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吴逸 安徽省太湖县畜牧兽医局
近年来, 林地饲养土鸡因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而引起了越来越多养殖户的重视:生态效益好,能充分利用荒山、林地、果园、桑园、苗木等林地,土鸡能灭虫除草,土鸡粪可以直接肥地,不用清理,林地在一批土鸡饲养过后能够很快恢复原状;经济效益高,投资少,设施设备简单,土鸡能在林下采食杂草和害虫,自由获取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减少饲料的投入;市场前景好,土鸡在自然环境下放养,空气清新,阳光充足,运动充分,不仅抗病力强,而且品质好、肉味鲜美、无污染、绿色环保、市场销路好、价格高。因此,笔者从场地选择、养殖品种、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 4 个方面对林地土鸡养殖技术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期为养殖户提供科学参考。
1场地选择
应选择树冠较大、灌木丛稀疏、坡度在 35°以下、背风向阳的林地,或者果园、茶园、苗木地、竹林等作为成年土鸡的放养地,同时应远离村庄,以阳光充足,干燥,沙质地为好,并且取水供水方便。
2养殖品种
以当地农户所养的肉蛋兼用品种为首选,这是因为当地传统品种个体适中、适应性强、品质好、抗病力强。也可选择外来的已适应了当地环境、个体适中、活动能力强的品种。 要在设施齐全的孵化场选购雏鸡,选择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叫声洪亮、眼大有神的雏鸡,及时淘汰病、瞎、瘫的残鸡。
3饲养管理
3.1育雏
一个批次的土鸡应集中在一起育雏,育雏舍要求具备升温设施,通风、光照、保温条件较好,地面铺 8~10 cm 厚的稻壳,放置好水桶和料桶。
3.1.1温度和湿度: 第 1 周的温度维持在 32~34 ℃,在雏鸡运到时, 鸡舍温度应达到 34 ℃,1~3 日龄时舍内温度应保持在 33~34 ℃,后几天可慢慢降至 32 ℃;以后每周下降 2~3 ℃, 直至 30 日龄, 舍内温度达到18~21 ℃时,即可脱温。舍内温度适宜的表现是所有雏鸡均匀分布于地面,如果雏鸡集中在热源附近就表示温度过低;如果远离热源,雏鸡张口呼吸,翅膀下垂,则表示温度过高。 相对湿度第 1 周应为 70%~75%,以后维持在 60%~70%。
3.1.2饮水:预先准备好开水,配成 5%的葡萄糖多种维生素水,放置在鸡舍,让水与舍内温度相同,雏鸡运达育雏舍内后,应尽早喂水,让鸡自由饮水,对一些体质弱的鸡可人工喂水, 尽可能让每一只鸡喝足糖水。第 1 周饮用冷开水,可在水中添加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防治雏鸡肠道感染,1 周后就可让土鸡饮用与舍温相同的清洁冷水。
3.1.3开食:土鸡饮用糖水后,就可在开食盘或纸壳上撒一些粉碎过的全价料让雏鸡采食,并少喂勤添。3d后用小料桶饲喂雏鸡专用全价料,5~6 次/d, 不限量,自由采食。
3.1.4通风:雏鸡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加上饲养密度大,舍内鸡粪易产生氨气等有害气体,如果通风不良,易引起鸡呼吸道病,应注意通风换气,但要避免冷风贼风直接侵袭雏鸡,防止感冒。
3.1.5光照:3 日龄内每天 24 h 光照, 随后每周减少2h,直至 30 日龄时过渡到自然光照,3 日龄前,雏鸡视力弱,应增加光照强度,每 20 m2应安装一只 60 W的灯泡,高度以距离地面 2 m 为宜,随后可慢慢降低光照强度。
3.1.6密度:前 2 周维持在 50~70 只/m2,3 周后随土鸡长大可慢慢降低饲养密度。
3.2断喙
雏鸡在 9~11 日龄要断喙, 断喙前后应在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停食 8 h,喙要烫去前端 1/3 并达到肉质层,否则后期还有可能继续长齐,要注意烫平,不要向一侧倾斜,以免影响土鸡采食。 断喙后应立即让土鸡自由采食。
3.3分群
