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对畜牧养殖用地问题的建议

对畜牧养殖用地问题的建议

    近年来,规模养殖已经成为畜牧养殖的主要形态,土地不仅成为畜牧业养殖设施的建设载体,而且是动物防疫的重要缓冲地带,消纳畜禽粪污的重要保障。但是畜牧养殖用地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一、现代畜牧业发展对土地的依赖,超出现有法律对土地性质的界定

    现代畜牧业开始由传统散养型逐步转向现代化集约型发展,也就是从家庭散养转向工厂化饲养,实质上,畜牧产业更接近工业化生产模式。

    通常认为猪粮安天下,但是同样的生产结果,其土地的使用有不同的性质,在土地管制上应当采取不同的策略。因此必须重新对畜牧业定位,应当按照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观点,只要用于畜牧养殖,无论其土地性质和建设方式,都应当允许其采取合理的生产措施。

二、以土地为承载的养殖业环境容量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随着环境约束性因素的不断增强,安徽养殖企业对农牧业配套的耕地需求也在上升。同时随着草食性家畜的发展,配套草地建设或者饲料粮用地也成为一部分养殖企业的现实需求。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在水稻、玉米、棉花、蔬菜等为主要栽培品种的沿江地区,在对畜禽粪污不作任何处理的情况下,每亩耕地每年可以吸纳1头猪、或者5~10只鸡的产污量,一头牛则需要2~4亩左右的耕地来吸纳。如果通过沼气或者其他生化手段进行处理,总氮和氨氮的去除率约在60%,总磷去除率达70%以上,若按照总氮去除率为60%的比率来计算的话,则需要的耕地面积要少一些。

    以安徽为例,全省土地以平原、丘陵和山区各占三分之一为特点,目前是基本农田不能用,荒山荒坡不规划使用,林草地不能合理利用。养殖用地对防疫条件的苛刻要求,似乎让养殖业面临无地可选的窘境。

    另一方面,由于畜牧业用地难,很多农户就只能去自己承包的土地或山场,搭建畜禽混养的牧场,大部分是临时的,污物随意排放,不仅给养殖业带来许多安全隐患,而且对环境造成极为严重污染,直接威胁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威胁到食品安全。

    因此,应从促进畜牧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尽快制订养殖规划和用地指标,尽可能满足畜牧业用地需求。结合畜牧经济的发展需要、环境、排污、疫病防控等因素,科学制订畜牧业养殖用地规划,简化用地办理许可手续,允许畜牧业用地的合理流转。

三、土地的生产要素属性没有充分发挥,制约了畜牧产业的发展

    现代畜牧业生产中,投资在土地上的附着物远远超过传统农业对土地的投入,因此,传统农地的价格无法与畜牧用地相比,作为生产的要素,其经济属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无法形成资产,也无法进入信用担保和金融流动领域。制约了其成为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也让畜牧业发展失去了最能转型升级和提高生产能力的手段。

    畜牧业用地难与贷款难从某种意义上是联系在一起的。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一是必须对设施畜牧业用地进行确权定性,明确其权属功能,赋予其财产权,确保畜牧养殖者投入能成为有权属的资产。二是建立统一规范的畜牧用地交易市场,允许畜牧养殖用地有流转权利,确保畜牧业用地的畜牧养殖性质。三是加强执法,限制畜牧用地的非养殖化。

上一篇: 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莅临灵山县开展专项检查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