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1 温度要求
雏鸡长到 15~20 日龄,其体内温度控制功能发育渐趋完善, 这时才能保持体温处在恒定的状态, 如果在此之前保温设施达不到雏鸡对外界温度的要求, 雏鸡不能正常生长, 而且也难于存活。刚出壳的雏鸡, 腹部还残留着尚未被吸收的蛋黄, 在出壳 3~7天内, 其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于这些剩余蛋黄。如果雏鸡得到适宜的温度, 将有助于剩余蛋黄的吸收, 从而增强雏鸡的体质, 提高成活率, 尤其在孵化不良而弱雏较多的情况下, 提高育雏的温度更有好处。
2 做好保温工作
关于育雏的温度,大多认为在入雏第一星期内的温度最重要,尤其是前 3 天的温度可稍稍定得高些。育雏期间的温度控制, 应随季节、 气候、 育雏器种类、 雏鸡体质等情况灵活掌握。例如, 夜间外界温度低,雏鸡休息睡眠时育雏器的温度应比白天提高1℃; 外界气温高时, 育雏器温度可稍低些, 天气冷时稍高些; 弱雏多时应高些; 有疾病时应高些; 冬季宜高些, 夏季宜低些; 阴雨天宜高些, 晴天宜低些。采用保姆伞育雏时,伞内在温度第一星期为35~32℃。 舍内远离热源处应保持在 26~21℃为宜。 测温应在保姆伞的边缘距垫料 5 厘米高处,测量舍温的温度计应挂在距离保姆伞较远的墙上, 高出垫料 1米处。随着周龄的增长,育雏温度可按每星期下降3℃进行调整, 直到伞温与舍温相同为止。在整个育雏期间, 必须给雏鸡创造一个平稳、 合适、 逐渐过渡的环境温度, 切忌温度忽高忽低。保姆伞一般都附有温度调节器。为保证其正常工作, 在饲育雏鸡之前,先检查其性能。育雏期间, 虽然各周龄要求的适宜温度范围都已明确, 舍内又有温度计指示, 但是由于温度计有时会失灵,再加之鸡群本身情况及环境变化多端,因此完全依赖温度计来判断育雏的用温是否正确是不行的,还应该根据雏鸡的动态来判断用温是否合适, 尤其是观察其睡眠状态。温度适宜时, 雏鸡精神活泼, 食欲良好, 夜间均匀散布在育雏器, 表现为在热源的四周, 舒展身体, 头颈伸直, 贴伏于地面熟睡, 无特异状态和不安的叫声, 鸡舍极其安静。温度低时, 雏鸡聚集在一起或靠近热源, 喂料时鸡群不敢走出来采食。温度高时, 雏鸡远离热源, 张口喘气, 大量饮水, 脚、 嘴充血发红。
从育雏的第一周龄起,应用竹篾或芦席等做成高 45~50 厘米写围篱, 沿着保姆伞周围围起来, 防止刚出壳的雏鸡远离热源不知返回而受凉,使之局限在保温区域, 容易采食和饮水。围篱与保姆伞边缘之间的距离, 一般夏季为 90 厘米, 冬季为 70 厘米。待雏鸡习惯到热源处取暖后,就可以将围篱的范围逐渐向外扩展, 使雏鸡有更大的活动场所。一般在 3 天后开始扩大, 到 6~9 天就可以拆除围篱。使用其他热源的, 也要以热源为中心, 适当地将雏鸡围起来, 尤其是房屋的死角处, 要用围篱靠墙壁边缘围起来, 消灭死角, 以免雏鸡在死角处拥挤堆压而死。当舍外温度很低,舍内热源散发的余热又不可能使育雏舍内维持足够高的温度, 而使雏鸡感到不舒适时, 可采用紧靠围篱外边缘,从近天花板处吊挂塑料薄膜帘垂直接近地面的办法,将幼雏时期使用的房舍面积隔小, 也可将热源置于鸡舍的中间, 让两端空着。这样缩小了育雏的空间, 既可提高局部空间的温度, 又可减少燃料的消耗。
强调保温时, 绝不能忽视空气的流通, 还要注意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饲养人员可凭感觉测定, 当进入鸡舍闻到刺鼻的氨味或浓厚的碳酸气味时,应打开门窗更换空气, 但不能使冷风直接吹到雏鸡身上, 应使风通过各种屏障减慢流速,特别要注意那些雏鸡不经常活动的地方及门、 窗下, 检查有无漏风。检查时用于测定, 若有漏风可感觉有冷风吹入。漏风的地方必须及时堵塞, 以防雏鸡发生感冒等呼吸道疾患。
3 做好脱温工作
幼雏转入中雏前, 还要做好后期的脱温工作。所谓脱温, 就是逐步停止加温。 春季育雏, 1 个月左右脱温; 夏季育雏, 只要早、 晚加温 4~5 天就可以脱温; 秋季育雏, 一般 2 星期左右脱温; 冬季育雏脱温较迟,至少要 45 天。特别是在严寒季节, 鸡舍保温性能比较差的, 要通过生炉子或暖气适当提高舍温, 加厚垫草,但加温不必太高,只要鸡不因寒冷蜷缩就可以了。需要脱温时, 要逐渐降低温度, 最初白天不给温,夜间给温, 经 5~7 天后雏鸡逐渐习惯于自然舍温, 这时可完全不加温。不可把温度降得过快, 温度的突然变化, 容易诱发雏鸣的呼吸道疾病。
上一篇: 规模化猪场母猪的选择和管理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