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通过相关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十一五”期间重庆的畜禽产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在生猪方面,重庆在生猪生产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该优势不大,且有逐渐丧失的趋势;效率优势较为稳定,其优势指数为0.8左右,但较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处于劣势。
(2)草食牲畜(牛、羊)生产与全国平均生产水平相比均存在劣势,虽然这种劣势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但目前该劣势仍然较为明显。
(3)家禽生产与全国平均生产水平相比均存在劣势,虽然这种劣势有逐渐缩小并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趋势。
结合近几年重庆市促进发展畜牧业的相关措施不难发现,重庆“十一五”期间畜牧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畜禽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扶持建设与先进实用的畜禽养殖技术的示范推广,有力地提升了规模化养殖水平与养殖效率,但由于受到基础较差(特别是牛、羊)、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十二五”期间重庆发展畜禽产业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和适度规模养殖场建设畜禽产业的发展必须转变生产养殖方式,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标准化、规模化是提升重庆生猪产业发展竞争力、提高养殖效益的必经之路。重庆发展规模养殖要遵循重庆的实际情况,应该充分考虑该区域人、畜种、环境等综合因素,实行“适度规模化饲养”,一是我市畜禽产业发展综合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劣势的主要因素是规模优势指数过低,在反映了我市畜禽生产规模和专业化程度水平较低的同时,也明确了我市发展畜禽产业的主要方向;二是我市的地形地貌以丘陵、山地居多,不适于建设规模太大的养殖场;三是我市规划的养殖区域主要以两翼为主,两翼地区同时是我市生态的重点保护地区,特别是渝东北地区在三峡生态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畜禽产业的发展更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避免过大过多的规模养殖场产生的养殖粪污对环境造成污染。
2 提升科技对畜禽产业发展的贡献从文中的数据分析来看,重庆畜禽产业相对于全国来讲其效率优势指数与全国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该差距不大,但畜禽生产效率较低的现状仍然值得重视,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进一步加快重庆在畜禽养殖中产、学、研资源优势的发挥,进一步强化科技对畜禽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先进适用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畜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培训,利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等平台,切实加强农牧民的畜牧业技术培训,提高农牧民饲草料生产、畜禽养殖和经营管理水平。
3 多管齐下解决草源问题草食牲畜是我市畜禽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我市畜禽养殖结构调整的重点,发展草食牲畜首先应多管齐下,着力解决草料草源问题。一是根据本地天然草场情况,核定载畜量,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草场资源。二是加大人工种草的力度,切实因地制宜,出台有力政策措施,增加草源供给。三是大力倡导其它牧草资源开发,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土地资源,复种生长周期短、产草量高的牧草,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草畜的更大优化组合。
4 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除自然灾害以及养殖周期对畜禽产业的影响外,重大动物疫病成为影响畜禽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畜禽疫病的防控不仅关系到整个畜禽产业的发展,也关系到人类健康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市依然要坚持把动物防疫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为重庆畜禽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上一篇: 镇江市奶牛生产发展情况调查和思考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