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1014年山东高唐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1014年山东高唐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王桂宁  臧国莲 高唐县畜牧水产局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更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举措。高唐县在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1 现状分析
1. 1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健全
根据各级政府要求及本县实际,2012年5月份,县政府成立了高唐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明确由高唐县畜牧水产局主管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随后县畜牧水产局成立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局内各相关业务科室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2012年12月份,县政府办转发了县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县编制机构委员会于2013年2月正式批复成立了高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高唐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心,4月批复成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并批复乡镇畜牧兽医站加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11月份批复动物卫生监督所加挂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执法大队牌子。目前,全县共聘有村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545人,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及监管网络体系,全县各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健全。
1. 2 资金投入和经费保障有力
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顺利进行,县财政增核县畜牧水产局专项资金预算指标195万元,用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费用。同时,县畜牧水产局在办公经费中抽出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和药品、提高畜牧兽医实验室检测水平及村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待遇,有力地保障了全县畜产品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监管工作。
1. 3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强
全县先后投入防疫基础建设资金480万元,建成了1个县级畜牧兽医检测中心和13个乡级动物疫病化验室。全县畜禽疫病和畜产品安全监测能力大大增强,县乡畜牧机构设施装备水平和人员工作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县级畜牧兽医检测中心由专业硕士研究生任主任,现有酶标仪、显微镜、高速冷冻离心机等大型精密仪器30余台(套),可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布病、结核等主要疫病的抗体水平检测和病原学检测,具备履行兽医技术支撑职能方面的基本检测能力。
1. 4 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执法力度大
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执法大队下设3个执法中队,主要负责纠正和处理违反动物卫生法律法规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综合执法中队人员配备齐全,执法经验丰富,执法能力强,有效的保障了全县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处理的快速、公正,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执法力度大、效率高。
1. 5 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健全
为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高唐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高唐县畜牧水产局与畜产品生产单位积极探索和推动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县畜牧水产局制定了《高唐县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各畜产品生产单位与投入品生产单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实际,也制定了企业的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及诚信档案制度或产品管理制度、产品标示制度等,加强高唐县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


2 存在的问题
2. 1 监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需要提高
2.1.1 人员数量不足
 
高唐县各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执法机构及检验机构已建立健全,但部分机构人员配备不够充实,个别部门只有1~2个人,无法实现全县畜产品质量安全大范围、高密度、高频率的监管,给个别非法生产经营者以可乘之机,使高唐县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无法彻底根除。
2.1.2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刚建立起来的各组织机构的人员并非全部为畜牧兽医专业人员,个别人员还存在业务不精、执法不力的问题,在执法过程中也存在违法事实定性不准确、执法程序不规范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唐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高效开展,加大了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 2 监管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虽然县政府先后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支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但对于畜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55% 的畜牧大县而言,这也只是杯水车薪。除个别比较先进的试验仪器设备外,全县总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设施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基层监管机构,办公场所简陋,办公设备奇缺,技术设施陈旧,监管人员缺少必要的交通和通讯工具,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影响,监管成果不够理想。


3 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果的措施
3. 1 加强人员管理
县政府应通过多种方式增加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数量配置,并以增加畜牧兽医专业人员为主,达到专业事专人做的目标;同时,通过内 部培训与外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与专业院校沟通协调,加大对现有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培训内容以畜牧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法律法规、检测技术、执法程序等专业知识为主,使监管人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 2 加大经费投入
在现有经费投入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经费投入,用于监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监管设施技术含量;增加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数量及待遇水平,提高监管人员素质能力,从而使监管人员、技术手段、仪器设备等都能适应更高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
3. 3 完善体系与制度建设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的特点,必须建立健全相关体系,制定并严格落实监管制度,打造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3.3.1 健全预警体系 
一是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检测工作,加强疫情发生前后的监测,建立和完善疫情监测体系;二是做好信息收集工作,不断拓宽信息来源,完善各种信息分类、汇总,为信息分析打好基础;三是做好信息分析工作,为预警预报和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3.2 建立可追溯体系 
通过强制饲料加工企业、动物养殖场户、屠宰加工场点建立档案化管理制度、畜禽标示制度、产品可追溯制度、产品召回制度等相关生产管理制度,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不断完善畜产品可追溯体系这一系统工程,这也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迫切要求。
3. 4 加大宣传力度
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宣传和典型教育,增加全社会参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力度。一是向各级政府领导宣传,取得政府对监管工作的重视、理解和支持;二是向有关部门宣传,得到各个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加大各个部门的协作力度;三是向管理人员宣传,提高畜产品生产行业从业人员对畜牧业法律法规的认识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自觉接受程度。四是做好典型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舆论效应,大力宣传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扩大社会影响,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 安徽六安市鸽子禽流感免疫技术通过省级鉴定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