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2014年哈尔滨市奶牛规模养殖现状分析

2014年哈尔滨市奶牛规模养殖现状分析

张宇峰 陈志英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 2006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 印度的第三大产奶国。奶牛规模化养殖是由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在2004 年第一次提出。2007 年 9 月份 , 《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国发〔2007〕 31 号)中指出 :“通过发展规模养殖小区(场)等方式, 加快推进养殖环节的规模化、 集约化、 标准化, 逐步解决奶牛养殖规模小而散问题”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奶业大市, 奶牛存栏、 鲜奶产量均占全省的 1/3, 哈尔滨市奶牛存栏量位居全国大城市奶牛存栏量的第 2 位,2011 年为 45. 7 万头, 鲜奶产量为 143. 0 万 t。在最近几年, 哈尔滨市更是加大奶牛养殖的扶持力度, 奶牛养殖正快速从传统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型, 下面就哈尔滨市奶牛规模养殖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1哈尔滨市奶牛规模养殖的现状及分析
1. 1哈尔滨市奶牛养殖的区域分布情况
    哈尔滨市奶牛养殖是市政府从 2002 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下实施奶业振兴计划后快速健康发展的。哈尔滨市辖 8 区 7 县 3 市, 其奶牛饲养主要分布在双城市、 阿城区、 尚志市、 五常市北部和哈尔滨市郊区, 这些地区奶牛存栏量占全市奶牛存栏量的 95%。2009—2010 年哈尔滨市主要区、 县、 市奶牛存栏数和产奶量情况见表 1 和表 2。从表 1 可看出, 从 2009—2010 年, 双城市的奶牛存栏数一直在全市居首位, 占全市奶牛存栏数的 62% 以上;其次是道里区, 约占8%左右;2009 年尚志市的奶牛存栏数占 7. 61%, 而2010 年减少到第 6 位;呼兰区在 2009 年时在全市居第 4 位, 到 2010 年奶牛存栏数在全市提高到第 3 位;其他区市的奶牛存栏数次序分别是松北区、 阿城区、五常市、 南岗区和平房区;表中没有列出的区、 县、 市的奶牛存栏数在全市所占比例均没有超过 1%。从表 2 可看出, 从 2009 年到 2010 年哈尔滨市主要区、 县、 市牛奶总产量情况与奶牛存栏数情况相似,即双城市奶牛存栏数最多, 总产奶量也最高。但单产情况不同, 2009 年南岗区和五常市的奶牛单产最高,达到 6100 kg;其次是道里区, 其他区、县、市的奶牛单产均在5400kg以下;尚志市最低,仅达到2100 kg。2010年道里区的奶牛单产水平变为最高,为6200kg,其他区、县、市的均在5800kg 以下, 呼兰区达到最低,仅4000kg。其中松北区、 尚志市和平房区的奶牛单产水平上升幅度较大, 而其他区的上升或下降幅度较小。从总体来看, 哈尔滨市的奶牛单产呈上升趋势。
1. 2哈尔滨市奶牛存栏量和产奶量变化情况
    哈尔滨市奶牛养殖从2002年的存栏数 20.6万头发展到 2008年的46.7万头, 然后存栏数变化幅度较小, 到 2011 年为 45. 7 万头, 见图 1。哈尔滨市鲜奶产量相应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从2002 年的 60. 0 万 t 增加到 2011 年的 143. 0 万 t, 见图2 和表3。


2哈尔滨市不同规模的奶牛养殖统计分析
    据哈尔滨市畜牧兽医局统计,截至2010年,哈尔滨市奶牛存栏数为1~5头的有19632个场(户),6~20头的有22874个场(户),21~100头的有3058个场(户),101~200头的有98个场(户),201~500头的有68个场(户),501~1000头的有12个场(户), 1000头以上的有12个场(户)。奶牛小区122个, 奶牛存栏41127 头,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4 个,奶牛存栏16178头。经统计,2007—2010年,哈尔滨市养殖6头以上奶牛的场(户)分别为27864,30749,28471,26122个,分别占到总养殖户的50.24%、59.77%、60.83%和57.21%,但是21头以上的养殖户占总养殖户的2.97%、5.99%、6.59%和7.08%,虽然比例在不断升高, 但总体规模养殖的比例还是很小。2009年, 全国 20 头以上养殖户占总养殖户比重也仅为3.17%,2010年为3.26%, 远远低于哈尔滨市的比例。2010 年 4 月份 , 《哈尔滨市2010—2015 年畜牧业四项战略工程实施方案》 中提到哈尔滨市奶牛养殖坚持规模化、 标准化的发展原则是:以郊区、 呼兰区、 阿城区、 双城市、 尚志市、 五常市为产业带, 发展目标是:到 2015 年奶牛存栏达到80 万头, 鲜奶产量 300 万 t, 新建、 改扩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共 1 298 个, 规模场总数达到1 426 个, 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 85%以上。


