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生猪养殖如何养好哺乳仔猪

生猪养殖如何养好哺乳仔猪

2. 1做好接产工作
①准确推算出预产期, 一般在临产前 7 d 要彻底清洁、 消毒干燥产房, 铺垫干净垫草, 准备高锰酸钾、 碘酒棉花、 干净毛巾(卫生纸)、 照明灯、 保温灯、 保温箱、断尾钳、 牙剪等准备齐全, 并且功能完好。②接产。当发现仔猪从产道产出时, 接产人员迅速用一只手托住小猪的腹部, 另一只手则用干毛巾掏去口鼻中黏液, 擦干哺乳仔猪全身。同时帮助哺乳仔猪理出脐带, 当仔猪脐带停止波动即可断脐, 把脐中血反复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 在距仔猪腹部 3 ~5 cm 处掐断或剪断, 断面用 5% 碘酒消毒。立即放入保温箱并让仔猪尽快吃到初乳;对假死仔猪要及时抢救, 以免造成损失。


2. 2加强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主要为及时吃到初乳并固定奶头、 做好保温工作、 补铁抗贫血、 及时诱食补料、 科学合理断奶、 防止下痢等。
(1)及时吃到初乳并固定奶头。初乳中除了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外, 还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 及时吃到初乳, 可让哺乳仔猪从母体中获得丰富的抗体物质, 提高机体对疫病的抵抗能力。
    另外, 由于母猪乳房产乳量会因乳头顺序不同而有所差异, 由前往后一般是第二对产的最多, 其次是第一对、 第三对、 第四对, 越往后产乳量越少。而仔猪出生时势必会有大有小, 有强有弱。若让仔猪自由吃奶,就会出现大的强壮的个体会争得前面的乳头, 小的吃后面的乳头。导致小的个体吃不饱, 抵抗能力下降, 发病率上升, 生长速度下降。最后断奶时窝重较轻, 成活率较低。因此, 生产中必须利用初生仔猪吃奶的特点,及时固定乳头, 让小而弱的猪能吃到充足的奶水, 迅速生长发育。而大的猪由于其吮乳能力较强, 也能促进母猪后部乳房泌乳, 同样能吃得好, 生长不会受到影响。通过人为的干预, 可达到整窝仔猪断奶窝重大, 发育整齐的效果。


(2)做好保温工作。哺乳仔猪调节体温能力差,环境温度可引起哺乳仔猪免疫力发生改变。温度过低, 哺乳仔猪免疫力下降, 导致生长迟缓、 下痢、 胃肠炎、 肺炎的发生。
    哺乳仔猪不同日龄适宜温度不同,1~3日龄适宜温度为 30 ~ 32 ℃;3 ~ 7 日龄适宜温度为 28 ~ 30 ℃;8~20 日龄适宜温度为 26 ~ 28 ℃;28 ~ 40 日龄适宜温度为 24 ~ 26 ℃;40 ~ 60 日龄适宜温度为 20 ~ 22 ℃。因此, 生产中要根据不同日龄设置不同的温度, 具体方法可结合生产实际情况, 条件一般的可以采取厚垫草、烘火(烟道、 火墙、 炭炉), 条件好的可采取红外线保温灯、 哺乳仔猪保温板、 远红外加热哺乳仔猪温箱等进行取暖保温。同时在养殖过程中注意防范“贼风” 侵袭,在天气突变、 阴雨天的时候注意加强管理。


(3)补铁抗贫血。铁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 是哺乳仔猪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而哺乳仔猪出生时铁的储量很少, 大约 50 mg。哺乳仔猪每天生长发育所需铁大约 10 mg, 而母乳中每天仅能供给哺乳仔猪约 1 mg 的铁。如不及时补铁, 大约 1 周, 哺乳仔猪将会出现铁的缺乏而导致贫血。贫血后哺乳仔猪抗病力降低, 易患各种传染病、 腹泻、 肺炎等, 有时会因缺氧而死亡。因此, 补铁抗贫血不仅能促进哺乳仔猪生长发育, 也是提高机体抵抗力的有效措施。生产中的补铁方法主要是肌肉注射铁制剂(如铁血龙), 注射时间一般在哺乳仔猪出生后 3 日龄第一次注射, 15 日龄第二次注射, 注射剂量按说明操作即可。之后因哺乳仔猪已学会吃料, 一般不需要再补铁。


