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如何扳倒猪病的三座大山

如何扳倒猪病的三座大山

李刚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猪病的三座大山便是猪瘟(CSF) 、猪圆环病毒病(PCV2)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H P-PRRS) ,近几年中国猪病越来越复杂,其主要病因与这三大病原的存在有很大关联,尤其与猪圆环病毒病和蓝耳病所造成的广泛性免疫抑制有关。


1  近两年反常猪病
    中国猪病从 2011 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反常,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笔者作为猪业的服务者和旁观者,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种反常现象 :1)自 2011 年开始猪瘟野毒感染呈上升趋势(宁宜宝,2012) 。2)2012 年,猪伪狂犬野毒感染呈上升趋势,很多猪场都出现了新生仔猪的突然死亡,伴随着口吐白沫、嘶叫、神经症状等现象(图 1) 。3)新生仔猪腹泻反常,母猪不泻仔猪腹泻,死亡率极高,用药无效,肆虐全年(图 2) 。华中农业大学汤细彪博士的实验结果表明,采取返饲和血清疗法无效的新生仔猪腹泻的猪场,猪瘟及伪狂犬的野毒感染也较严重。4)猪丹毒死灰复燃(图 3) 。5)育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也有抬头趋势。6)断奶保育猪猪副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越来越严重。7)母猪莫名流产及断奶后乏情、返情的比例增加等。这意味着,在这些反常猪病的背后存在着共性的免疫抑制性因素,用环境、霉菌毒素来解释都站不住脚,结合笔者的实践证实,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


2  病机分析及“三座大山”的危害
    虽然病原之间互相没有什么关联,但是诸多病原都作用于猪体本身,自然相互之间就有了影响。在 2011 年10月全国猪病大会上,陈焕春院士公布的 2010 年1月 -2011 年6月的临床发病猪场病原阳性检出率的统计结果证实,猪圆环病毒和蓝耳病病毒的检出率远远高于其他病原(图4) 。2013 年华中农业大学疾病检测实验室主任汤细彪博士公布,2012 年全年 2 410 家临床发病猪场的 8 910 份病原检出率的统计结果再次证实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是猪病的主要检出病原(图 5) 。出现这种现象的病机是什么?笔者分析如下。
2. 1  圆环病毒的隐性危害易被忽视
    猪圆环病毒不同于蓝耳病病毒,不仅伤害单核、巨噬细胞,还伤害淋巴细胞、多种脏腑的内皮细胞或上皮细胞等,从而导致不可逆的多种免疫细胞凋零,内脏器官增生、肿大、坏死等(图6~ 12) ,这也是导致衰竭、消瘦和继发多病原混感的原因,所以被称为猪的“艾滋病” 。在国外养猪环境控制较好的情况下,猪圆环病毒疫苗的普及率都能达到80% 以上,而在中国养猪观念、设施及环境控制落后的情况下,圆 环 病 毒 疫 苗 的 普 及 率 还 不 足20% 。其实,圆环病毒的隐性破坏作用比蓝耳病病毒更可怕,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 2  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的过度使用
    大多数中国养猪从业者认识蓝耳病是从 2006 年高热病开始。而2007 年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的免费使用给大多数养猪场带来的不是喜讯,而是愈加严重的噩耗。2010 年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的发放使用,虽然个别猪场得到了暂时的稳定,但是,长期使用给猪场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以至于 2011 年开始的反常性仔猪腹泻、猪瘟和伪狂犬的野毒感染上升和 2012 年猪丹毒死灰复燃等,笔者认为均与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免疫后增长的病毒血症期直接相关。越来越多的养猪从业者对蓝耳病疫苗出现了信任危机。另外,蓝耳病病毒是动脉炎病毒,会导致动脉变性,动力不足,从而导致微循环障碍,表现为仔猪“黑眼圈” (图 13) 、耳朵及末梢发绀、新生仔猪脐带炎、死胎和弱仔增多等。同时蓝耳病感染肺泡巨噬细胞,快速导致大量细菌感染,细菌死亡会引起致炎性的大量内毒素产生,从而导致发烧、厌食、栓塞毛细血管而导致皮肤发红(图 14) 、肺炎以及毒素排泄障碍等现象。但是,如发现及时,用分离于阳性健康猪的自然弱毒疫苗紧急免疫,就可以减少病毒载量,减少混合感染,降低死亡率;或者使用促进排毒的免疫营养或促进解毒排毒的中药,也可以降低死亡率。
    蓝耳病病毒是一个极易变异的 RN A 病毒,并且也有学者发现了疫苗毒与野毒的重组现象,而中国蓝耳病活疫苗毒株竟然存在 6 种,多数是减毒株,可以想象控制难度会有多大。笔者建议,在当今中国养殖环境和营养较为落后的情况下,选择弱毒疫苗控制蓝耳病是比较明智的。
2. 3  没有理智看待猪瘟传代细胞苗的优劣势
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种毒是“C 株” ,是世界上三大优秀猪瘟疫苗种毒之一,所以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原性是最好的,只是原材料成本高、多数厂家生产规程达不到标准,导致多数厂家的疫苗品质不一,难以取信使用者。而传代细胞苗生产成本低、免疫快、产生抗体高、质优价廉,仿佛是一个十全十美的选择。但是它的免疫原性差,尤其是种猪使用后母源抗体的传递极差,在污染较严重的猪场,新生仔猪受到猪瘟野毒攻击的风险大大增加,比如产房仔猪早期出现结膜炎(图15) 、泪斑、乳头发黑(图 16) 、包皮红肿等。
其实脾淋苗免疫一次,其保护期可达 1 年,细胞苗一般也可达 10个月,那为什么种猪每年还要免疫猪瘟 3~ 4 次呢?就是为了新生仔猪获得较高和较整齐的母源抗体。但是为什么近两年猪瘟野毒的感染呈上升趋势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 :1)大部分猪场一边倒地使用猪瘟细胞苗。2)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造成了广泛免疫抑制。


