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1、木林下养鸡模式的优化
1.1鸡品种的选择和放养
在进行鸡种选择时,要因地制宜,一般选择地方良种鸡,如江汉土鸡或三黄鸡等。 若需引进品种,最好是在良种鸡场引进,选择活泼好动、抗病能力强的鸡。 另外,要根据饲养鸡的主要用途进行选择。如果是作为林木中害虫的天敌, 则需选择爱动、行动敏捷、适应环境能力强和善于觅食的轻型鸡。 如是增加经济效益,可选择行动迟缓、发育快、易管理的肉用鸡或肉蛋兼用型鸡。
1.2鸡数量的控制和鸡舍的搭建
要选择合适的饲养密度和数量,因单位面积里所能承受鸡的数量是有限的, 所以要充分考虑人力、物力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进而控制好鸡放养时的密度和数量,以实现最佳的生态经济效益。 一般来说,以每亩地饲养 100 只到 200 只为宜。 密度过大,鸡采食野草或害虫不够就会伤害树木,或补食要求较多,降低养鸡效益。 密度过大发病机会也会加大。 密度过小,不便管理。 由于林木环境较空旷,养鸡数量较多时要进行适当分群, 一般以 300 到800 只为一群,便于管理。另外,要以鸡数量为依据,进行鸡舍的搭建。 鸡舍应建在地势较高的位置。 一般鸡舍长 10m、宽 5m。 并且为了便于散热和更换空气,还应在鸡棚的两侧开设窗户鸡舍地面需保持干燥,在鸡舍旁挖排水沟,以免雨水淹没鸡舍。
2、预防和控制鸡病
为了提高鸡的成活率,应具体落实鸡的免疫程序。 具体免疫程序各地区存在差异,可以当地鸡的疫病流行情况为依据,制定适宜的免疫程序。 一般来说,除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必须免疫外,其他疫病需根据本地流行情况进行免疫。 其中,育雏期间做好免疫工作尤为重要, 宜采取个体免疫,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地区进行实施。 在鸡的饲养过程中,要做好鸡舍和养鸡用具的消毒工作,消毒频次可根据季节、饲养密度、气温等情况确定。
2.1放养与调教
加强鸡群的管理,要重视放养鸡群的训练与调教。其中,条件反射的训练尤为重要。在进行条件反射训练时,可通过早中晚不同形式的训练来培养鸡群的条件反射。 如早晨对鸡群实施林间引导训练,中午通过吹哨补饲进行条件反射训练,傍晚也要进行吹哨归舍的条件反射训练。 通常经过连续 6 天的训练,鸡群就可形成系统的条件反射。
2.2由于有些林木的树冠较高, 导致鸡群不能捕食
所有的害虫,因此林地应当采取灯光诱虫的方式帮助鸡群进行捕捉害虫。 这样一来,既能达到生态养鸡的效果,又能较少喷施农药,进而防止鸡群中毒死亡的现象出现。
2.3掌握适宜的投食量
一般来说,林地养鸡的投食量为该种体型鸡圈养时的 30%~70%,具体投食量应根据鸡的鸡龄、体型、季节、密度、用途和产蛋率来确定。
3木林下养鸡带来的效益
3.1对林地植物的影响
众所周知, 鸡群在林下活动捕食害虫的同时,主要采食野草, 这样不仅起到了除草剂的作用,而且其排出的粪便肥沃了土壤,为林木的生长提供二氧化碳、肥和水分,进而促进了林木的生长发育。 另外,如果在林下合理轮作牧草,鸡粪又能为其生长增加大量的有机肥源,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
3.2对林地动物的影响
一般来说,林木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食叶性、蛀干性害虫或地下害虫。 在林木下饲养鸡群,鸡可以大量捕食林木上的害虫,既可降低林木害虫的发生率,又可免喷施农药,降低成本。 另外,害虫一般是以蛹的形式在地下完成越冬,当其刚刚羽化变为成虫的时侯,飞行能力还不强,正好为放养的鸡群提供充足的食物。
3.3对林地土壤的影响
林下饲养鸡群, 造就了一种土地免耕的模式。与传统的土地耕作相比,林下养鸡可以增长土壤中的水分、有机质、速效磷和钾的含量,进而使土壤变得更加肥沃。
3.4对环境的影响
林下养鸡采用的是自然隔离, 可以降低疾病传染率。在林下养鸡,使林木成为了阻挡鸡群疾病传播的天然屏障, 在降低疾病的传染和发生方面可做出重要的贡献。 另外,林间温度变化幅度不大,空气湿度大,不易有极端气温,所以更加适合鸡群的生长。鸡群在捕食昆虫的过程中,身体各机能得到提高,进而增强了抗病力,因此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3.5増加牧业效益。
林下养鸡,鸡可采食大量的害虫、虫蛹,以及野草、草类果实等,可降低养鸡的饲料成本。 同时,由于养鸡的环境相对封闭,空气及周围环境更适宜鸡群生长,鸡的发病率必然降低。
综上所述, 林下养鸡促进了林业和牧业的完美结合,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缓解了林木生长期过长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也增加了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发展目标。
上一篇: 广西省来宾市举办健康养猪技术培训讲座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