疫苗针时不换针头,造成猪体之间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1.2.2 免疫程序 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或者对自己的猪体情况不了解,随意性的进行改动。
1.2.3 疫苗质量 疫苗来源多样,有的养殖场没有从专门的动物防疫站选取疫苗进行注射,而是自己从市场上随便选取,质量安全存在严重的风险。
1.3 其他
引种不当,在猪种的选择上,没有自繁自养,也没有严格把关,从市场上选购后直接进行养殖,很容易把病毒引进猪场;在生产上没有实行“全进全出”模式。没有对饲养人员进行防疫意识的强化学习。防疫程序的监督执行工作存在很大的漏洞等等方面,都会从不同程度上造成猪群疫情风险的增加。
2 提高防疫水平的措施
2.1 猪场养殖环境的选择和管理
2.1.1 选址 在猪场的选址和厂区布局上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包括当地的气候条件、水源地、交通条件和周围的地理位置等。
2.1.2 消毒 猪场内的各项防疫设施和消毒设备要完备并完善,包括消毒房、消毒池、紫外线消毒区、兽医室和工作区的建设及位置分布,消毒器具的配备、病死猪的隔离区以及工作人员和猪的每一步的消毒流程的具体实施安排。
2.1.3 环境卫生管理 猪场的环境卫生相当重要,保证养殖场所的干净卫生、通风良好、猪的粪尿的及时分类处理及老鼠和昆虫等的防治,并定期进行场内的卫生大扫除。
2.2 增强猪体抗病力
2.2.1 饲养 根据猪的不同品种、年龄和体重等,分群饲养,制定相应的饲养方法并配以对应的饲料,增强猪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2.2.2 猪群健康检查 定期对猪群进行检疫和健康检查,合理用药,选择正规厂家的疫苗,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2.2.3 药物预防 对猪饲料的安全、卫生进行严格把关,并在猪的饮食中有计划的进行药物预防。
2.2.4 管理 分别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母猪的饲养管理和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根据它们的不同阶段情况,分别制定相应的饮食、卫生、生存环境、健康状况的管理。
2.3 加强养猪场员工的管理,增强本场员工的防疫意识
2.3.1 场长负责制 场长要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时刻把猪场的防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2.3.2 兽医岗位责任制 要按时检测猪群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疫情隐患,避免疫情的发生,同时不允许随便外出就诊。
2.3.3 技术人员责任制 养殖人员不能随意脱岗、换岗和串岗,各猪舍的工具专管专用,各舍间不得相互借用生产工具,员工工作期间一律穿戴工作服和水鞋,并按时进行消毒。
2.3.4 外来人员控制 未经允许外来人员和车辆一律禁止进入生产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场长批准。
2.4 做好日常的检查记录工作
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猪种来源、特征、猪饲料的来源、配方、猪疫苗的用药,设备的消毒、猪群的健康检测情况、发病记录等,都要有详细的记录,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情况,避免疫情的发生,发生问题也可以及时控制病源,进行针对性的处理,防患于未然,辅助做好疫情的控制工作。
2.5 紧急事件的预防方案
提前做好紧急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一旦发生疫情,可以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和传播,即对病死猪要及时清理、深埋、场地消毒,做无害化的处理。
上一篇: 种猪淘汰及其防疫管理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