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随着我县畜草产业的蓬勃发展,农户的养殖数量猛增,规模养殖场的规模也扩大,牛的饲养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也随着加大,牛出现疾病的几率也增加,尤其牛出现拉稀的现象也常见,笔者就临床针疗中的经验总结如下。
拉稀是牛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据分析,引起牛拉稀的病因众多,临床症状也表现不一,在养牛生产中,养殖场(户)要有效地防范牛拉稀的发生,必须根据牛不同的拉稀类型和发病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现将临床上牛常见的拉稀类型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霉菌感染引起
是由于牛采食了发霉变质而产生霉菌的草料而引起的拉稀。患牛一般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反刍减少,呈现持续性拉稀,且稀变恶臭并常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但患牛的体温并不升高,一般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均无疗效。防治方法:应及时更换牛的草料,严禁用发霉变质的草料喂牛;对已发生霉菌性拉稀的牛,可用0.9%食盐水2 500~4 000mL给牛内服,每日内服2~3次,同时供给牛新鲜的青绿多汁饲料,对重症患牛则应配合静脉注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 000~3 000mL、维生素C2~4g,一般2~3d即可治愈。
2 牛瘤胃中毒引起
多是由于饲喂了大量碳水化合物饲料(如青贮料、酒糟以及精料)等,导致乳酸在牛瘤胃中蓄积而瘤胃中毒、全身代谢紊乱而引起拉稀。患牛表现为精神沉郁,结膜呈淡色,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目光呆滞,步态蹒跚,后肢踢腹;严重病例卧地不起,磨牙呻吟,肌肉颤动,呈昏迷虚脱状态。病初患牛排灰色稀粪,继而转为绿色泡沫状水泻,如治疗不及时最后导致牛便血而死亡。防治方法:饲喂牛的草料应尽量力求新鲜、多样化、对贮藏时间过长的青贮料、酒糟等不可一次性饲喂过多,给牛补喂精料要循序渐进,切忌一次性补喂过多,谨防牛发生瘤胃酸中毒性拉稀。对已发生瘤胃酸中毒性拉稀的牛治疗原则是补液、补糖、补碱。对轻症患牛可取石灰50~100g,加水1000~1500mL,充分搅拌静置沉淀5~10min后,取上清液一次性给患牛内服,每日内服3次,连续内服2~3d或直接内服0.5%弱碳酸氢钠液;对重症患牛则应立即施行瘤胃切开术,取出发酵腐败的饲草料,或经口插入瘤胃导管并投服0.5%弱碳酸氢钠液,配合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0~500mL,肌肉注射可的松类药物、强心药和大剂量维生素B1。
3 饲草料不洁引起
是由于牛采食了不洁的草料、饮用了不洁的饮水,导致牛发生细菌性胃肠炎而引起的拉稀。患牛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反刍减少甚至废绝,呈现持续性拉稀。病初患牛排便如喷射状,后期排便乏力,且稀粪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防治方法:饲喂牛的草料、饮水应保持清洁干净,切忌因草料和饮水不洁引发牛不洁性拉稀。对已发生不洁性拉稀的牛,可用大蒜60g,捣碎,加适量水给牛内服,3次/d;对重症患牛则应按牛每kg体重5mg~10mg氯霉素进行肌肉注射,同时配合内服磺胺嘧啶(首次量按牛每kg体重0.2g,维持量为0.1g),每日2次。
4 牛贪青饲草引起
多是由于开春后,牛初牧的几天一次性采食了过多的刚萌芽的幼嫩青草或青料,导致牛胃肠功能失调而引起的拉稀。患牛一般表象为精神、食欲均表现良好,且体温正常,仅出现拉稀病症,且粪便稀薄呈青绿色。防治方法:养殖场(户)在开春后对牛放牧的最初几天,应给牛先喂粗料(粗料最好选用青贮玉米、氨化草、花生秧、红薯秧等),将牛喂到半饱后再出牧。经过5~20d的过渡,待牛的胃肠机能逐渐适应消化青草后,再转入全天正常放牧,严防牛贪青而发生拉稀。对轻症患牛只需加强调理,给牛补喂适量的干草或稻草,控制幼嫩的青草和青料的采食量,牛的拉稀病症即可得以康复;对拉稀病症较重的患牛可取生姜50~75d,捣碎炒熟,加入白酒50~100mL,一次给牛内服,每日3次,连续内服2~3d即可治愈。
5 耕牛劳伤引起
常常是由于耕牛患有慢性消化道疾病,加上饲养管理不良导致耕牛体质瘦弱,养殖户因农活紧而持续加重耕牛的负重时间,导致耕牛的筋骨和脏腑受伤而引起劳伤性拉稀。患牛一般表现为精神疲惫乏力,整日卧地,食欲减少或废绝,呈现长期持续性拉稀,且稀便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但患牛体温一般不升高。防治方法:应在及时治疗耕牛慢性消化道疾病的同时,加强对牛的饲喂调理,减少耕牛劳役负重的前期下,可取苏木50~75克,煎水候温后,加入切碎的鲜铁树叶50~75g,一次给牛内服,3次/d,连续内服3~5d即可治愈;对拉稀病症较重的患牛则应配合静脉注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 000~3 000mL、维生素c2~4,一般5~7d即可治愈。
上一篇: 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开展“百日会战”专项活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