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启动二次收储 能否救“猪市”?
3月底,国家有关部门按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规定,启动了第一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4月份以来,随着收储工作的落实,生猪价格逐渐止跌企稳定。但由于猪粮比价仍明显低于预案设定的6:1盈亏平衡点,生猪养殖依然亏损很多。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根据《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规定,为保护养殖户利益,缓解生猪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维护市场稳定,5月8日,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2014年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的电子竞价采购工作。本次收储库点涵盖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南、四川、新疆、西藏等20个地区。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面对不振的猪肉市场,政策救市恐怕也难挽救行情。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依旧是目前国内猪价低迷的根本原因。按照常理,供大于求、价格过低时,就会有人退出,从而达到市场的再平衡。可这轮生猪价格出现低迷后,退出机制并没有按规律发挥作用,从而导致生猪长时间供大于求。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进来容易,退出困难;对于小规模饲养的养殖户来说,猪舍是自家的,猪价低,就少挣些,长期的养殖经验告诉他们,低价过后就会有高价,想退出也舍不得。这种局面就一直僵持着。也许,只有等到打破这一局面时,猪市才会恢复正常。
上一篇: 乡镇畜牧兽医站的“针头”作用该如何发挥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