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 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业高校是我国农业振兴的主力军, 是我国科教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知识创新、 推动动物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因此, 改革动物科学专业的培养模式是当前农业类院校教育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1、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目标
1.1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 以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 素质提高和全面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
1.2教学实践环境建设目标
建立一个仪器设备先进、 资源共享、 开放服务、 绿色环保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 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内容与方法, 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3学生培养目标
1.3.1学业成绩目标
在扎实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的学科前沿知识, 运用创新思维, 发现和创造新知识。
1.3.2创新人格特征目标
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不肯雷同;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 对事物的运动机理有深究的动机;知识面广, 善于观察;讲究理性、 准确性和严格性;有丰富的想象力, 敏锐的直觉;富有幽默感, 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意志品质出众, 能排除外界干扰。
1.3.3创新能力目标
创造性活动表现新颖、 独特;思维和想象具有创造性, 新形象和新假设的产生带有突然性, 分析思维和知觉思维具有统一性;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具有统一性。
2、确定适合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方案
2.1改善创新人才培养条件
2.1.1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教师和实验人员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根本。为此, 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人才培养和理论教学两者是相互促进、 相互补充而不可相互替代的, 使二者相互配合, 做到有条不紊;其次是明确实验技术人员职责;再次是抓好继续教育, 提高实践指导教师和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2.1.2校内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1)产学研结合,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本着教学与生产、 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形式, 企、 事业单位可以为学校的办学提供教学和生产实习基地, 也为学生提供寒、 暑假的社会实践实习场所, 有时还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 为学习成绩优良的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学校可以依托人才优势, 为企、 事业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企、 事业单位可以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之中, 反馈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2)改善实验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人才能力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原有的仪器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以满足开设多门实验课的需要。3)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 达到实验教学目的。教师科研成果转为专业实验内容, 及时充实和更新实验内容, 提高专业实验教学质量, 增加学生对专业实验的兴趣。使学生的实验跟上学科的发展, 既丰富教学内容, 也使投入资金发挥双重效果。
2.2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内容和方法
2.2.1改革培养目标及模式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 不但要重视理论教学, 同时也要加强实践课教学的力度。在创新人才培养环节中, 要重点对动物科学的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的实验、 生产实习的经费详细安排, 确保创新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2.2.2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内容和方法
在实验内容上除了一些基础的实验外, 还应增设一些自选实验项目。自选实验项目有的来自于教师的科研成果, 也有的可起源于教师科研课题, 也有的紧密结合生产实际, 努力做到实验内容、 方法、 手段具有探究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增设了一些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学生独立完成预习报告、 试剂配制、 仪器安装调试、 实验记录、 数据处理、 总结报告。
2.2.3制订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考核标准
根据目前实施的学分制, 学生每修满一周的教学或生产实习, 只要成绩达到及格以上, 都会得到相应的学分。另外, 课程在计算成绩的时候要把创新人才培养的成绩计入到该门课程的总成绩当中。
3、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
3.1质量标准系统
动物科学专业应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教学资源配置准入标准、 学术质量标准、 教学行政管理质量标准和就业导向质量标准等融合为一体, 实现质量标准之间的统一、 协调与配套, 形成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3.2质量评价系统
包括专家评价系统、 学生评教系统和社会评价系统。从动物科学专业的组织系统及其环节方面考虑,开展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课堂授课质量评价、 课程评价、 专业(学科)评价、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院系教学工作评价和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等方面。
3.3质量信息系统
教学信息的来源包括学生信息员、 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 试卷分析、 教学督导组、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 领导听课、 开展期初、 期中、 期末教学检查和专项教学检查、 校长信箱、 学生 BBS 论坛等。
4、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效果的评价体系
4.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创新人才培养总体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阶段性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单元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具体设计。
4.2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评价的方法
4.2.1专项评估
针对创新人才培养环节要求较高、 目的性较强、 相对集中进行的项目, 如毕业论文(设计)、 生产实习、 课程设计、 实验等等, 学校组织相应教师成立创新人才培养评价委员会, 根据学生对特定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予相应评价, 根据该评价结果检查创新人才的培养情况。
4.2.2抽样调查、 问卷分析
针对一些形式松散, 时间相对分散的实践活动, 如各种社团活动、 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等。创新人才培养评价委员会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抽样调查或者发放调查问卷, 根据调查结果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情况进行评价。
上一篇: 第三届(2014)天兆养猪管理高峰论坛在青岛落下帷幕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