(4)及时诱食补料。在生产中, 特别是广大农村,很多养殖户在 20 日龄以前基本不喂给小猪任何饲料,全靠母猪哺乳。虽然母猪在产后 1 ~20 d, 产乳量会持续上升, 可 20 d 后便开始下降, 而此时哺乳仔猪对营养的需求却很高, 如不能得到补充, 其生长发育速度势必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另外, 哺乳仔猪在出生后 6 d左右, 便开始出牙, 牙龈会痒。此时哺乳仔猪会找东西来啃, 如果没有可啃的东西, 便会啃食干硬的粪污、 栏杆等来缓解, 可引发哺乳仔猪腹泻、 体能过多消耗等问题的出现。因此, 在生产中, 适时诱食补料既能促进哺乳仔猪生长发育, 又能预防不必要损耗。具体方法:哺乳仔猪 6 ~7 日龄, 在哺乳仔猪保温箱内放置少量的哺乳仔猪开食料, 开始时, 哺乳仔猪会好奇地拱着玩, 之后慢慢地熟悉, 再到学会吃料, 一般需要 3 ~ 5 d 的时间, 15 日龄左右便能学会吃料, 到 20 日龄时, 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可完全由采食饲料供给, 为哺乳仔猪早期断奶打下了基础。在诱食补料过程中, 注意几点:
一是哺乳仔猪食欲一般在吃奶后 1 ~ 2 h;
二是添加的饲料量由少到多, 少投勤添;
三是投料时, 应清除隔日余料;
四是个别猪如长时间不吃, 可将饲料放入其口中, 让其慢慢适应;
五是给予哺乳仔猪充足的清洁饮水。


(5)科学合理断奶。哺乳仔猪断奶不是简单的把哺乳仔猪和母猪分开, 不让其再继续吃奶就是断奶。哺乳仔猪断奶是一项既科学、 又复杂的工作。生产中如做不好, 可能导致断奶后多消耗饲料、 生长停止、 下痢严重、 死亡率升高等问题, 严重影响生产效益。因此, 哺乳仔猪断奶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断奶时哺乳仔猪要面对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心理的应激,哺乳仔猪离开母体、 转群、 调群;
二是营养的应激, 从吃母乳到靠吃饲料供给营养;
三是环境变化的应激, 从分娩舍到保育舍设施环境(围栏结构、 面积、 供料、 供水系统、 温度、 通风、 光照、 伙伴)变化;
四是管理变化的应激, 饲养操作制度(免疫、 治疗)、 环境条件控制、 群体大小、 饲养密度、 组群方式、 调教方式、 饲养人员的工作习惯;
五是疫病的应激—断奶应激综合征等。针对以上问题, 生产中可采用:
①预计哺乳仔猪断奶日前 1 周开始, 每天减少哺乳仔猪吃奶次数和母仔共处的时间, 直到断奶日龄一次性分开;
②哺乳仔猪断奶后将母猪赶回空怀母猪舍, 哺乳仔猪仍留在产房饲养 5 ~7 d, 待哺乳仔猪适应母子分离后再转入仔培舍;
③哺乳仔猪断奶后要维持原有饲料继续饲喂 1 ~2 周,饲喂次数、 人员等也不宜变动;④断奶后不忙于调群,先维持原窝饲养一段时间。整个断奶时间大概在 1 个月左右完成。


(6)防止下痢。哺乳仔猪腹泻(下痢)是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症状, 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疾病, 它既可能是由单独一种疾病引起, 也可能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 或是其它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哺乳仔猪下痢的原因主要有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传染性因素主要是各种细菌、 病毒及寄生虫;非传染性因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而引起, 例如母猪乳房炎、 便秘、 哺乳仔猪贫血、 环境温度过低等综合原因。养殖场(户)必须把每个环节做到细处, 认真落实。引起哺乳仔猪下痢也可能是寄生虫, 主要是猪球虫, 可用氨丙啉混饲或混饮进行驱虫, 重点是平时做好预防工作。

上一篇: 养猪生产中如何饲养好母猪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