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因繁殖成绩不好, 许多一胎或二胎的母猪在早期就被淘汰。 这样的问题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 一些养猪人对此的解释通常是: 猪场一旦被像蓝耳病(PRRS)这种引发繁殖障碍的疾病感染, 发生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 英国养猪经营指导专家John Gadd先生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他指出, 许多养猪场在后备母猪外购进场后的处理上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外购后备母猪匆忙进场或进场处理不当是造成一胎或二胎青年母猪在早期被淘汰的主要原因。John Gadd先生作为养猪经营指导顾问, 根据自己长期在生产现场实际体验和科学调查, 提出一套全新、 独到的改进方案。 他用这套方案对客户猪场进行现场指导, 结果发现一胎、 二胎青年母猪早期被大量淘汰的状况很快得到扭转。 许多外购后备母猪都能健康、 顺利地连续高产直至五胎或六胎, 其一生生产的健康断奶仔猪头数很轻松就能达到60头, 而世界平均断奶头数仅为40头左右。 养猪场的朋友们, 不妨将自己猪场的生产记录与John Gadd先生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 如果贵猪场的生产记录远低于John Gadd先生的试验数据, 那不妨参考John Gadd先生的方法, 对外购的后备母猪进行妥善处理。
1 更新母猪库的收养设施
猪场首先要具备结构合理、 收养能力充足的猪舍, 否则不利于猪场的持续生产繁殖。 更新母猪库的意义不仅仅是在需要的时候确保有足够的后备母猪, 也包括在后备母猪转入繁殖群之前做好妥善的准备方案。
更新母猪库需要追加建筑费、 运营费、 劳务费和早期购入产生的饲料费等费用。 但这些费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不会低于1:3, 所以, 更新母猪库是很有必要的。
2 外购后备母猪大小
通常, 后备母猪可在体重80 kg左右购入。 不过, 如果该地区有蓝耳病存在, 则购入期应提前。 据报告, 后备母猪体重达到35kg前购入进场能有效提高猪只抵抗PRRS的免疫水平。
3 进场后的最初2周
外购进场的后备母猪与农场原有猪群至少要有50 m距离。进场后的最初2周, 为了减轻新进猪群的应激, 应尽量采取缓慢变化的方法。 因为, 应激反应会阻碍免疫力的累积。 最好的方法是, 刚进场的猪最初几天喂给与原猪场相同的饲料, 然后再转为饲喂本猪场的乳猪料或断奶猪料。 喂料时做到少量多餐。 在这一时间段, 根据本猪场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夏天气候炎热, 则尤其要注意供水量是否充足, 猪是否随时都能喝到水。
4 进场后3~4周
后备猪进场后3~4周, 让即将淘汰的高龄母猪、 保育猪或育肥猪等与这些后备母猪隔栏接触, 进行免疫驯化。 对于进化度高的后备母猪, 则最好是先与高龄猪接触1周, 1周后再与保育猪接触。 无论如何, 本猪场的兽医师都应与原猪场的兽医师保持沟通和交流。从饲养环境看, 如果导入的后备猪在原猪场是在密闭猪舍进行封闭式饲养的, 那么后来转入本猪场开放式猪舍的时间不宜太早。 最好是在导入后第2周, 在健康水平与本猪场的猪不相上下时再转入开放式猪舍。 面对新环境中的新疾病, 导入的后备猪可能会有所反应。 所以, 在这一时间段要特别注意猪只的健康状况, 后备猪如果出现问题, 要及时给予治疗。
5 进场后5~8周
后备猪进场后5~8周, 将隔栏接触的保育猪或育肥猪转出,给后备猪一定的免疫稳定时间。 虽然, 在此之前公猪必须远离这
2 科学合群的技巧
2.1 消除气味
根据猪对气味敏感的生理特性, 对气味进行消除是一项能有效减少猪合群打架的措施。 我们可以在圈舍喷洒气味浓的消毒液(二氯异氰尿胺酸粉等) , 也可以把该猪栏猪的粪尿涂在合群进来的猪身上, 使其和原圈猪的气味一致来减少打架。
2.2 合理安排
在炎热的夏天, 中午和下午是不适宜进行猪合群的, 因为高温会导致猪中暑等强应激的发生。夏季的早晨和傍晚适宜合群, 尤其是傍晚, 不仅温度相对较低, 光线也较暗,猪看不见会相对减少打架, 第2 d猪的气味差别也会相对趋于一致。 合群第1 d应保证猪充足的饮水, 并于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 不喂或少喂饲料。
2.3 体型选择
体型大小不一的猪饲养在同一猪栏是不理想的, 我们要求合群时将猪按体型大小、 肥瘦分开。 保育、 育肥舍要求公母分离, 以避免采食不均的问题。
2.4 分散注意力
通过分散注意力, 可以降低猪的受伤程度。方法是合群时增加进入原圈的猪的头数, 避免只安置1头猪的情况。 也可以在合群后于猪栏内摆放一些空饲料袋子、 砖头、皮球来分散猪的注意力, 减少其打架频率和攻击强度。
上一篇: 猪场如何合群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