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我国生猪饲养受市场调节作业非常明显, 一般呈现 3~4 年一个周期。每当猪价周期处于低谷期, 养猪户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 往往采取错误的处理方式和饲养方法, 导致更大的亏损。在每次猪价周期的低迷期如何顺利度过, 如何摆脱困境, 使亏损降到最低限度就成了广大养殖朋友不得不认真思考和正确采取措施的现实问题。现阶段,“养猪亏损”的严峻形势给养猪朋友造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降低成本、 减少亏损” 成了绝大多数养猪老板的首选对策。然而, 在选择降低饲养成本的措施上,不少人却犯了盲目操作和理解上的错误, 结果适得其反, 使亏损更严重。究其原因, 主要是对 “饲养成本” 的相关概念错误理解, 将 “减少投入” 误解为 “降低成本” , 因而导致一系列饲养操作和管理措施上的失当。因此, 在猪价低迷时,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降低“饲养成本” , 保持较为理想的饲养效果成为所有养猪朋友的首要。与此同时, 还应彻底纠正一些错误观念,避免步入 “误区” , 才能实现 “多卖猪、 早卖猪和卖好猪” 的高效养猪目标。
1 科学合理的选择饲料,避免步入误区导致更大的损失养猪生产中,饲料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70% 以上, 所有, 在猪价低迷出现亏损时, 大部分人很容易想到降低饲料成本来减少损失,在操作上采取减少使用量和选择价格便宜的饲料使用, 奢求养猪成本的降低。但这样做的结果是: 猪只发育受阻生长减慢, 出售时间延长, 生产成本增加; 抵抗力下降, 饲养密度增加, 疾病增多难养; 种猪生产繁殖率下降, 饲养成本增加。
只有根据生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 科学合理的选择饲料和饲喂量,全面满足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才能最大限度的达到生猪的生产效益, 降低饲养成本。
当然, 根据生猪生长的不同阶段, 结合自身条件, 科学合理的选择使用本地廉价饲料资源, 也可降低饲养成本。
2 科学饲养母猪,提高母猪生产能力,降低母猪分摊成本,母猪是猪场的核心,但其本身并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 只能通过繁育仔猪、 出栏肥猪产生效益, 所以, 母猪生产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生猪的生产成本和猪场效益。
例如, 每头母猪一年生产成本约 4 850 元 (其中全年饲料费用 3 500 元, 加上分摊后备公母猪阶段、 人工、 利息、 折旧、 药费、 疫苗和保健品等) , 若采用 135 保健饲养母猪使用牲命 1 号,每年可出栏肥猪 23 头, 母猪成本折旧分摊到肥猪为每头成本 210 元; 但按照我国传统的饲养方式, 每年出栏肥猪只有 15 头, 则每头成本就是 323 元, 每头肥猪成本增加 113 元。如果采取错误的方法将初生下来的乳猪弃养或直接弄死,那么每头直接损失为 323 元; 没能好好养, 半路死掉, 成本又多了近300 元左右; 没死, 但养的太差, 猪只生病, 生长变慢, 料重比高, 又会增加至少 100 元左右的成本。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只有想办法提高母猪的生产力,尽可能多的提高母猪年提供出栏育肥猪数, 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 提高仔猪的健康水平,减少病死率,降低成本,仔猪的生长速度、健康状况和成活率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经济效益。以万头猪场为例, 从出生到出栏死亡率由 5% 增加到 10% , 死亡率差别 5% , 相当 500 头小猪,每死亡一头猪按损失 400 元计算(初生成本 + 饲养成本等) , 累计损失多出 20 万元。另外, 生猪健康生长用药少, 生长速度快, 可提前出栏, 不仅减少药费、 提高饲料利用率, 同时还可提高设备、 栏舍的利用率, 节省人力成本, 与处于亚健康和经常有疫情的的猪场相比较的话,每头猪成本相差 80~120 元。
当前我国生猪饲养过程中, 影响仔猪健康生长的主要因素包括仔猪断奶应激、 营养应激和常见疾病 (如气喘病、 圆环病毒病、 蓝耳病、 伪狂犬病和病毒性腹泻等) 。解决措施是科学注射疫苗防控重大疫病的发生; 使用护仔康 1 号解决仔猪断奶应激和护仔康 2 号解决营养应激,减轻掉膘、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对于患气喘病、 蓝耳病、 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等呼吸道疾病严重的猪场,在解决仔猪断奶应激的同时,于仔猪断奶最易感染支原体 (气喘病) 的易感期,采取 “2% 的康喘 1 号 + 替米考星 100~200 克 /吨(净含量) 饲料添加 , 连续使用 10~22 天” 的保健方案。 控制猪场呼吸道综合征, 提高抗病力, 减少药费, 降低料重比, 提高生长速度, 降低饲养成本。
