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畜禽动物流行性脑炎的防治

畜禽动物流行性脑炎的防治

几年来, 流行性乙型脑炎在犬、猪、羊中流行极为普遍,死亡率极高,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生产。


1 动物流行性脑炎病原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是一种小病毒,属于核糖核酸型披盖病素,存在于神经系统和血液中。 该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100℃ 2 min 即可杀死,一般的消毒剂及酒精都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2流行特点
该传染病是一种自然性疫源性传染病。传染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叮咬感染,在夏季流行较多,其它季节散发。其易感动物主要有猪、犬、羊,马,牛次之。


3动物流行性脑炎临床症状
因感染动物的不同,潜伏时间有长有短,如马 4~15 d,猪 3~4 d,犬 1~3d,羊 3~7 d。 无论哪一种感染动物,病 初 体 温 升 高 39~40℃, 最 高 可 达41℃。 经 1~2 d 体温降至正常。 不同感染动物,临床症状也不一样。
3.1马流行性脑炎
多呈呆立型, 反应迟钝, 低头垂耳,唇下垂,有的舌脱出嘴外,眼半睁半闭状态,有时呈无目的转圈,碰到障碍物站立不动,有的乱冲乱撞,后期倒地不起,四肢做游泳状不停划动,最后麻痹死亡。
3.2猪流行性脑炎
病猪体温突然升高 40~41℃, 呈稽留热,食欲减少,饮水增加,心跳加快,每分钟可达 130 次。 有的呈现消化道紊乱症状, 粪便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的粘液,尿液呈深黄色或豆油色,妊娠母猪流产,公猪多呈单侧性睾丸肿大,后期倒地死亡,最急性型的 1~2 d 即死亡。
3.3犬流行性脑炎
病犬呈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型的病犬多呈呕吐,大小便失禁,乱撞乱跳,尖叫,意识紊乱,体温升高 42℃,20 min 左右即出现死亡。 慢性的病犬多呈间歇性抽搐, 抽搐的间隔时间可长可短,慢性病犬可治愈。
3.4牛流行性脑炎
多为隐性感染, 表现为食欲减退,体温升高 41~42℃,经 2~3 d 后体温降至常温,有的视力障碍,无目的地转圈走动,其它生理指标均正常,死亡较少。


4剖检变化
病尸见不到明显的病理变化,一般可见脑膜水肿,充血,脑组织切面有出血和坏死灶,脑脊髓液增多。肝脏肿大,质地变硬。肝小叶介现有不明显的小坏死灶。 脾脏正常。 肾脏肿大,有的呈土黄色, 周身淋巴结切面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公畜睾丸肿大,切面出血,并有坏死灶。


5流行性脑炎诊断
该病可根据流行病学及剖检变化做出初步诊断。 如需实验室诊断时可做补体结合反应,中和试验,血球凝集抑制试验及病毒学检查等。


6流行性脑炎治疗
急性型的无治疗价值, 慢性型的均可治愈。治疗中以磺胺类药物为主,如脑炎康肌肉注射 0.1 mL/(kg 体重),每天早晚各 1 次;青霉素钠 3 万~6 万U/(kg 体重) 肌肉注射, 每天早晚各 1次;适当静脉补充 5%葡萄糖和生理盐水。 兴奋型的可肌肉注射 5~10 mg 异丙秦,一般疗程不低于 7d。


7流行性脑炎预防
平时做好圈舍消毒, 夏季做好防蚊虫叮咬,不从疫点购入易感动物。出现死亡及时做好无害化处理, 每 6 个月注射一次乙脑疫苗。

上一篇: 德阳市开展现代养猪技术培训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