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中药、西药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案例

中药、西药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案例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红细胞孢子寄生于红细胞或血浆中而引起猪的一种原虫病 (国内外也有人称之为黄疸型贫血病、 类鞭虫病、 赤兽体病和红皮病) , 大小猪均发, 特别危害 20kg 至 80kg体重猪, 死亡率较高。


1化验室镜检
涂片镜检可见,猪附红细胞呈环形、 球形、 椭圆形、 杆状、 月牙状、 逗点状和串珠状, 虫体直径 1 微米左右, 最大可达 2. 5 微米, 自然颜色的红细胞呈橘黄色, 虫体呈淡黄色, 中间的核为紫红色, 虫体折光性很强, 可发出亮晶的光彩, 多依附在红细胞表面, 少数游离在血浆中。


2临床症状
此症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2. 1急性经过:本病成片状传染,体温可升到40℃至 41. 7℃, 如注射清热药和消炎药, 体温可在 10 分钟后下降开食,但 4 小时后体温又反弹升高, 不食, 全身皮肤发红, 以耳部、 鼻镜、 腹部最严重, 或在腹下、 腹股沟、 四肢出现手压不褪色紫斑, 当畜主急呼医生观察皮肤颜色时, 临诊时皮肤已变成黄白色, 约 4-5 日死亡。
2. 2慢性经过: 治疗不完全或偶有耐过者, 即变为慢性经过, 6 日后出现明显贫血或黄疸症状, 黏膜呈现苍白或黄染, 不食多卧, 稽留热出现时皮肤发红, 此时是黄白色多, 而红皮肤少, 明显大便干结、 有黏膜, 此时如治疗不当, 可因贫血衰竭而亡。治疗得法均可挽救。


3剖检变化
死亡后剖解可见, 全身性脂肪和脏器显著黄染, 皮肤及黏膜苍白, 血液稀薄, 色淡呈水样, 凝固不良。肝肿大变性, 质硬呈黄棕色, 有出血点或坏死点。 胆囊肿大, 充满黄褐绿色胆汁。 脾肿大变软, 有暗红色出血点, 边缘不整齐, 有粟粒大的丘疹样结节。心肌、 肾脏苍白松软, 包膜见有出血斑。淋巴结肿大、 水肿, 膀胱贫血、 黏膜有少量出血点。胸腔、 腹腔及心包囊积液。


4症状鉴别
本病常与猪瘟、 缺铁性贫血类似,当细心鉴别, 各述如下:
4. 1与猪瘟的鉴别: ( 1)相同点: 共有手压不退色紫斑, 鼻镜、 四肢、 耳尖发紫红。大便干结带黏膜,体温 40℃-41. 7 之间(2 ) 不同点: 经病原分离鉴定, 附红细胞体病有明显红细胞孢子寄生于红细胞血浆中。有较突出贫血或黄疸症状, 皮肤有明显发红和发白交替出现的特征,无眼粪和泪痕。死亡率低于猪瘟。
4. 2与仔猪缺铁性贫血的鉴别相同之处: 都有视黏膜黄染至苍白, 呼吸加快, 消瘦, 被毛粗乱, 血液色淡稀薄, 不易凝固。不同之处: 仔猪贫血多发生于哺乳 8-9 日后的仔猪。病发时常伴有继发下痢现象, 骨髓涂片铁染色, 细胞外铁粒消失, 幼红细胞几乎看不到铁粒。病源分离无原虫。死亡率低于附红细胞体病。
5治疗用药
不论是病期长短, 要想从根治疗,必须以杀血液中原虫为先, 以生血补血提高能量为辅。
病例:于 2013 年 5 月,有武关镇段湾村 14家散养猪相继发病 3 日, 本村兽医已按链球菌病治疗, 也改用圆环病毒病治疗试治均无效。本人应邀时, 观察和询问中得知, 病猪一会发红, 一会发黄白,交替出现。发现发病者体重一般都在20kg~80kg 之间, 起初多见耳尖、 四肢、 腹股沟发紫、 红者多, 4 日后皮肤发黄、 白者居多。 出现眼结膜黄染, 鼻镜发白, 干燥, 小便黄, 大便秘结带黏液。体温时高时低。涂片镜检可见环形、 椭圆形、月牙形、 逗点状寄生附着在红细胞上, 少数游离在血浆中, 由此可以确诊为 “猪附红细胞体病” 。本人就以 50kg 体重所治猪为例, 施以下方: 首先肌肉注射科尔原虫净 10×10m l剂量一支,后静脉推注如下针剂: 清开灵 10×10m l 5 支, 合人用肌苷针剂 5 支, 合青霉素 80 万单位 5支, 每日一次, 连用5日, 此时病猪已恢复大半, 继用自拟“清附扶正汤”饲喂:槟榔 8g、鹤虱 3g、使君子10g、 白薇 10g、 诃子 10g、 茵陈 10g、 板蓝根 30g、 熟地 30g、 当归 30g、 白芍 30g、 菊花 10g、 滑石 30g、 党参30g、枣仁20g、柏仁20g、枳实 20g、白术30g。(童便引, 连服 3 日痊愈 ) 追访无继发。


6用药分析
6. 1西药分析: 科尔原虫净注射液, 专杀血液中原虫,清开灵注射液为中药提取液驱杀毒素力强, 能保肝利胆, 恢复体质, 强心提神, 开胃促食;肌苷强心, 是提高抗体专用药。
6. 2中药分析: 以槟榔、 鹤虱、 使君子、 白薇四味为君药, 杀诸虫为主; 以茵陈、 诃子、 板蓝根、 滑石四味为臣药, 退黄利胆, 清湿排浊; 以熟地、 当归、白芍、 枣仁、 柏仁五味为佐药, 补肝强心, 扶正气,以弥补大量使用西药青霉素而致伤心肌之弊; 用党参、 菊花、 枳实、 童便为使药, 能引药入血, 最值得一提的是党参一味不但健脾利湿,扶正祛邪,且热而不过, 可引诸药直入血分, 使药力能事半功倍。
    此方先后治愈此病 48 例。

上一篇: 中西医疗家畜外感后顽固性不食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