4 加强生长育肥猪的保健饲养,降低料重比、提高生长速度和瘦肉率,降低成本衡量商品猪经济效益指标的核心是饲料转化率即料重比和生长速度。如将育肥猪全期的的料重比从 2. 80: 1 降到 2. 60: 1,饲养到 100kg 出栏, 多消耗饲料 18kg, 按照 3. 0 元 / kg 计算, 每头生猪增加饲养成本 54 元。 同样, 生长育肥猪体重达 100kg出栏, 165 日龄出栏与 135 日龄出栏相比,推迟出栏 30 天, 按照生猪每天维持需要量 1. 5kg计算, 至少需要多浪费饲料 45kg,每头增加成本约 67. 5元。由此可见, 养殖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养猪成本。现在我国的养猪生产中常常使用 “大壮素” 保健饲养, 可大大的提高生长速度、 降低料重比, 同时还能有效提高瘦肉率, 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5 提高猪场管理水平,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猪场员工是养猪效益的创造者。再好的技术路线及猪场老板的良好愿望,都是通过猪场员工的努力来完成和实现的, 因此, 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是降低猪场成本的重要保证。养猪场制定适宜的工资标准、 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以及适当的技术培训等,都会影响员工的稳定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进而影响工作质量。猪养的好与坏,与饲养员和技术员对猪的管理水平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一个猪场的稳定与技术员是否能做好猪场的防疫消毒、 猪群的免疫保健、 是否均衡生产等都有关;种猪群繁殖性能的高低与我们对后备母猪饲养、 种猪群优化、 配种员配种技术、 饲养员的饲养技术、猪群调理等等都与技术有很大关系,通过加强饲养员操作水平,可以减少生产浪费, 降低费用; 通过理论培训与现场实际操作指导提高员工饲养、 管理生产技术, 稳定生产, 提高产出, 可降低每头生猪成本。大量养猪场的生产实践表明,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及技术水平的高低对猪场效益的好坏呈正相关。特别是在猪价低迷的形势下,千万不要因为猪场亏本而盲目错误的降低员工工资来降低成本, 否则, 会适得其反
6 适当调整猪群结构,及时处理饲养无价值和生产效益低的生猪,减少隐性亏损在猪价低迷期,应对猪场所有猪群进行适当的调整。首先应淘汰品种不好、 生产繁殖能力低以及疾病多的能繁母猪, 出售表现营养不良、 生长缓慢的仔猪, 及时淘汰无饲养效益的生猪, 如患病无治疗价值的病弱僵猪、治疗费高于其经济价值的猪、 传染性强且危害性大的猪等, 减少猪场的隐性损失。优化猪群质量, 合理调整养殖结构, 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7 根据猪价市场走势, 选择适当的体重择机出栏,减少亏损生猪日增重是影响养猪经济的主要经济性状之一,猪的日增重不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呈直线上升的, 随着体重的增加, 猪体对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基本维持营养需要也相应增加。因此, 为了取得养猪效益的最大化,猪场的经营者应以肥育猪的料重比为参考, 与市场售价作比较, 确定最佳适宜的出栏体重。特别是在猪价较低时, 应适当降低肥育猪的出栏体重, 可减少亏损。例如, 育肥后期猪的料重比为 3. 8, 全价饲料 3. 0 元 / kg, 那么每增重1kg 所需饲料成本为 11. 4 元,在当前出栏猪卖价低于 12 元 / kg的情况下, 如果体重越大, 料重比会不断增加,超过 120kg 以上的话就有可能不赚钱甚至出现亏本。因此, 在低价位下养大猪是不合算的, 就要适当降低育肥猪的出栏体重, 这也是降低饲养成本的有效途径。
8 改革饲养模式,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摆脱猪价周期中低谷期带来的亏损首先, 走自繁自养、 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生产安全放心肉猪, 提高销售价格, 摆脱猪周期中低谷时带来的低效益或亏损。其次, 改变传统的饲养模式, 采用高效的 135 保健养猪模式, 提高养殖效益。
上一篇: 中草药复合制剂对长白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