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肉种鸡在产蛋期体况大小与产蛋量及种蛋质量有一定的关系, 过瘦或过肥都是不好的。肉种鸡在产蛋期完成体成熟, 一般需产蛋高峰期体重控制理想,且保证在高峰后期要保证体重增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防止脂肪沉积, 以阻止产蛋率降低。因此, 肉用种鸡在产蛋期的体重控制就显得非常必要。
1、开产前
控制体重能明显地推迟性成熟的时间,可提高生产性能, 而光照刺激却能提早开产。冬、 春季节的雏鸡由于育成后期光照逐渐增加,肉种鸡体重要应控制得严些, 可以适当推迟开产日龄; 夏、 秋季节的雏鸡在育成后期光照渐减, 体重控制得要宽些, 这样可以提早开产。对于那些已经达 20 周龄, 而体重却尚未达到标准的鸡群,应适当多加一些饲料以促进其生长发育, 并推迟增加光照的日期, 使产蛋率达到5% 时,该周龄的体重达到 2 400 克以上。如果到 23周龄时, 体重已达到 2 400 克, 但仍未见产蛋, 此时应增加喂料量 3% ~5% , 并结合光照刺激促其开产。如果在 24 周龄仍然未见蛋或达不到 5% 产蛋率,则再增加喂料量 3% ~5% 。
2、5%产蛋至产蛋高峰期 (24~40 周龄)
据报道, 23~40 周龄周的加料方法为:当肉鸡 20周龄时体重的变异系数小于 8% 时, 首次加料的时间及数量为达到 5% 产蛋率后 1 天起增加饲料 15% ~20% ,达到 35% 产蛋率后 1 天起的加料量为 10% ,达到65% 产蛋率后 1 天起加料量为 165 克;依据 20 周龄体重的整齐度决定产蛋高峰前增加饲料的时期和数量。 20 周龄时体重的变异系数为 9% ~12% 时, 首次加料的时间及数量是达到 10% 产蛋率后 1 天起增加饲料15% ~20% , 达到35% 产蛋率后1天起的加料量为10% ,达到 65% 产蛋率后 1 天起加料量为 165 克; 20 周龄时体重的变异系数超过 12% ,首次加料的时间及数量是达到 15% 产蛋率后 1 天起增加饲料 15% ~20% ,达到 35% 产蛋率后 1 天起的加料量为 10% ,达到65% 产蛋率后 1 天起加料量为 165 克。 由于在产蛋初期的 3~4 星期内, 产蛋量及蛋重均快速增长, 所以饲喂量的增加幅度较大, 一般在每只 10 克左右, 当接近产蛋高峰时, 每只鸡增加饲料量在 5 克左右。喂料量的增加应早于产蛋率的增长,当鸡群产蛋率达到30% ~40% 时, 就应该喂给高峰期的料量。如 AA 父母代种鸡 27 周龄产蛋率达到 38% 时, 此时的饲料量已采用产蛋高峰期的 160 克料量。
为发挥种母鸡的产蛋潜力和减少鸡体内脂肪的沉积, 如发现产蛋率的爬升不如所预期的百分率, 或产蛋率已达到高峰,为试探产蛋率有无潜力再爬升时, 一般采用试探性地增加饲喂量, 即按每只鸡增加5克左右的饲料进行试探, 到第四至第六天观察产蛋率变化情况。如果无增加, 则将饲料量逐渐恢复到试探前的水平; 如果有上升趋势, 则在此基础上再增加饲料进行试探。或对产蛋上升阶段的鸡群可实行动态管理, 需经常观察的内容是蛋重、 控制喂料量。每天蛋重的变化趋势可作为鸡群采食的总营养成分是否恰当的敏感指标。蛋重抽测方法为取 120~150 个,在第二次集蛋时直接从产蛋箱内收集, 剔除双黄蛋、小蛋和异常蛋,计算平均蛋重。如果鸡的喂料量不足, 蛋重将在 4~5 天内不会增加, 应提前加料或适当增加高峰料量。蛋重和控制喂料量最迟从 10% 产蛋率开始, 每天抽样称蛋重并作记录。
3、高峰后 (41~66 周龄)
肉种母鸡在产蛋率上高峰时所积蓄的能量储存, 足以使其维持产蛋高峰。因此, 无须高峰料量维持过长时间。一般鸡群在 30 周龄达到性成熟, 高峰后期机体的生长率下降, 营养需要也降低, 产蛋量减少。如果种鸡采食量超过需要量, 其可以通过脂肪沉积继续增重。脂肪沉积速度是影响高峰期后产蛋率和受精率的关键,应根据体重及产蛋率的变化调节喂料量, 以调节脂肪的沉积速度。一般情况下, 40 周龄以后日产蛋率大约每星期下降 1% , 这时母鸡所必需的体重增长已得到最大的满足, 为此, 每只鸡需要减少饲料量 0. 6 克左右。一定不能过快地大幅度减料, 每只鸡每次减料量不能多于 2. 3 克。 需要时, 可从45~50 星期开始改用产蛋后期饲料。
4、小结
以上时间区段的划分,在各育种公司限饲资料中并不完全一致,但相对时间范围内控制程度的规律基本相似。了解了这种基于肉鸡生长规律曲线而采用的控制手段,将使生产者在使用各育种公司提供的限喂顺序安排时, 可运用自如。
上一篇: 育肥猪饲养管理五项重点措施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