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黎朝辉 王天鸿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畜牧兽医总站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
随着天气逐渐变暖,给一些疾病流行创造了条件,如果不做好疾病预防,易给养殖业带来经济损失。本文简要介绍夏季常见猪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措施,供读者参考。
1 病因分析
1. 1 饲养管理不当
一般养殖大户都采取密闭猪舍饲养,通风不良,造成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如果湿度过高,则为一些条件性致病菌创造条件,使之大量繁殖,造成大量猪只得病。对于在开放或半开放猪舍饲养的猪只,过热的环境温度同样不利于动物的生长发育。所以,我们应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如猪舍内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冬暖夏凉,排风通畅等。另外,良好的饲养管理,还可使猪只健康生长,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1. 2 饲料品质不良
夏季气候潮湿,不利于饲料的保存,易发生腐败变质,若饲喂了这些饲料,则可使各种致病性微生物乘虚而入,特别容易发生一些中毒病,应予以重视。
1. 3 气候变化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无气剧变。有利于某些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成为夏季流行病学的重要诱因,气候变化使猪只的抵抗力降低,造成某些传染病的感染,以致死亡。
1. 4 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
对于一些中小型养猪户来说,大家往往忽视这一环节,成为夏季流行病学的另一诱因。
1. 5 人为传播因素
如人的流动,特别是某些病死猪肉在市场上的销售,使疫病广泛传播,造成经济损失。
2 常见夏季猪病及其防治措施
2. 1 附红细胞体病
2.1.1 概述
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是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散发性热性溶血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全身皮肤发红,故又称红皮病。病猪感染后可大批死亡,因此,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2.1.2 病原体
立克次氏体目中的猪附红细胞体,常寄生于红细胞中。附红细胞体对干燥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很低,一般浓度的消毒药可将其杀死,但耐低温。
2.1.3 流行特点
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病死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也可垂直传播,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夏秋季多发。
2.1.4 临床症状
体温升高至42℃,呈稽留热;病猪不愿走动,喜爬卧挤堆:呼吸困难,可视黏膜苍白,黄疸。全身皮肤发红,以耳部,鼻镜,腹部皮肤最为严重,有些猪耳部,腹下,腹股沟及四肢部位可先发红,后出现不规则的紫斑,指压不褪色。耳尖放血稀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2.1.5 病理变化
主要变化为贫血和黄疸。皮肤及黏膜苍白,血液稀薄,全身性黄疸。肝脏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胆囊肿大,内充满大量的明胶样胆汁。肾肿大,浑浊,贫血严重。肺肿大,淤血水肿。脾脏肿大变软。心肌苍白松软。
2.1.6 治疗方案
①黄色素注射液,3 m l / kg体重,静脉注射。
②血虫净,10 m g/ kg体重,肌肉注射,1次/ d,连用3 d。
③卡那霉素注射液,4万IU/ kg体重,肌肉注射,2次/ d,连用3d。
④盐酸土霉素,50 m g/ kg体重,肌肉注射,1次/ d,连用3 d。
⑤纳加诺尔,l . 5 g/ 50 kg体重,溶于7 m l 柴胡注射液中,肌肉注射。注意:对于病程稍长和症状严重的猪无效。
⑥土霉素,l . 5 g/ kg体重·d,2次/ d,肌肉注射,连续应用。如果用来预防,饲料中加入土霉素600 g/ t ,连续应用。
2.1.7 预防措施
①重点是灭蚊、驱蚊和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
②阉割,断尾时,应注意器械的消毒。
③注射时,应注意更换针头,减少人为传播的机会。
