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1、病毒性疾病种类越来越多
据统计,猪瘟、蓝耳病、口蹄疫和圆环病毒病等是目前常见的疾病,其中有八成以上是病毒病。 而当前对病毒类疾病的治疗并没有特效药物,因此家猪病毒性疾病的危害十分严重。以猪瘟为例, 其是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性病毒病。 在国内猪瘟发病率也有上升的苗头,且其发病原因很难找到。 究其原因可能与疫苗更新换代不足、质量较差及剂量使用有关。 此外,免疫顺序不够科学,猪崽注射疫苗过早,很容易被母源抗体中和,导致免疫失效。 同时猪崽经胎盘感染容易造成免疫耐受,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干扰,也成为目前防治猪瘟的一大问题。
2、猪病病原种类增多、变异不断加剧
资料显示, 近 10 年来我国新增猪病达 8 种之多,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胞内劳森菌、肝炎新型病毒(TTV)感染等 病毒性增强或者减弱,以及猪群免疫能力的参差不齐,也会促使一些猪病从典型向非典型性病症转变,像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等都出现了非典型的病例,病原的变异直接降低了原有疫苗的保护能力。
3、细菌性和支原体性疾病危害十分严重
猪舍环境污染严重,使细菌性疾病的感染和传播有了可乘之机。 由于一些病原菌的血清种类众多,极大地降低了疫苗的交叉保护能力,像沙门氏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增生性肠病、大肠杆菌病、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等细菌性疾病和支原体肺炎、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率升高, 引起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很难治愈。 一旦猪场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毒与其他细菌等交叉感染,病猪的死亡率非常高。
而造成细菌性和支原体性疾病加剧的原因主要有:忽视科学用药的关键性作用,致使细菌耐药性提高,大部分细菌性疾病药物的治疗效果其实并不理想;PRRSV 和 PCV2 等免疫抑制性病毒病感染的普遍存在, 导致家猪的免疫能力下降,从而使副猪嗜血杆菌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4、病原多重感染的危害越来越突出
这类由多种病原体引发的猪病非常严重,在实际治疗和诊断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时间, 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猪高热病、PRDC、猪皮炎肾病综合症、断奶猪崽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疾病都属于多种病原多重感染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病症逐渐成为我国猪病的主要流行模式,并将长期存在。
5、免疫抑制因素已引起严重的临床问题
PRRSV 和 PCV2 等易造成细胞或者体液免疫抑制,直接威胁到家猪的免疫系统。 出现这类疾病主要原因是由整个猪群的健康水平较低、免疫力低下。 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养猪户要时刻警惕因免疫失败而造成的猪瘟及高热病的暴发。
6、猪场管理性疾病明显增多
第一,许多集约化猪场饲养的高瘦肉型猪种对其饲养成分要求大大提高。 然而目前国内部分猪场的饲料配方都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长期下去极易导致猪群的营养不良,从而引发疾病。
第二,饲料存储时间太长,容易出现变质、霉菌聚集、营养失效等问题,致使猪群消化代谢方面的疾病时常发生,长期使用这类饲料,则会导致猪群整体免疫能力低下,使病原体乘虚而入。
第三,集约化的养猪场往往采用限位栏的饲养模式,猪群生活范围狭小,特别是母猪怀孕和分娩均在较小的空间内进行,缺乏锻炼的母猪很容易患上肢蹄病及繁殖系统病,导致种猪淘汰率增大。
上一篇: 市场调研在饲料营销中的作用及现状分析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