3哈尔滨市奶牛规模养殖政策及配套落实情况
    黑龙江省在 2002 年实施了《奶业振兴计划》 , 实施 “主辅换位” 战略, 大力发展畜牧产业;2007 年发布《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2008 年黑龙江省政府在 《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 中提出:黑龙江省将利用 5 年时间,共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 2 279 个, 其中存栏 5 000头和 10 000 头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各 10 个。2010 年黑龙江省扶持奶牛生产政策主要包括:良种补贴项目、 奶牛保险项目、 标准化规模场项目、 奶站补贴项目、 推进奶业发展项目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奶牛群体改良(DHI)项目。
    哈尔滨市从 2002 年开始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除了黑龙江省相关政策外, 哈尔滨市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扶持奶牛养殖。主要采取政府投资补贴、个人投资、 扶持养殖大户、 股份合作、 与外资企业合作共建等形式建设奶牛养殖小区、 规模化牧场 、 “托牛所” 、 规模化养殖场和乳品企业自建牧场等, 大力推进奶牛规模化饲养;此外还有购买奶牛贷款贴息, 扶持修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用电免收增容费等多项扶持政策。2010 出台了《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 (哈政综[ 2010] 47 号),落实良种补贴政策。2012 年哈尔滨双城市针对规模较大的奶牛规模场(小区), 出台建设用地、 贷款贴息、 机械补贴、 牛舍建设补贴、 基础设施建设等扶持政策, 加速推进奶牛规模经营, 促进奶业健康发展。哈尔滨市从 2006—2010 年, 每年分别改良奶牛23.3万头、30.4万头、32.5万头、25.1万头和26.5万头;应用优质冷冻奶牛精液分别为:48.9万剂、70.0万剂、80.0万剂、50.1万剂和63.0万剂。奶牛单产也从2003年4700kg/头增加到2009年5400 kg/头。


4哈尔滨市奶牛规模化养殖模式
4.1标准化养殖小区模式
    这种模式是哈尔滨市奶牛规模养殖的一种主要模式, 一般一个小区能容纳几百头到 1 000 头奶牛。小区为奶牛配备 TMR 机、 榨奶机等各种设备, 为养殖户提供各项免费服务, 如免费用牛舍和免收电费、 水费、 榨奶费、 消毒费, 免费为奶农提供宿舍, 并且为奶牛雇佣专门的饲养人员。目前, 仅双城市发展规模奶牛养殖小区就有 100 多个。
4.2规模化牧场模式
    这种模式也是哈尔滨市比较主要的养殖模式之一, 诸如松花江奶牛场、 双城康达奶牛场、 海顺奶牛场、 综合牧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都是有一定的再扩大和投资能力的养殖企业或养殖户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的现代化程度, 而且奶牛的单产和生产状况也较好, 能产生规模效益, 原奶收购价格比养殖小区和散养户都高。
4.3 “托牛所” 模式
    这种模式在哈尔滨市偏远地区由散养户逐步发展起来的, 目前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托牛所” 免费提供牛舍, 农户将奶牛放进“托牛所” 托养或自养, 统一进行机械榨乳。把相对分散的养殖户集中起来, 通过规模化养殖, 集中榨乳, 鲜奶收购价格高于散养10%, 实现靠规模增效益的目标, 这是在特定的条件下, 经济条件尚不能达到建立养殖小区情况下的一种暂时存在的养殖模式。
4.4乳品企业自建牧场模式
    这种模式如位于尚志市的现代牧业万头牧场, 日产鲜奶超过 200 t, 是黑龙江省规模最大、 标准化程度最高的生态环保型现代化养牛示范基地。挤奶全部机械化, 奶牛粪便用于沼气发电, 沼渣转化成有机肥,产出的原料奶统一归蒙牛公司收购。
4.5外资企业模式
    这种模式如哈尔滨市双城雀巢奶牛场和由双城市政府与以色列米特利公司共同组建的双城米特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第一个奶牛场 — — —“长产” 奶牛场。双城雀巢奶牛场存栏奶牛数目达数万头以上, 是以奶牛规模化管理、 育种、 繁殖、 疾病防治、 养牛技术、奶牛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奶牛培育摇篮, 包括一个拥有1520 头牛的奶牛小区, 以及一个拥有 1 200 头牛的大型农场和 8 000 头牛的超大型农场。


5建议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奶牛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 有利于疫病防控、 粪污处理、 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率, 从源头上保障乳品质量安全, 增加奶农收入, 实现奶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和黑龙江省大力发展奶牛规模养殖的政策扶持下, 哈尔滨市奶牛养殖也正在快速从传统养殖向规模养殖发展。要使哈尔滨市奶牛业迅速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必须按照区域布局, 因地制宜地制订出台新的奶牛养殖扶持激励政策, 搞好全方位服务, 从而为奶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多方位、 多途径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养殖场(户)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当地的养殖优势, 加快奶牛品种改良, 发展优质牧草产业, 充分提高奶牛的生产潜力, 提高饲养管理人员素质, 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升奶业科技支撑水平,从而增加收入。另外在发展奶牛养殖规模的同时, 一定要考虑到规模扩大后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政府应该根据哈尔滨市本地区的特点, 制定合理的环境承载率, 不能只追求眼前利益, 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只有这样哈尔滨市奶牛养殖业才能快速健康地走上规模化现代化道路。

上一篇: 2013年大连猪食道口线虫的诊治案列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