④药物预防。用土霉素拌料,800 g/ t 饲料,效果较好。
2. 2 弓形虫病
2.2.1 概述 弓形虫病是寄生于多种动物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
2.2.2 病原体 弓形虫在宿主体内因寄生的不同发育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各异。在其整个发育过程中分为5种类型,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其中,滋养体和包囊是在中间宿主(人,猪,狗、猫等)体内形成的,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是在终末宿主(猫)体内形成的。
2.2.3 流行病学 该病易感动物多,感染来源广和易感途径多。感染不分品种、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但以肉猪多发。本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以7~9月高温、闷热、潮湿的暑天多发,大多为散发。感染途径:①通过胎盘、子宫、产道、初乳感染。②通过采食被弓形虫包囊、卵囊污染的饮料、饮水或捕食患弓形虫病的鼠雀等感染。③有专家报道,通过猪呼吸道和皮肤伤口感染。
2.2.4 致病作用 由于弓形虫侵入机体后,随淋巴,血液循环散布于全身各种器官和组织,并在细胞中寄生和繁殖,致使脏器和组织细胞遭到破坏,同时由于毒素的作用,引起各脏器和组织水肿,出血灶,坏死灶及其他一些变化。
2.2.5 临床症状 体温升高,40. 5℃~42℃,稽留热7~10 d。减食或废食。粪干带粘液(仔猪多见水样腹泻),有的便秘、下痢交替。呼吸困难,浅而快,严重时,呈犬坐姿势,流鼻液,有时咳嗽。个别猪呕吐。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末期在耳翼鼻端、下肢、股内侧及腹部出现紫红斑和小出血点。最后卧地不起,呼吸极度困难,体温下降而死亡,有的猪死时口流泡沫样液休。妊娠母猪表现高热、厌食、昏睡数天后流产、产出死胎或弱仔。
2.2.6 病理变化 肝脏肿大,稍硬、有针尖大坏死灶和出血点。肺稍肿胀,间质增宽,有针尖至粟粒大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液体。肾、脾有灰白色坏死灶和少量出血点,盲肠和结核有少量黄豆大至榛子大的凹陷的浅溃疡,胃底出血斑点,有片状或带状溃疡。全身淋巴结肿大,灰白色、切面湿润,有粟粒大灰白色或黄色坏死灶和大小不一出血点。
2.2.7 治疗 因磺胺药对弓形虫病后期病猪体内弓形虫的包囊型虫体无效,故治疗应早用药,疗程足,可选用下列药物。
①磺胺六甲+二甲氧苄氨嘧啶,30~70 m g/ kg体重,24 h/ 次,肌注3~5 d,重症病猪慎选。
②磺胺嘧啶,70 m g/ kg体重,加甲氧苄氨嘧啶或二甲氧苄氨嘧啶(DVD),144 m g/ kg体重,2次/ d,口服,连用3~5 d。
③磺胺甲氧吡嗪,30 m g/ kg体重,加甲氧苄氨嘧啶10 m g/ kg体重,剂量为前者加后者,1次/ d,口服,连用3~5 d。
④复合磺胺嘧啶钠,5~20 m g/ kg体重,12 h1次,一般病情均可选此药。
⑤对症治疗,如退热,大量输液,并用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病情控制后,应继续治疗1~2d。
2.2.8 防治措施
①禁止猫进入猪圈舍,防止猫粪便污染猪饲料和饮水。
②作好猪圈的防鼠灭鼠工作,禁止猪吃到鼠或其他的动物尸体;禁止用屠宰副产品或厨房垃圾、生肉汤水喂猪,以防猪吃到患病和带虫动物,体内的滋养体和包囊而感染。
③流产胎儿及排泄物也含有滋养体,应严格消毒处理。
④猪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1% 来苏儿、3% 烧碱、20% 石灰水等)。
⑤每天给猪喂大青叶100 g,连喂5~7 d,有预防发病和缩短病程作用。
⑥药物预防:磺胺六甲氧散等添加在饲料中,或口服抗生素片,60~100 m g/ kg体重,1次/ d,口服给药,连服5 d以上,首次加倍。
3 体会
(1)高温季节注意供给猪全价饲料。不要在猪舍内积肥,要经常清扫猪圈;要保持舍内清洁干燥,防止圈内漏雨;要经常把垫草置于太阳下暴晒,并保持垫草柔软。另外,还要保证猪圈的通风换气,使猪舍内保持清新的空气。
(2)采用中西医结合对症疗法,以抗过复发抗菌消炎为治疗原则协同进行,取得较好的疗效。
(3)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及病理剖解变化可作出诊
断。近年来,病例诊治情况统计表明,(1)确诊为猪的附红细胞体病58例,治愈数为43例,死亡15例,治愈率达74%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确诊为猪弓形虫病有85例,治愈率不高,死亡率也低,可抑制生长发育,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应给予足够重视。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