30 d 后育雏阶段结束, 应对小鸡进行分群,为放到林地饲养做好准备。 首先应将公鸡和母鸡分群,最好在夜间昏暗的灯光下进行。 然后根据场地安排和土鸡的数量将小公鸡和小母鸡分成几群,一般每群数量不能太多,以 1 500~2 000 只为好,太小不便于管理,太大易发生堆积,导致土鸡相互踩踏引起意外死亡,均匀度也不好。 如果能按鸡只大小分群就更好,以便能针对性地投料,提高整个鸡群的均匀度。
3.4成鸡饲养
3.4.1鸡舍建设:成鸡舍可根据资金情况建成移动板房或塑料暖棚, 一般以建造塑料暖棚更为经济实用。宽度 6 m,长度应根据鸡群大小来确定,建成蔬菜大棚样,里层用薄膜,中间用草帘,外面覆盖防水布,两侧能向上卷起,便于鸡舍内通风换气,降低舍内湿度和有害气体。 要求鸡舍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和保温,饲养密度 8~10 只/m2。 舍内可安放木架,供土鸡栖息,舍内地面冬季铺稻壳、锯末或 3~5 cm 厚的干稻草,夏季可铺上干沙。
3.4.2移群:育雏结束后,经过分群,小鸡体重达到0.25~0.30 kg, 选择温暖的天气将鸡移至成鸡舍饲养,移群前后 5 d 在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 以增加小鸡的抗应激能力, 等到小鸡适应了大鸡舍的环境后,可选择温度适宜且无风的晴好天气的上午, 打开舍门,让土鸡到舍外活动,由近到远,逐渐延长舍外活动时间,慢慢让小鸡适应放牧。
3.4.3成鸡管理:在放牧区放置若干个可移动的饮水点,最好能安装鸡用饮水器。 还应根据土鸡在野外的采食情况进行补饲,土鸡在野外活动时,会本能地采食体内缺少的物质,可不喂全价饲料,饲料配方可参考以下配方:玉米 70%、大豆饼 20%、鱼粉 5%、糠麸4%、贝壳粉或骨粉 0.75%、食盐 0.25%。 定时喂食,用哨音让土鸡按时回舍, 形成条件反射。 光照要达到14~16 h,母鸡开产前后要逐渐增加光照时间。 饲养环境要保持安静,尤其要防止鸟兽等的骚扰。 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搞好卫生,提供充足的饮水;冬季要保温防寒。 定期清理鸡粪更换垫料,保持舍内地面干燥清洁。另外在场内要安放一些小沙堆,供土鸡采食和沙浴。
4疫病防控
4.1做好基础免疫
土鸡的饲养时间长,应特别注重做好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免疫工作。 可参考以下免疫程序:1~2 日龄新支二联苗滴眼、 鼻;7 日龄弱毒 IBD 苗滴口或滴眼;14 日龄 IV 苗滴眼、 鼻,同时用 ND 油苗 0.25 mL 肌注;28 日龄用中等毒力 IBD苗滴眼;75 日龄 IV 苗滴眼、鼻,大群鸡可饮水。各地可根据当地疫情发生情况调整免疫程序。
4.2驱虫
对土鸡危害较大的有鸡球虫病,由于经常在野外活动,线虫(主要是鸡蛔虫)、绦虫及体外寄生虫也常有发生, 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土鸡的症状,及时进行防治。
4.3场地和舍内消毒
鸡舍内应结合清理鸡粪和更换垫料,定时对鸡舍地面进行消毒,可选择过氧乙酸、季铵盐类及碘制剂喷雾。 舍外可用碱类或氯制剂消毒。
5小结
多年的养殖实践证明,林地养殖土鸡应重点把握以下环节。
①把好育雏关,必须认真开展育雏工作,按要求控制好鸡舍内温度和湿度,培育出健康、体质强的雏鸡。
②做好基础免疫工作,特别是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炎,对其他在当地有可能发生的疫病也应针对性地进行免疫。
③成鸡放养可实行轮牧,最好对拟放养鸡的林地预先划分为几块,进行轮换放养,这样不仅能保证土鸡可以找到丰富的食物、有利疫病防控,而且林地的生态能及时恢复,便于下批土鸡的放养。 如果有足够的放养面积,林地若能养一年歇一年间隔进行,则效果会更好。
④适时出栏,公鸡在达到 1 kg 时,可根据市场情况及时出售。 母鸡可根据需要,用于产蛋则可延长饲养时间,否则体重达 1 kg 时也应及时出售。采用“全进全出”原则,一次性出栏,让场地空置一段时间再饲养下一批。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