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王天元 山西省柳林县农业委员会
1 免疫程序制定应考虑的前提
免疫程序是根据区域或某规模养殖场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疫苗特性等,为预防某些传染病,为特定猪群制定的免疫程序,包括接种疫苗类型、接种次序、接种次数、接种途径及间隔时间。
1. 1 传染病分布特征
由于动物传染病所在地区、时间和在动物群中的分布特点不同、流行规律不同,它们对动物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不同,一定时期内兽医防疫工作的重点有明显的差异,需要随时调整。有些传染病流行具有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大等特点,应制定长期地免疫防治对策。
1. 2 疫苗免疫学特性
疫苗的种类、接种途径、产生免疫力需要的时间、免疫力的持续期等差异是影响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制定免疫程序时要根据这些特征的变化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1. 3 免疫程序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参与,某地区或养殖场,在一定时期内,动物传染病分布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若实践证明某一免疫程序的应用效果良好,则应尽量避免改变这一免疫程序。如果发现该免疫程序执行过程中,仍有某些传染病流行,则应及时查明原因(疫苗、接种、时机或病原体变异等),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2 免疫程序制定的方法和程序
2. 1 掌握威胁本地区或猪场传染病的种类及其分布特点
根据疫病监测和调查结果,分析该地区或猪场内常发多见传染病的危害程度,以及周围地区威胁性较大的传染病流行和分布特征,并根据动物的类别,确定哪些传染病需要免疫或终生免疫,哪些传染病需要根据季节或动物年龄进行免疫防制。
2. 2 了解疫苗的免疫学特性
由于疫苗的种类、适用对象、保存、接种方法、使用剂量、接种后免疫力产生需要的时间、免疫保护效力及其持续期、最佳免疫接种时机及间隔时间等疫苗特性是免疫程序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制定免疫程序前应对这些特性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一般条件下,弱毒疫苗接种后5~7 d,灭活疫苗接种后2~3周可产生免疫力。
2. 3 充分利用免疫监测结果
由于年龄分布范围较广的传染病,需要终生免疫,因此,应根据定期测定的抗体消长规律,确定首免日龄和加强免疫时间。一般情况下,母源抗体的持续时间为:猪瘟18~74 d,平均60 d左右;猪丹毒90 d左右;猪肺疫60~75 d;猪伪狂犬病21~28 d;猪细小病毒14~28周。在此期间接种疫苗,由于抗体的中和作用、吸附作用不能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可导致免疫失败。但在母源抗体完全消失后再接种疫苗,又增加了仔猪感染病原的风险。因此,要灵活掌握,根据监测确定首免。
2. 4 依据传染病发病和流行特点决定是否进行疫苗接种
接种次数及时机主要发生于某一季节或某一年龄段的传染病,可在流行季节到来前2~4周进行免疫接种,接种的次数则由疫苗的特性和该病的危害程序决定。
3 参考免疫程序
3. 1 种公猪
免疫疾病:猪瘟、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疫苗、猪丹毒、日本乙脑、巴氏杆菌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细小病毒病。
3. 2 基础母猪
(1)配种前免疫:完成猪瘟、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疫苗、猪丹毒、乙脑、巴氏杆菌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细小病毒病。
(2)母猪产仔前免疫:
①产前40 d:K88、K99、987P大肠杆菌苗(经产猪不免)。
②产前35 d: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苗。
③产前30 d:每年12月~翌年3月间,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④ 产前25 d:伪狂犬病活疫苗。
⑤产前15~20 d:K88、K99、987P大肠杆菌苗。
(3)母猪产后:
①2~3周:猪瘟疫苗。
②每年3~4月份:乙脑活疫苗。
3. 3 后备公猪、后备母猪
后备猪转群后在配种前1~1. 5个月一般需要接种以下疫苗:
(1)第1周:猪瘟(活苗),首免,肌肉注射4~6头份。
(2)第2周:口蹄疫(灭活苗),首免3头份。
(3)第3周:伪狂犬病,1头份。
(4)第4周:猪瘟(活苗),二免4~6头份。
(5)第5周:伪狂犬病,二免1头份。
(6)第6周:乙脑,首免1头份;细小,免1头份。
(7)第8周:乙脑,二免1头份;细小,二免1头份。
3. 4 生长肥育猪
(1)20~25日龄:肌肉注射猪瘟苗。
(2)35~40日龄:仔猪副伤寒菌苗,口服或肌肉注射(在疫区,首免后,隔3~4周后再二免)。
(3)50~55日龄:肌肉注射口蹄疫高效浓缩苗。
(4)60~65日龄:猪瘟、肺疫、丹毒三联苗,2倍量肌肉注射。
(5)70日龄:肌肉注射伪狂犬病弱毒苗。
(6)75~80日龄:肌肉注射口蹄疫高效浓缩苗。
4 疫苗的选择
要根据本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
(1)依据本地的疫病疫情。
(2)依本场的疫病史和目前仍有威胁的主要传染病。对本地、本场尚未证实发生的疾病,必须证明确实已受到严重威胁时才能计划接种,对强毒型的疫苗更应非常慎重,不得已时方可引进使用。
(3)根据与本场有联系的场外地区的疫情情况。
(4)要选择具备批准文号和疫苗生产许可证的大型、正规的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疫苗。
5 紧急免疫接种的注意事项
紧急免疫接种应根据疫苗或抗血清的性质、传染病发生及其在动物群中的流行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接种后能够迅速产生保护力的一些弱毒苗或高免血清,可以用于急性病的紧急接种,因为此类疫苗进入机体后往往经过3~5 d便可产生免疫力,而高免血清则在注射后能够迅速分布于机体各部。由于疫苗接种能够激发处于潜伏期感染的动物发病,且在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病原体在感染动物和健康动物之间的传播,因此,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在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时应首先对动物群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验,以排除处于发病期和感染期的动物。
紧急免疫接种常用的生物制品,主要包括各种疫苗和高免血清。多年临床实践证明,在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期,紧急免疫接种可以迅速建立动物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使其免遭相应疾病的侵害。紧急免疫注意事项:
①必须在疾病流行的早期进行;
②尚未感染的动物即可使用疫苗,也可使用高免血清或其他抗体预防,但感染或发病动物则最好使用高免血清或其他抗体进行治疗;
③必须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防止操作过程中由人员或器械造成的传染病蔓延和传播。
零时免疫:又称超前免疫,是指在仔猪未吃初乳时注射疫苗,注苗后1~2 h才给吃初乳。目的是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和使疫苗毒尽早占领病毒复制的靶位,尽可能早刺激机体产生基础免疫,这种方法常用在猪瘟的免疫。注意剂量不能过大,否则,损伤仔猪幼小免疫器官。
上一篇: 四川省执业兽医管理办公室公告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