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随着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原料价格的频繁波动,饲料企业所选用的饲料原料也日益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要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优质饲料, 就必须选择质量有保证的饲料原料,借助先进的加工工艺, 进行科学的配方设计。
1饲料原料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1.1自然因素
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南方大部分地区的饲料原料都是由外地购进或者进口购得,由于不同地区粮食品种、 土壤肥力、 气候、 收割时成熟程度的不同,导致材料间会出现差异。例如,干旱时节收获的谷物比多雨季收获的谷物水分含量更低,干物质成分更高; 土壤缺硒, 生产的玉米也缺硒。由此可见,原料养分变异难免, 应慎重选择。
1.2存储条件
饲料原料自储存开始就受温度、 湿度、 霉菌、 昆虫的侵害,且会随着储期的增加而加重。饲料原料会因损坏和变质,导致其营养物质会流失或变质。除碳水化合物外,其他营养素都会随着存储期的加重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据试验, 经储半年饲料, 氨基酸的损失量可达到 12%~14%左右,其中玉米的营养素流失最为厉害。存储时间也会导致维生素营养的流失, 在室温储存 190 d 后的饲料原料, 维生素E可损失达 60%, 胡萝卜素损失可达 60%~70%。总之, 存储条件对饲料养分均会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1.3加工技术
农产品和饲料加工技术和水平的不同也会导致饲料原料出现质量差异。由机械化加工设备所生产出的原料质量与非机械生产的原料质量有所不同;不同标准的碾米机所生产的米糠质量会有所差异;不同温度加工处理的大豆饼粕营养价值是不同的;混合机生产性能不一致, 也会导致饲料混合不均匀。
1.4人为掺假
部分经营者为了牟取利益, 在饲料原料中掺假,导致饲料原料的质量越来越不稳定。掺假不仅会改变饲料原料的化学成分, 也会破坏饲料原料的营养,从而使饲料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一般而言,在颗粒细小的饲料原料中掺假的情况比较多,如在米糠中掺入稻壳, 或者豆粕中掺入玉米面等。
2加强饲料原料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饲料原料质量的变化会导致饲料配方设计的变化和产品质量的改变, 因此, 要控制饲料原料质量变异, 以保证饲料质量的稳定性。
2.1根据国内外发布的最新饲料原料信息进行采购
对于一些我国本土生产的农作物,国家及地方农业部门、粮食部门每年在农作物收获后都会发布当年的谷物、大豆等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情况。饲料企业应及时收集这些信息,为原料的正确采购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2加强对原料生产企业的考察与合作
在进行原料选购时,应对原料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特别是对一些大宗原料如豆粕、 棉籽粕、 鱼粉、 肉骨粉、 动物油脂等进行采购时, 应切实考察原料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原料、加工设备与工艺是否合格,是否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强大的供货能力。若原料生产企业能够满足对原料供给的质量和数量要求, 则可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 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料供应的稳定和原料质量的稳定。
2.3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
企业应建设一支有专业采购技能和质量控制能力的队伍,明确制订出质量控制部门员工的岗位标准与职责,以此为依据来选拔人才。要加强对现有采购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原料质量的辨识能力和技能,包括对原料性状的熟悉和掺假的鉴别能力等。只有提高采购人员的能力,才能更有效地选择合格的饲料原料, 使饲料企业更好、 更有效地控制原料的质量变异。
2.4加强对库存原料的管理
原料质量在存储期间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 应加强对库存原料的管理, 尽量减少库存期的原料养分损失。在进行原料存储时,应格外重视存储条件, 尽量储备定额、 定量的饲料原料, 以减少营养素的流失。同时, 若存储时间较长, 可根据原料储存情况对原料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查,及时掌握储期的养分变化, 从而采取措施调整饲料配方, 保证设计配方精确。总而言之, 就是要尽量缩短库存期, 以提高原料的新鲜程度,从而保证饲料产品的口感和营养, 以利于牲畜对营养成分的吸收。
2.5配备专业的质量检测设备
仅凭人的感官进行原料质量的鉴别是完全不够的, 很多指标必须依靠专业的质量检测设备来完成,如原料的新鲜度检测、 中性洗涤纤维的检测、 酸价检测等。因此,应加大对专业质量检测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 对饲料原料的快速检测, 及时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原料质量信息, 做出采购决策与调整采购方案,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3结论
要生产优质的饲料,就必须以质优价廉的饲料原料为基础。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饲料原料出现质量问题是在所难免的。生产企业要加强对原料的质量控制,加强对饲料原料采购与存储的检测和管理, 生产出质量最优的饲料产品, 以树立企业信誉, 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上一篇: 猪腹泻病常见疾病与防治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