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家畜冻伤多因气候极度寒冷、 温度骤降、 饲养管理不善造成。家畜冻伤主要发生于耳郭、 四肢末梢、尾、 阴茎、 乳头等尖端部位或被毛稀少的裸露部位, 特别是老、 弱、 瘦、 病、 幼的家畜极易发生。以皮肤肿胀、红肿、 疼痛及功能障碍为特征, 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家畜的死亡。
1冻伤的类型
1. 1轻度冻伤
家畜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充血、 水肿, 有疼痛感, 如护理得当, 10 d 左右可恢复正常。
1. 2中度冻伤
家畜表现为疼痛, 行走缓慢, 皮肤出现水泡, 有的水泡破裂后变干, 表皮脱落, 严重者引起冻伤部位感染, 局部发生麻痹。
1. 3重度冻伤
家畜冻伤部位达到皮下肌肉, 创面的皮肤呈紫色或紫褐色, 局部感觉消失。如果发生感染, 冻伤组织就会出现渐进性湿性坏死, 少数患病家畜皮肤出现干性坏死。严重冻伤如果波及关节、 骨骼等, 患病家畜出现运动机能障碍。
2发生冻伤的原因
2. 1环境因素
在北方, 冬季气温极低, 在大兴安岭地区常有-40 ℃以下的情况, 家畜长期处在寒冷环境, 机体的尖端部位极易造成冻伤, 且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时间久了就成了冻疮。另外, 温度突然降低, 如遇暴风雪等灾害天气, 家畜往往不能立即适应, 且防寒措施不能及时到位, 导致家畜遭受冻害。春季昼夜温差大,伤人不伤水, 此时也及易发生冻伤。
2. 2饲养管理因素
1)防寒保暖措施不到位。入冬前没有全面检修圈舍, 门窗没有或关闭不严, 没有安装门帘, 圈舍四处漏风, 贼风随时入侵;圈舍采光不好, 光照不足, 温度较低, 湿度较大;饲养密度较小;没有及时清除圈舍积水, 长时间不进行垫草的更换, 导致圈舍保温条件较差, 易引起家畜机体抵抗力弱, 从而发生冻伤。
2)营养不合理。冬季没有及时调整饲料结构,能量等营养不足, 饲喂次数不定时, 投喂了冰冻的饲料或饮用带冰茬的水, 引起家畜抗寒能力降低、 血液循环缓慢、 机体尖端供血不足, 结果导致冻伤的发生。
2. 3家畜自身因素
家畜虚弱、 大失血、 过度疲劳、 长期不运动、 幼小家畜护理不当、 患有皮肤疾病没有及时治疗等均易引起冻伤的发生。特别是在拴系饲养时, 家畜活动范围十分有限, 极易发生冻伤。
3冻伤的预防
3. 1加强防寒保暖
入冬前对圈舍进行全面整修, 做到上不漏雨, 侧不透风, 地不潮湿, 地上垫草。严寒时, 在门窗挂上草帘, 将窗口、 风洞塞严堵好, 防止“贼风” 入舍。同时在圈舍安装电灯泡, 增加光照, 保证温度在 10 ℃以上。
3. 2精心饲养
做好补料保膘, 及时调整日粮结构, 适当提高能量饲料, 不喂冰冻饲料, 供给充足的饮水, 水温控制在30 ~35 ℃, 每天早、 中、 晚饮水 3 次。在晴朗的天气加强家畜的运动, 多晒太阳, 经常刷拭家畜体表, 促进畜体血液循环。及时清除舍内粪尿, 勤换垫草, 保持圈舍清洁、 干燥。特别要加强老、 弱、 病、 残和幼畜的护理。
4冻伤的简单治疗
当家畜发生轻度冻伤时, 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1)改善圈舍环境, 促进冻伤康复, 并可避免再次受冻。如果家畜已经发生冻伤, 说明家畜所处的环境比较寒冷, 应及时检修畜舍, 堵塞风洞、 风口, 必要时增设加温设施, 这样轻微的冻伤能自行恢复。
2)家畜轻度冻伤先用 25 ℃的 1∶5 000 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洗冻伤部位, 约 30 min 后将水温加热到40 ℃浸洗患部, 给家畜冻伤部位进行适当的按摩, 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对冻伤部位用鱼石脂樟脑膏涂擦, 然后再涂碘甘油合剂或樟脑油, 并加以包扎。也可用白酒或 10% ~20%的樟脑酒精涂搽患处。
3)用花椒壳 250 g, 掺上食盐 100 g, 炒熟后敷于患部, 并同时内服温生姜汤, 每天 1 次, 连用 5 ~7 d。
4)取樟脑、 肉桂、 冰片各10 g, 乳香、 没药各50 g,分别将以上药物研碎、 拌匀, 再调入适量凡士林膏即成。治疗家畜冻伤时先用淡盐水清洗患部, 再涂药膏, 每天 1 次, 连用 3 ~5 d。
5)当家畜发生中、 重度冻伤时, 应及时到当地兽医院就诊。
上一篇: 把小猪当做自己的小孩一样养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