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奶牛场排卵延迟的调查和原因分析

奶牛场排卵延迟的调查和原因分析

    截止到目前新疆奶牛存栏数已达到248万头, 规模化奶牛场250多个。然而新疆地方及兵团地区的规模化奶牛场在不孕方面存在着突出问题, 并且该问题带有普遍性。大部分奶牛场产犊间隔在420d以上, 有的甚至在450d以上, 而世界奶牛业发达国家的奶牛产犊间隔平均值基本控制在380d左右。奶牛不孕, 不仅影响奶牛的有效利用年限, 而且增加饲养成本和劳动力支出, 给奶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因奶牛不孕症造成的经济损失约达3亿元。由于各种因素而使母畜的生殖机能暂时丧失或降低, 则称为不孕。对于奶牛来说当超过始配年龄或产后奶牛经过3个发情周期 (65d以上 ) 仍不发情或者配种3次以上仍不受孕即可认为不孕。据国内学者报道奶牛不孕发生率为30%~40%。 造成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有遗传、 管理、 营养、 疾病和环境因素, 而在疾病性奶牛不孕中多数为卵巢性疾病不孕, 约占35%~55%, 主要包括卵巢静止、卵巢囊肿、 持久黄体、 排卵延迟等[3-6]。排卵延迟严格来说属于卵巢机能不全或排卵障碍, 指在发情时有发情的外表症状, 但不出现排卵, 多在配种季节初期的马、驴和绵羊, 在牛上也有发生[7-9]。排卵是动物繁殖的前提, 也是生殖生理活动的中心环节, 正常的排卵是保证动物繁衍后代的基础。 奶牛排卵延迟是引起奶牛卵巢疾病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报道由排卵障碍引起的屡配不孕奶牛占整个不孕牛总数的30%~40%, 由于排卵延迟导致卵子排出太迟, 精子已失去受精能力或卵子已老化[10], 奶牛错失最佳受精时机、 产犊间隔延长, 最终降低了奶牛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只有全面调查了解奶牛排卵延迟的常见原因, 才能在发生较多奶牛排卵延迟时, 根据具体原因, 提出防治方法, 为今后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奶牛排卵延迟的发病原因
    排卵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它受神经内分泌、生物生理、 生物化学、 神经肌肉以及神经血管等因素的调节[11]。奶牛的排卵是一个渐进性过程, 排卵之前促性腺激素浓度升高, 之后作用于垂体, 刺激垂体前叶促性腺细胞分泌FSH、 LH, LH又作用于卵巢, 在卵泡的发育成熟、 排卵和黄体的形成, 以及卵巢类固醇激素的分泌中起调节作用, 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对其上一级中枢起反馈作用。在高水平的促性腺激素刺激下,卵泡主要发生3种明显的变化: 其一是卵母细胞重新开始减数分裂, 使生发泡破裂, 释放出第一极体; 其二是发生黄体化; 其三是排出卵母细胞。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都会导致排卵障碍。LH释放不足或时间不当, 导致排卵延迟、 不排卵; 高产奶牛PRL水平过高, 可能会降低卵巢对正常水平的LH的敏感性, 使卵泡的生长发育抑制; PG不足, 排卵过程受到抑制; 雌激素含量降低,雄激素在卵泡中的含量升高, 使卵泡发生闭锁; 酶活性降低, 排卵是酶活性溶解的结果, 当卵泡液中的蛋白水解酶、 胶原酶、 淀粉酶、 透明酯酸酶及纤维蛋白酶系的活性降低,将会因卵泡的溶解受阻而发生排卵障碍。
    在饲养管理方面, 饲料单纯, 品质低劣, 母牛营养不良、 消瘦, 母牛易表现不排卵, 或卵泡发育受阻,然而饲料富裕, 精饲料喂量过多, 母牛过肥, 也易发生排卵障碍; 日粮不平衡, 蛋白质、 碳水化合饲料比例不当,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或不足,特别是VA、VD、VE缺乏;过度催乳, 乳产量过高, 机体营养随乳汁排出, 生殖系统营养不足, 使卵巢机能受到抑制;牛舍狭小,运动场地窄小, 母牛运动不足[13]。在应激方面, 突然变更饲养环境, 奶牛所处的气候环境、 饲料和饲养制度不适应, 使排卵障碍表现为发育延迟或者不排卵;炎热的夏季高温引起肾上腺分泌机能加强,使血浆ACTH及皮质类固醇浓度升高, 直接干扰排卵机制, 从而阻止排卵, 因此夏季奶牛不易发情和不孕率高于其他季节; 光照不足, 气候潮湿, 排卵受阻。
    在奶牛自身状况方面, 老龄牛、 瘦弱母牛, 全身营养不良, 生殖机能减退, 卵巢缩小, 机能异常; 患有生殖系统疾病的奶牛都能造成奶牛生殖机能降低或丧失, 引起排卵障碍; 遗传性, 排卵障碍具有遗传性。


