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为加强中德畜牧业合作与交流,落实中德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牛业发展合作项目,2013年9月8日至9月28日,全国畜牧总站组织中方项目示范单位、有关省项目技术与管理人员共21人,赴德国参加为期21天的奶牛育种与管理技术培训。本次培训由中德项目实施单位共同组织,德方项目执行单位—德国ADT国际项目管理与咨询公司负责接待,在双方的精心组织和全体团员的团结协作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培训考察任务。本次赴德培训主要有两项内容。
一是集中理论培训与现场实习,二是考察和参观牛场、相关企业和协会组织。本次培训突出特点是内容丰富,理论与实际操作、实地考察相结合,着重培训了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观察能力。学员们普遍反映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操作性强,所学的许多德国先进实用技术可以在中国牛场推广应用,对促进中国养牛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德国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千米,人口8270万。牛奶总产量2720万吨,奶牛和肉牛总存栏量1410万头。奶牛和肉牛场总数17.5万个(奶牛场10万个)。奶牛存栏460万头,以家庭牧场饲养为主,规模多在100~500头。有350万头奶牛经过了产奶性能测定,注册奶牛达250万头。荷斯坦奶牛占注册奶牛总数的60.7%,西门塔尔占25.5%,红荷斯坦和瑞士褐牛分别占6.0%,其他品种为1.8%。奶牛育种目标:头年单产10000千克,乳脂率4.0%,乳蛋白率3.5%;体高145~150厘米,体重750千克。
学习心得与体会
1.机械化程度高,从业人员教育程度高。德国的牛场普遍采用一机多用模式,一个牵引机身,多种挂头,既可以当铲车,又可以当清料车,还可以当作拖车,极大地节约了劳动力。在牧场工作人员都是专业学校毕业的实习生或者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技术水平比较高,对牧场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高。
2.注重细节管理,奶牛舒适度高。德国圈舍设计很精细,规划得当,实用性强。同时,为了提高奶牛舒适度,饮水槽、体毛刷的位置设计科学合理。 体毛刷周围奶牛活动半径在2米以上,每40~50头配备一台体毛刷。照明和电扇也是牛舍中必不可少的设备,照明是奶牛夜间行走安全和采食量的重要保障,在高温高湿的夏季,电扇则是提高奶牛舒适度的必要措施。每天必须对卧床进行清理,保证奶牛躺卧时的舒适度。
3.联合育种的模式值得借鉴。奶牛育种协会和养牛农户运用市场规则共同组成了牛育种联合体,达到了育种协会和养牛农户双赢的效果。
4.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德国牛的育种和养殖采用以农户为基础的协会制和联合会制模式,各协会、联合会均将服务于农户、提高农户技术水平和增加收入列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协会设有专门的技术服务机构,为会员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培训(见图1)。
5.完善的奶牛育种组织。德国有40个牛育种组织,23家牛人工授精中心,14个牛生产性能记录组织。德国养牛者联合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综合组织,它是由22个养殖者联盟、13 个育种和人工授精组织以及14个产奶性能检测组织组成的。另外还有两家数据中心Vit、LFL。
( 1 )Vit数据中心。Vit(Veneimgte Informations systym Tienhaltung W.V.)是一个非营利性公司,测定数据包括牛、猪、羊/山羊等,还包括基因评估6个奶牛品种(荷斯坦、红荷斯坦、娟姗、红牛)。
(2)LFL数据中心。主要针对肉牛如西门塔尔、瑞士褐牛和黑牛进行性能测定。
6.“双轨制”教育模式值得借鉴。 德国的双轨制教育独具特色,值得我们借鉴。德国在对学生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又根据人才需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在毕业时既能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本科毕业证书,又能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学员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学到实际生产技能,从而为奶牛场源源不断培养优秀的实用技术人才,如Trisedorf培训学校。
上一篇: 2014年3月全国畜产品和饲料价格情况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