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罗开建副教授对水禽流感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水禽流感的流行特点
H5N1亚型禽流感呈区域性流行,常见于防疫管理差、污染严重、抗体水平低、饲养密度高的养禽场。免疫场发病现象呈现增多的趋势。流行株变异速度快且常见不同血清亚型病毒的重组现象。临床以消化道感染为主,但家禽发病特点(如发病率、死亡率、产蛋率下降幅度、疫情传播速度等)与家禽的品种、日龄生产期及HI抗体水平有较大关系。
H9N2亚型禽流感疫情呈现加剧趋势,甚至形成地方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危害日益严重。饲养环境差、养殖密度大和管理水平低的养殖场(户) ,尤其是肉鸡养殖场发病机会大。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H7N9亚型流感高度散发,覆盖全国多个省市,包括活禽交易市场、家禽屠宰场、家禽养殖场(户) 、野生禽类栖息地等采样点。可感染和水平传播,不引起发病,病毒主要在上呼吸道复制,可通过呼吸道和泄殖腔排毒。
1996 年在广东发病鹅群中首次发现 H 5N 1 亚型 A IV 对水禽具有致病性
(二)当前水禽流感防疫存在的问题
1.水禽养殖环境特别复杂。
2.禽流感病毒变异快,新的血清型不断出现。
3.疫苗种类“多”但可选择的“少” ,效果差别大。
4.免疫带毒、排毒甚至发病死亡现象不少。
(三)水禽流感防疫对策
罗副教授提到在我国现阶段,禽流感疫苗仍是最主要的防控手段,要切记“接种疫苗不是万能的,但不接种疫苗则是万万不能的” 。现地分离株疫苗一般用当地的流行 H 5N 1 高致病性毒株制备,接种鸡胚后病毒的效价很低,在没有进行免疫原性、遗传稳定性等基本研究的前提下就制备疫苗,不仅生物安全风险大,质量也完全没有保证,而禽用 H 5 亚型(D 7 株)禽流感灭活疫苗,将种毒用鸡胚传代测定后, 结果表明稳定性高。免疫试验,10 日 龄 首 免,0. 5m l / 只,24 日 龄二免,1m l / 只,之后定期检测 H I抗体水平平均值也很高。
在防疫措施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
1. 切实做好生物安全措施。
2.使用优质疫苗进行多次免疫:H5亚型、H9亚型(蛋、种禽)。常规的H5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参考建议) ,种鸭、种鹅 :5~10日龄、20~30日龄、60~70日龄、开产前 1 个月内、开产后约每 3 个月依次进行五次免疫; 肉鹅、肉番鸭:5~10日龄、20~30日龄依次进行两次免疫; 肉鸭:5~10日龄进行一次免疫。
3. 紧急情况下进行紧急接种。在受疫情威胁时,养殖场(特别是种禽场) ,应该紧急接种,可在短期内以约 1周为间隔,连续接种2~3次禽流感灭活疫苗。在高水平 H I抗体的前提下,即使疫苗与病毒HA蛋白的抗原性匹配度不高,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保护力,同时紧急接种也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素作用。
上一篇: 鸭的主要疫病之一 : 鸭坦布苏病毒病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