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河南省一规模猪场饲料生产性能分析

河南省一规模猪场饲料生产性能分析

梅娜丽 王刚刚 索延乐
河南省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目前国内畜牧业发展很快, 猪肉占肉产品消费的 65%, 因此养猪业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 但是养殖变动成本的主题是饲料成本, 一般所谈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 65%。 挖掘饲料的营养潜力, 科学合理利用饲料, 不断提高饲料利用率, 不仅可以降低养殖生产的饲料经济成本, 而且也可降低动物生产的营养成本。饲料的原料组成、 营养指标及加工工艺都对饲料的生产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只有三者良好的协同作用, 生产出高性能的饲料, 才能满足猪群的适口性, 才能提高生产水平, 改善猪肉产品质量。为了提高猪场猪群的产肉率, 弄清河南一规模猪场的自产饲料 (A)的性价比, 通过选取相近的后备母猪群做试验, 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进行饲养, 得出日增重和采食量数据来计算饲料的转化率。 用 SPSS10.0进行配对试验 T 检验, 结果证明 A 饲料的生产性能相比 B 饲料 (国际知名品牌饲料厂生产 ) 没有较大差别完全满足猪群的需要, 可以批量生产。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时间
本试验研究于 2013 年 8 月 -10 月间在河南一规模种猪场内进行。
1.2材料
1.2.1仪器
台秤、研钵、分析天平、烘箱、干燥器、称样皿、蛋白质快速测定仪、 滴定管、 移液管、 凯氏烧瓶、 烧杯、SPSS10.0 统计分析器
1.2.2猪群
试验用的猪群由河南一规模种猪场提供。均为挑选体重差别不超过 1kg、出生日龄相同或相差不超过 1d 的后备母猪群。
1.3方法
1.3.1实验室检测
A饲料和 B 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平衡性。主要通过检测饲料的原料组成, 营养指标和生产流程。 饲料原料组成通过饲料成品的观察、 品尝及化验。 主要营养指标由其规模猪场的养殖事业部实验室按照饲料的国际标准检测。
1.3.2猪群选取
挑选体重和出生日龄非常接近的长白后备母猪12 对两个处理, 每个处理 12 个重复, 放置在交配舍群体栏中。每 6 头猪放在 1 个栏中, 共占用 4 个栏,使用两个料槽, 分别添加 A 和 B 的饲料。
1.3.3饲养管理
试验后备母猪采用自由采食饲喂( 自动落料食槽 ) ,自由饮水 (鸭嘴式饮水器 ) , 通过调节卷帘的高度保证猪舍内的温度在17~25℃之间, 每天清粪两次 ( 上下午各1次 ) 。其它保健及免疫程序按国家规定执行。 如果出现疫情及其它可能严重影响试验果的事件时, 试验立即中止。
1.3.4数据采集
试验开始前先禁食 2d, 然后称重, 每天上午 7: 30统计采食量, 观察猪群的采食状况, 试验结束后停料称重。最后计算日增重、 料肉比等指标。
1.3.5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10.0进行配对试验T检验, P<0.01即认为有差异显著性, 所有结果均以平均值和标准差来表示。


2结果与分
2.1 A饲料和 B 饲料适口性和营养平衡性的测定结果
2.1.1饲料原料组成
    主要通过饲料成品的观察、 品尝和化验。从原料组成上看, B 饲料的适口性稍好于 A 饲料, 但其米糠由于脂肪含量比较高, 易发生氧化变质, 产品质量不能保证。
2.1.2饲料主要营养指标
    此结果委托一官方实验室检测。具体数据见表 2从以上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B 饲料无论蛋白含量还是能量 (粗脂肪 ) 含量都比 A 饲料高。根据配方经验, 一般在不使用新原料的情况下粗蛋白质每升高一个百分点需要增加成本约 10 元, 粗脂肪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需要增加成本约 30 元, 所以仅从营养指标分析, B 饲料的配方成本要比 A 饲料高 50~60元。由于后备母猪阶段, 需要沉积大量的钙、 磷, 其含量可能有些不足。另外, 为了保证母猪妊娠阶段的受胎率和配种率, 母猪不宜过肥, B 饲料 19.1%的粗蛋白质含量有些过高。
2.1.3加工工艺
    由规模猪场养殖事业部日方总工提供。B 饲料是颗粒料,采用粉碎→混合→调质→制粒的生产工艺。 颗粒料最大的好处是饲料成品比重大, 猪采食速度快, 浪费少, 另外调质过程可使饲料中的淀粉部分糊化, 可以提高消化率。A 饲料是膨胀料, 采用粉碎→混合→调质→膨胀的生产工艺,其好处是饲料糊化度高、 消化率高, 但对部分营养物质, 特别是维生素等破坏比较大, 需要加大添加量。另外, 膨胀以后饲料灭菌效果好, 具有特殊的香味, 适口性好。
2.2试验统计分析
2.2.1后备母猪群的编号,日期和测重
采用台秤测年龄相近母猪的体重, 作下记录。
2.2.2两组试验猪群的采食量、日增量、料肉比统计情况
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共采食饲料 1036kg,总增重为 411kg 平均日增重为 1268.52g, 平均料肉比为 2.52: 1; 对照组共采食饲料 986.23kg, 总增重为 401.2kg, 平均日增重为 1238.27g,平均料肉比为2.46: 1。
用 spss10.0 进行配对试验 T 检验,结果(P=0.745 ) 表明差异不显著。说明 A 饲料相比 B 饲料在生产性能上并无较大差别。


3、实验讨论:
    虽然母猪后备阶段对饲料转化率不是主要考察指标, 但由于部分淘汰种猪要作为商品猪出售, 现对其经济效益作一简单对比。以 A 饲料料肉比为2.52: 1,料价为 2100 元 /t, B 饲料料肉比为 2.46:1, 料价为 2175 元计算: 则每生产 1kg 猪肉, 用 A 饲料需要 2.52×2.1=5.29 元; 用 B 饲料需要 2.46×2.175=5.35 元, B 饲料稍高。
    从以上对比数据可以看出, A 饲料对国际知名品牌 B 饲料对比并无劣势, 以其适口性好、 营养平衡性好的优势在营养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较好饲养效果。使用此饲料完全可以满足育种猪的营养需求, 建议投入批量生产。
    另外, 从试验中也可以看出, A 饲料的饲料转化率稍低, 这除了与营养浓度有关之外, 饲料的形态、粉碎粒度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由于是自由采食干喂, 饲料粒度不能太细。 通过饲料原料先膨胀 (膨化 )再制粒, 可以使饲料在经较细的粉碎粒度时保证成品的粒度, 同时还可以减少维生素等不耐温原料的添加量,抵消因生产工艺复杂而增加的生产成本。建议以后饲料采用膨胀 (膨化) 制粒工艺, 生产膨胀(膨化 ) 颗粒料。

上一篇: 对散养畜禽免疫预防和控制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