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如何做好散养母猪的健康繁殖

如何做好散养母猪的健康繁殖


彭家强 博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母猪的健康繁殖在各大型猪场、中型猪场已得到广泛关注,但在广大散养母猪户中,情况并不乐观,母猪繁殖疾病已成为各散养户的重要疾病之一。引起猪繁殖障碍的因素很多,包括病原传染性因素和营养、环境、毒素等非传染性因素。本文结合多年生产经验,谈谈预防散养母猪繁殖障碍的方法。

1 加强母猪各期的饲养管理
    要保持母猪有良好的体况及繁殖性能,母猪各阶段饲料的选择和控制是饲养中的关键措施之一。母猪养殖可分为后备期、空怀期、怀孕前期、怀孕后期、哺乳期等5个阶段。这5个阶段饲料的选择和控制应根据母猪的状况而各有不同。后备母猪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对母猪的体形发育、生殖系统发育至关重要。小于5月龄的母猪饲料选择全价配合猪料(最好1∶1配备青饲料),任其自由采食。
5月龄至配种前的母猪严禁使用对生殖系统有危害的棉籽饼、菜籽饼、酒糟及霉变饲料,并适当运动和限料饲喂,以防止母猪过肥,影响发情、排卵。空怀期阶段料的选择和控制不当会影响猪的繁殖周期。空怀母猪往往在断奶后1~3 d出现断奶应激,极易引起乳房炎、高烧等病症。此时,结合断奶母猪的肥瘦控制日喂饲料量相当重要。断奶前的2~3 d和断奶后的头2~3 d,减少母猪的精料和多汁料,每日2餐,定量饲喂,绝不能任其自由采食而引起上述病症,待乳房收缩后再加料,以促发情。料的选择亦不能突然改变,可适当增加轻泻性的麸皮。
    怀孕前期是指从配上种到怀孕80 d。此阶段料的控制对配种受胎、增加产仔数起促进作用。空怀母猪经配种后继续限量饲喂,定时定餐,每日饲喂2~2.5 kg为宜(视母猪肥瘦体况而定),适当增加青饲料。喂至20 d后,逐渐恢复至母猪正常食料量;禁喂发霉、变质、冰冻及有刺激性的饲料,以防流产。怀孕后期是指怀孕80 d后到胎儿分娩阶段。此阶段胎儿发育迅速,矿物质、营养需要迅速增加。料的选择应是逐渐换成哺乳料,适当增加饲料中能量、蛋白、矿物质、维生素,以提高仔猪初生重和存活率。饲喂方式是少食多餐,定量采食,注意怀孕母猪在产前7 d增减料。对膘情较差的母猪,适当加料,以满足产后泌乳的需要;对于体况正常的母猪产前3~5 d,减料10%~20%,以防产后奶量过多引发乳房炎。哺乳期,适当增加饲料中能量、蛋白、矿物质、维生素,多喂青绿多汁饲料,降低油脂性饲料;饲喂方式自由采食,适当加料,以满足泌乳的需要。总之,母猪严禁使用对生殖系统有危害的棉籽饼、菜籽饼、酒糟及霉变饲料;不宜长期使用药物添加剂;适当限料饲喂,加强运动以防止母猪过肥,影响发情、排卵。

2 抓好母猪产后消炎工作
    母猪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需要3~4 h(包括胎衣排完),有些母猪要6~7 h,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分娩过程中,母猪子宫始终充血和疲软,极易感染病菌,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发生子宫炎、乳房炎等产后疾病。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在母猪产下第1头仔猪后2 h进行静脉注射(耳缘静脉)1 000~1 500 ml加有抗生素和一些保健药品的药液进行保健,效果很好。
保健液的配方及使用方法:
(1)5%葡萄糖液500 ml+维生素C 20 ml+维生素B12 10 ml十胆汁 l0 ml,0.9%生理盐水500 ml+阿莫西林2.5~3 g+地塞咪松l0 ml;
(2)5%葡萄糖液500 ml+维生素C 20 ml+维生素B12 l0 ml十胆汁l0 ml,2.5 g甲硝唑+0.9%生理盐水500 m1。配方(1)、(2)中的所列的量为1头母猪的1次用量。输液时,先输入5%葡萄糖加药的溶液,再输入加有抗生素的盐水,夏季可再加500 ml葡萄糖生理盐水,待输至剩下50~l00 ml时再加入20~30 IU缩宫素。方法(1)和(2)可间隔半年轮换1次,夏天用方法(2)比较好。对母猪进行产程保健的同时还配合对母猪产后子宫的冲洗和投放药物预防。从母猪产前5 d开始至产后7~15 d,饲料中添加2种抗菌素,效果较好的组合为“加康”400 g+2.5%洛美沙星1 000 g。子宫的冲洗一般情况下是产后第2 d冲洗,用含有2%~3%环丙沙星的生理盐水500 ml冲洗,隔4~6 h后再用300~600万IU青霉素配l00 ml的生理盐水冲入子宫内;如果是人工助产的母猪,用同样的方法再做1次,同时等于多输液1次会起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3 疾病预防
    我国猪繁殖障碍传染病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目前,引起猪繁殖障碍疾病的病毒有猪细小病毒(PPV)、日本乙型脑炎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猪瘟病毒、肠病毒等。
(1)建立健全合理的免病程序。猪患繁殖障碍症的主要病因是病原性因素。目前已知的病毒、细菌、衣原体、寄生虫有数十种,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列入免疫等程序中,但应把危害较重的乙型脑炎、细小病毒、伪狂犬病、蓝耳病和布氏杆菌病等纳入猪场整体免疫程序中。应根据该类病的发病季节、疫(菌)苗产生抗体时间和免疫期的长短,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程序化免疫。
(2)严格执行疫(菌)苗接种操作规程,确保其接种密度和质量。给猪接种疫(菌)苗,是提高其机体特异性抵抗力,降低易感性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初产母猪在配种前这段时期(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应在3月份蚊蝇未出现前),应高密度、高质量坚持连续3~5年的预防接种,就有可能达到控制和净化该病。
(3)严把引种检疫关。引种隔离观察检疫,严防带毒种猪进入猪场是防止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各地在引种时应认真了解供种单位的免疫程序和疫情,严禁到疫区引种。引进后应在场外隔离观察检疫2周,并进行相关的监测,结果阴性、临床观察无症状出现,接种有关疫(菌)苗产生免疫后,才可入场饲养。
(4)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生物安全措施。一是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进行消毒,并保持舍内空气流通,加强冬季保温、夏季防暑降温。二是加强粪尿、病死猪管理。对正常猪的粪、尿发酵或沼气处理,对患病猪的粪尿、乳、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及病死猪进行焚烧等无害化处理。三是消灭鼠、蝇、蚊等传播媒介,严防狗、猫、飞鸟等其他动物进入栏舍。

上一篇: 科学饲养奶牛,提高泌乳潜力与质量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