2、胎次对卵巢疾病发病的影响
    调查表明1胎奶牛产后排卵延迟患病头数最多,这可能与初产牛在妊娠期与胎儿存在营养竞争, 产后还必须维持生长需要、 泌乳需要、 能量储备, 致使体内生殖激素分泌不平衡, 导致卵巢功能不全[14-15]有关。


3、不同体况对卵巢疾病发病的影响
    调查表明BCS在2.5分以下的奶牛排卵延迟患病率最高,这是由于产前能量不足,使奶牛膘情太差(体况低于3分 ) , 易发生产后胎衣不下、 恶露滞留 (无力排出 ) , 而且产后子宫炎增多, 造成能量负平衡, 使卵泡发育迟缓。


4、不同规模牛场对卵巢疾病发病的影响
    在大规模牛场卵巢疾病发病率最高为6.47%, 小规模牛场发病率最低为3.00%。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小规模牛场存在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整体落后,分群较为混乱, 导致营养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 但小规模牛场由于母牛存栏数较少, 管理比较细致, 奶牛有异常情况容易发现, 在疾病防治方面有较大优势; 大规模牛场中人员整体素质不齐,且大部分牛场都是近几年新建成的, 在管理和饲养方面还不成熟, 所以发病率较高; 在管理和饲喂方面较成熟, 且人员多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中等规模牛场,在疾病防治方面较好。 规模化奶牛场应加强培养繁殖配种技术人才, 重点在奶牛场的繁殖管理上细化工作流程并严格落实, 以便减少该病的发病率。


5、不同季节对卵巢疾病发病的影响
    根据新疆的气候条件, 春、 夏、 秋、 冬分别为3~5月、 6~8月、 9~11月、 12~次年2月。 冬季由于新疆地区气候严寒, 所以未在该时段进行检查。 由表5可知排卵延迟在夏季发生最多, 秋季次之, 春季患病较少。 据调查目前新疆北疆地区大部分奶牛场生产高峰期多集中在春季, 春夏季节间过渡时间比较短, 新疆地区夏季昼夜温差较大, 白天温度过高, 引起奶牛激素异常导致疾病发生, 尤其是高温造成的热应激使甲状腺机能降低, 而甲状腺皮质激素以及皮质醇类激素和卵巢囊肿的发病机理也有关[16-17]。 在夏季酷热时, 使牛体热应激急剧, 体温升高, 内分泌紊乱, 卵泡发育和排卵受阻, 部分奶牛导致发情周期延长, 出现排卵延迟。


6、不同空怀时间对卵巢疾病发病的影响
    空怀天数在61~120d之间的排卵延迟患病头数最多, 其次为空怀天数在60d以内和121~180d内。据谷新利等调查在奶牛产后3~5个月, 排卵延迟有明显增加趋势, 此阶段刚好是奶牛处于泌乳盛期阶段,使奶牛消耗过大,以致卵巢营养不足导致卵巢疾病的发生, 空怀60d内排卵延迟患病头数较多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奶牛产后发生胎衣不下、子宫炎等疾病诱发了卵巢疾病的发生。汤建卫等调查显示奶牛产后3~5个月排卵延迟得病率最高, 以后随着产奶量的下降发病率也随之下降。


7、伴发疾病对卵巢疾病发病率的影响
    排卵延迟奶牛伴发临床子宫炎、 临床乳房炎、 蹄病等, 奶牛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疾病与排卵延迟相互影响,说明奶牛场领导和技术人员要重视这些疾病的防治。
总之, 奶牛排卵延迟发病原因多, 不能只考虑激素单一治疗, 在临床治疗中激素治疗只有一定的效果也说明了此问题, 我们应从饲养管理等多方面进行防治。 今后仍然需要进一步详细调查奶牛排卵延迟与隐性子宫炎、 隐性乳房炎的关系。

上一篇: 绵阳市畜牧站对本市3个奶站进行现场检查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