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1 实现牛奶生产的规模化
目前,我国奶牛生产大多停留在家庭养殖方式上, 饲养数量较少, 管理粗放, 加工企业的奶源分散,质量参差不齐。必须转换饲养模式, 建立规模化、 集约化、 工厂化的奶牛生产基地, 以便有利于建立牛奶产品统一的标准和方便样品的抽取和检测。奶牛场应建在地势平坦干燥、 背风向阳、 排水良好、 水源充足、 未被污染和没有发生传染病的地方,距交通运输道路 1 000 米以上。 牛舍应具备良好的清粪排尿系统。牛舍内的温度、 湿度、 气流 (风速)和光照应满足奶牛不同饲养阶段的需求,以降低牛群发生疾病的机会。牛场内应分设管理区、 生产区及粪便处理区, 管理区和生产区应处上风向,粪便处理区应处在下风向。 牛场周围应设绿化隔离带。 建立卫生管理制度, 每月对奶牛舍及周围环境彻底清扫一次, 并进行消毒。
2 积极引进高产、 优质、 无特定病原且抗逆性强的奶牛品种
引进的奶牛应隔离观察至少 30~45 天,经兽医检疫部门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生产繁殖使用, 不准从疫区引进奶牛。奶牛繁育应在区畜牧主管部门许可的繁育改良站点进行,改良品种应是技术部门推荐推广的品种,禁止场户及个人未经许可私自引种与繁殖, 造成系谱紊乱。
3 正确用药
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调节能力加强免疫接种是控制奶牛乳房炎的有效途径。疫苗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增强乳腺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中和细菌毒素, 干扰细菌附着。据报道, 大肠杆菌 J-5 分子工程苗, 对防治所有的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乳房炎有效保护率平均达到 80% ,对于预防细菌引起的乳房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合理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奶牛的抗病能力按照无公害奶牛饲养管理规范,根据奶牛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标准化饲养, 配制全价平衡日粮, 干物质、 蛋白质、维生素、 微量元素要充足, 注重碘、 维生素 E、 硒、 维生素 A 和 β- 胡萝卜素的添加。 饲草、 饲料和饮水要保持新鲜清洁, 饲草、 饲料要合理搭配, 注重优质饲草、饲料的开发与利用, 禁喂霉变饲料。对中高产奶牛特别注意矿物质饲料和优质粗饲料的供应。
5 健全奶牛疾病防疫制度,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首先, 建立检疫制度。其次, 建立消毒制度, 搞好环境卫生。奶牛场要分区规划, 牛场门口、 生产区和牛舍出入口应设消毒池, 池内, 药液要经常更换。最后, 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 驱除体内外的寄生虫, 有条件的可建立无病牛群。
6 安全挤奶, 及时做好鲜奶的卫生处理
规范挤奶技术,减少乳头损伤手工挤奶要尽量采用拳握法, 用力轻而均匀, 速度由慢到快, 每分钟挤压次数要保持在 80~120 次; 若乳头短小, 可采用滑下法, 动作轻柔, 把奶挤净。用机器挤奶时, 要选择功能先进的挤奶系统,严格遵守机器挤奶的操作规程, 保持真空压力和搏动次数的相对稳定, 避免空挤乳头, 要经常检查挤奶设备的运行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排除。
上一篇: 规模化猪场母猪运动的好处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