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与肉鸡相比,蛋鸡养殖周期较长,一般可分为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三个主要阶段,养殖过程复杂,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养殖密度、生长条件等都有所不同,需要精细化的饲养管理,才能为蛋鸡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实现高产、高效。本文对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作如下介绍。


1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
    0~42日龄为商品蛋鸡的育雏期,此阶段雏鸡出壳消化机能不健全,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靠两个来源:一是靠供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高蛋白质饲料;二是靠雏鸡本身腹中未吸收完的卵黄囊提供营养物质。
1.1饲养密度
    笼养1~3周龄50~60只/m2,4~6周龄20~30只/m2,注意强弱分群饲养。
1.2饲养温度
    温度对于育雏开始的2~3周极为重要。刚出壳的小鸡要求35℃,此后每5d降低1℃,在35~42日龄时,达到20~22℃。如果鸡倦怠、气喘、虚脱表示温度过高;如果幼鸡挤作一团、吱吱鸣叫表示温度过低。
1.3饲养湿度
    湿度过高,影响水分代谢,不利羽毛生长,易繁殖病菌和原虫等,尤其是球虫病。湿度过低,不仅雏鸡易患感冒,而且由于水分散发量大,影响卵黄吸收,同时引起尘埃飞扬,易诱发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导致小鸡因脱水而死亡。适宜的相对湿度为10日龄前60%~70%;10日龄后55%~60%。湿度控制的原则是前期不能过低,后期应避免过高。
1.4饮水
    饮水是育雏的关键,雏鸡出壳后,应尽早供给饮水,炎热的天气尽可能提供凉水;寒冷冬季应给予不低于20℃的温水。在开始几天,水中可加入5%的糖、适量的维生素和电解质,能有效的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1.5通风
    可调节温度、湿度、空气流速、排除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空气中尘埃,降低鸡的体表温度等。通风与保温是一对矛盾,应注意观察鸡群,以鸡群的表现及舍内温度的高低来决定通风的次数与时间长短。
1.6光照
    原则上第1周光照强,2周以后避免强光照,照度以鸡能看到采食为宜。光照时间,开始第1周每天22~24h,从第2~8周龄10~12h,第9~18周龄8~9h。
1.7分群
    适时疏散、分群,使雏鸡健康生长、减少发病,是提高蛋雏鸡成活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分群时间应根据密度、舍温等情况而定。一般是在4周龄时进行第一次分群,第二次应在8周龄时进行分群。具体方法是将原饲养面积扩大1倍,根据强弱、大小分群。
1.8断喙
    7~11日龄是第一次断喙的最佳时间。在断喙前一天和断喙后一天饮水(或饲料)中可加入维生素K3,每公斤水(或料)中约加入5mg。


2育成期饲养管理技术
    育成期是指43~130日龄的青年鸡。此阶段主要任务是提高成活率和整齐度,为产蛋打下良好基础。要求一个月测一次体重,如大群鸡体重达不到标准,要改变饲料配方,增加料中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如少数鸡体重差的多,可分出来喂雏鸡料,以保证按期开产,早期达到高峰。
2.1脱温
雏鸡在转入育成舍后应视天气情况给温,保证其温度在15~22℃。
2.2密度
平养10~15只/m2,笼养25只/m2。
2.3光照
育成鸡每天光照时间由10h逐渐缩短到9h,以后维持8h光照直至16周龄(原则是根据体重灵活掌握光照制度)。
2.4修喙
第一次断喙不好的,在18~20周龄进行一次修补。
2.5称重
参照育雏规定的雏鸡体重指标,每周随机抽测5%~10%检查饲养管理效果。一般一群鸡有85%在体重指标内,则认为该鸡群正常;若低于85%,加强营养,使鸡平均体重尽快达到要求体重;若超过标准体重,要适当限饲。
2.6控制性成熟
要求产蛋率达到50%的日龄为150日龄;过早、过晚对蛋鸡产蛋期的生产性能都有影响,要通过饲料营养及光照时间进行控制。
2.7选择优质鸡
选择和淘汰的重点在由育雏舍转入育成舍(6~7周)和由育成舍转入产蛋舍(18周)进行,选留生长正常、无残疾的鸡。
2.8开产前管理
在18周龄时进行称重,若体重达到标准重量(1.5kg),应每周增加30~50min光照时间直到16h为止,产蛋率达到50%换高产蛋鸡料。转群是鸡群饲养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按时转群:6~7周龄转入育成舍,到18周龄转入蛋鸡舍;
②转群前停水2~4h,前后3~5d在饮水中加入多维;
③做好产蛋期管理,淘汰不合格蛋鸡。


3产蛋期饲养管理技术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包括初产期、高产期及终产期的饲养。
3.1初产期的饲养(150~223日龄)
此阶段是蛋鸡饲养的关键时期,由于大部分蛋鸡由非产蛋状态突然转入产蛋状态,体内激素分泌不稳定,抵抗力下降常出现畸形蛋、带血蛋等;如果饲养管理不当,还会经常突然死亡,因此要每隔半个月至一个月用输卵管消炎药和清热解毒药饮水和拌料,连用3~5d,可以避免此类死亡。另外,由于产蛋率的直线上升,相应的饲料营养包括蛋白水平和钙磷平衡,要及时调整到高营养要求。同时要注意换料应激。
3.2高产期的饲养
此阶段是饲养蛋鸡效益最高的时期,此阶段饲养的关键包括3个方面内容:促高产,延长高产期,降低死淘率。在饲养上要做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调整饲料:根据品种要求,把饲料的蛋白水平调到比要求水平高5%,并且夏季要再增加5%;
②注意钙的补充及钙、磷平衡,产蛋期钙的需要比生长期高3~4倍,高产期钙、磷的平衡比例为4~6:1;
③注意维生素的含量,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易被氧化,更易缺乏,夏季应在饮水中另加维生素;
④减少或避免各种应激;饲料要稳定,尽量不要打针、驱虫、断料、断水、停电、停光,防止温度过高及室内有害气体超标。
3.3终产期的管理(364~500日龄)
此阶段产蛋率下降到80%以下,由于蛋鸡产蛋性能降低,对蛋白质的需要相应降低,饲料中多余的能量变成脂肪,蛋鸡易过肥,所以鸡产蛋率下降1周后降低蛋白质及能量水平。另外由于终产期部分蛋鸡产蛋率低或停产,因此一定要做好选淘工作,要想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必须及时淘汰且使终产期的平均产蛋率保持在80%左右。

上一篇: 牧通人才网办公地址变更公告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