3  扳倒“三座大山”的要点
    健康是自身免疫力和体内外病原的一种平衡,近几年养猪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但是更多的从业者只考虑了集约和数量,而忽视了猪的福利,伴随着各种毒素的威胁(如霉菌毒素、药物毒素、重金属、水污染等) ,导致环境恶化,应激无处不在,使得猪的免疫敏感性降低。在中国半开放的养殖环境下,使得多数饲料的营养标准越来越不能满足猪的健康需求。
    环境应激和健康营养低下,导致了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屏障和第二道屏障的不敏感。疫苗免疫的不合理和不完善,使得免疫抑制性病毒又进一步地伤害了产生第三道免疫屏障的免疫器官,最终导致了中国猪病复杂,生产成绩低下。要扳倒中国猪病的“三座大山” ,笔者建议如下。
3. 1  改善环境和营养调控
要从猪的习性需求上改善猪的福利,从猪的吃、喝、拉、撒、睡和玩等方面去逐步改善其福利,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家人一样,减少或减轻环境应激,要关注它们生活的舒适度、空间福利、群居习性、空气和光照。作为一个养猪人,做好有效防霉的同时,要在关键阶段增加免疫营养,助其度过危险期,保证猪的先天性免疫敏感,为疫苗免疫建立可靠基础。
3. 2  完善猪病免疫
关于猪瘟,建议种猪采用脾淋苗和细胞苗的交互免疫模式。关于圆环病毒病,建议一定要免疫,几乎有蓝耳病感染的猪场就有圆环病毒感染,几乎在中国很难找到圆环病毒阴性的猪场。对于圆环病毒疫苗,建议选择安全的(非甲醛灭活、水质佐剂的) 、高效方便的(抗原含量高、保护期长、一针型的)疫苗。
关于蓝耳病病毒,建议选择一种疫苗,因为蓝耳病的免疫是以细胞免疫为主,建议选择弱毒活疫苗。笔者一直致力于“对因防病、精养增效”的研究与推广,愿以此揭开近年来复杂猪病背后的根本原因,本着“对应防病”的原则,提高中国养猪业的生产成绩,达到“精养增效”的目的,以减少对环保和食品安全的压力。

上一篇: 转移因子在养猪过程中的作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